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年初,我院歐亞所、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多了一位特殊的新成員。他就是來自奧地利的林馬丁(Martin M. Waller)。目前,馬丁已在我院工作了半年多時間,他將作為志愿者在我院工作12個月。
2005年6月10日,“奧地利大屠殺紀念服務項目——紀念服務在上海”由奧地利內政部批準,并經奧地利外交部推薦,奧地利的國外服務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ervices Abroad)和我院簽署了合作協議。該組織2006年起將向我院派出三位志愿者,從事與大屠殺紀念有關的工作。根據奧地利法律規定,奧地利所有介于18至36歲的男性公民都必須選擇參加軍隊或是從事其它的替代服役,替代方案可以是在奧地利從事民事服役或者是在被奧地利政府承認的國外伙伴組織參加工作。在奧地利政府和國外伙伴組織之間的聯系是由非政府組織依法運作。這類機構中最大最著名的就是外國服務協會,它由奧地利政府授權派遣民事役員至世界各地的伙伴組織。該組織提供的兵役替代方案有三種:一、紀念服務,即為重要的大屠殺紀念場所和博物館的檔案室及圖書館提供協助,意在強調承認奧地利在大屠殺中的共犯角色,并且讓全體奧地利人意識到要為 “永不重蹈覆轍”(Never Again)而奮斗。該項服務是由因斯布魯克(Innsbruck, Tyrol -奧地利的蒂羅爾州首府)的政治科學家安德烈亞斯· 邁斯靈爾博士(Dr. Andreas Maislinger)創立,他的基本想法源于“德國的和解行動”。他本人曾在奧斯威辛-比克瑙博物館(Auschwitz-Birkenau Museum)為和解行動組織擔任志愿工作者,當時他就開始思考在奧地利建立同類的可行性。1991年奧地利政府接受紀念服務為兵役的一項替代方案,并由內政部提供資助。在這方面,德奧的態度與日本有著天壤之別。二、社會服務,向外國提供志愿社會服務,以促進該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三、和平服務,為維護世界和平而工作。
馬丁的工作屬于第一類——紀念服務。他是第一位來到中國為大屠殺教育事業提供志愿服務的奧地利志愿者。馬丁的加盟有助于我院歐亞所、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年內工作的開展。近半年來,他已經緊鑼密鼓地投入了工作之中,表現出色。他不僅承擔起了歐亞所、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德文資料的翻譯以及上海猶太研究中心網站www.cjss.org.cn 英文版網站監督員的工作,而且還在我院開展德語教學,為我廣大德語愛好者德語水平的提高或入門提供幫助。另外他還積極參與了上半年我院、外事處、歐亞所、上海猶太研究中心等先后與市政府、各國駐滬領事館等外單位舉辦的包括即將在奧地利維也納和波蘭奧斯維辛舉行的“猶太難民在上海”大型圖片展籌備翻譯工作、貝莎·馮·蘇特鈉紀念展、猶太難民重返上海聯誼活動、紀念著名心理學家弗羅伊德誕辰150周年研討會、“猶太人在上海”法語展覽會等活動。先后協助我院、歐亞所、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參與了美國南加州大學董事會代表團、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多里克·羅詹斯基教授夫婦、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圖書館館長徐鴻博士、維也納大學對華代表李夏德(Dr. Richard Trappl)教授、德國《世界報》和奧地利《標準報》記者約尼·埃林、以色列海法大學校長Prof. Aaron Ben-Ze’ev(阿龍·本-澤維)教授、美國反誹謗聯盟之友代表團、美國博物館代表團、法國猶太名流代表團等接待活動。
據悉,第二位到我院進行志愿服務的志愿者目前已經確定,這也標志著我院與奧地利的國外服務協會之間的合作已經踏上了軌道。奧地利大屠殺紀念服務項目的工作正常運轉,不僅將促進大屠殺紀念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也為進一步促進中奧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促進我院與奧地利伙伴之間富有成果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奧地利大屠殺紀念服務項目相關網站鏈接:
http://www.auslandsdienst.at
http://www.gedenkdienst.org
http://www.hrb.at/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