2014年5月13號,我所青年學術交流中心就吳其勝助理研究員撰寫的論文《美國外資安全審查的政治化及其應對》舉行評議會。青年中心副主任羅輝助理研究員主持,湯偉副研究員、李因才博士為特約評議人,所部分青年科研人員出度評議。
吳其勝助理研究員首先介紹了美國外資安全審查委員會(CFIUS)最初建立的背景,即1975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歐佩克國家對美國證券市場的投資。之后,從立法的視角出發,以時間順序為軸,考察美國外資安全審查制度的建立、演變以及目前的運作程序;同時,從國內政治的視角,分析總統、國會、國內輿論、以及相關利益集團對外來投資的不同的政策偏好,他認為,CFIUS的建立實質上是它們之間的一種制度妥協的產物,它的政治功能大于政策功能。隨著這種博弈的不斷深入,CFIUS的權力不斷得到擴大,慢慢的從國家外資安全的分析評估機構變為了一個政策實施審查機構。對于中國而言,由于中美關系在安全和戰略方面的脆弱性、中美政治制度的差異等,故美國對中國的外資安全審查又有別于海灣國家、日本、英國、盧森堡、迪拜等。最后,吳其勝助理研究員提出了一些建議。一方面,中國的企業應充分認識其政治風險,但同時要大膽走出去,可以循序漸進,先從低敏感度的領域入手,并且主動配合CFIUS的工作,利用好非正式磋商機制。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應利用好與美國地方政府的溝通機制;盡可能鼓勵民營企業的投資,減少國家色彩;積極推動雙邊投資協議的簽訂。
在評論環節,所里各青年研究人員都從各自視角提出了自己建議。大家的看法大致相同,主要是文章的選題很好,而且材料也很詳實,但是缺點是文章結構邏輯線索不是太清晰,也未對“政治化”這個核心概念做適當的界定。湯偉助理研究員認為,是否可以針對中國常被審查這一的“特殊照顧”和其他國家受到的待遇做一個比較。戴軼塵助理研究員則從目前中國對美貿易和投資的巨大反差出發,提出是否和美國的審查制度有關,主張文章結合中美投資協定來談。李開盛副研究員對如何界定政治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并認為要把經濟問題中的政治因素與經濟問題的政治化區別開來。胡志勇副研究員主張題目前面加個定語“20世紀以來”,使得研究更具體。在對案例部分進行梳理時,可以從新興經濟體和發達國家這兩個大類來進行更細致的分析,并進而尋求它們之間的聯系。汪舒明副研究員則建議從政治的角度,按照盟國與非盟國或者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來進行更加細致的研究。
此次論文評議內容充實、氣氛熱烈。報告人做了較充分的準備,評議人以及其他與會人員提出了中肯而不失犀利的意見,達到學術交流、共同進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