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首相連任,才是岸田著急啟動排海計劃背后的政治考量。
經過漫長的“醞釀與準備”,縱使國內外反對聲音不絕于耳,日本政府仍逆勢而行,于當地時間22日召開相關閣僚會議后宣布24日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日本為什么選擇現在這個節點敲定核污水排海時間表?并在多方質疑與批評之下仍執意而為?美韓緣何為其背書站臺?
日本遲遲“不宣”有多重考慮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夢雪表示,日本政府其實早有宣布敲定排放日期的計劃,但官方一直含糊其辭,沒有明確具體時間。等到今天才“官宣”有其技術、經濟和政治層面的多重考量。日本之所以如此操作,一方面是因為核污水排海本身是個復雜的工程,并不是直接往太平洋“一倒了之”,需要完成相關技術和硬件準備。一般來說,核電廠生產正常產生的廢液,是可以通過專門的排污系統排出,不過此前還需要通過專業設備進行處理、存儲、監測。根據日本北海道電力株式會社有關核電站運作原理的說明,一般核電站的排水并未與核燃料有直接接觸,而福島核污水則是與核燃料直接接觸,與通常的核電站排水有著本質區別。于是,東京電力公司計劃將經過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處理達標的核污水,通過海底隧道,引流到離岸1公里的海中排放。據日本媒體報道,建造稀釋設備和引流管道的工程從2022年8月開始動工,到今年的6月完工開始試運行,此后又經過了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對設備的評估檢查。在硬件設施和相關測試評估就緒之后,才確定了夏季前后開始排放的時間節點。
王夢雪說,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外反對聲音,急于強推排海,主要基于政治因素考量,而不是一直標榜的“科學性”。在日本國內,日本政府違背民意強行推動排海計劃,遭到了國內漁業和環保團體的激烈反對。大家都清楚,任何人都無法脫離食物鏈存在,核污水排海造成的海洋環境破壞惡果,最終也將由全人類承擔。大多數普通消費者對核安全問題的擔憂和恐懼,并不會因為一份科學性存疑的報告或者政府宣傳而消除,這對日本漁業和海產品貿易將造成不可逆轉的沉重打擊。日本政府之所以搶在9月1日,福島當地解除拖網捕魚禁令之前開始排海,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為了造成既定事實,避免漁業相關利益團體激烈反彈,影響排海計劃實施。
日本共同社8月20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共計有88.1%的日本民眾擔心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將使日本“形象受損”,有81.9%的民眾認為日本政府對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的解釋“不充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不支持率升至50%,創去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同時,從本月17號開始,受福島核污水排海影響最大的福島、宮城、巖手三縣陸續進入統一地方選舉階段,與岸田所在的執政黨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對于核污水排海計劃的時機選擇也有著不同的意見。
王夢雪指出,對于自身在參議院席位未過半數的自民黨來說,無論在國會還是在地方都市選舉,通過早早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大選以尋求首相連任的日本政壇慣用招數,很可能無法順利實施。通過抓緊實施排海計劃測試民意,避免自民黨席位流失,確保首相連任,才是岸田著急啟動排海計劃背后的政治考量。
韓國的態度給日本吃下定心丸
不難發現,日本確定核污水排海日期的一系列動作,是緊接著首相岸田文雄結束美日韓戴維營會談后做出的。美國政府對日本的核污水排海計劃一直持支持態度。早在2021年,美國國務院就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日本“對其排放決定保持透明”,并且似乎遵循“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
王夢雪說,美國總統拜登沒有在這次戴維營峰會上對核廢水排海議題做出直接評價,但卻表揚韓國總統尹錫悅在日韓關系緊張期間積極參與會談是“極富政治勇氣”的,顯然是把球踢給了韓國。尹錫悅本人自然也非常“配合”,聲稱韓國政府“尊重”國際原子能機構為日本排放計劃開綠燈的報告結果,一切都應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制定的程序進行。這從側面也表明韓國官方不會因為核污水問題與日本起爭執,影響美日韓同盟體系發展“大局”的態度,給力推集體防衛同盟體系的美日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美國基于政治私利為日本背書
美國對于盟友核污排海的態度一直遭致詬病。有吃瓜網友竟提出“美國是因為‘核污水不會流到美國’才支持日本的”。對此,王夢雪表示,這種說法顯然在常識上站不住腳。根據NASA給出的資料,在福島災區附近,起源于中國臺灣外海,沿著沖繩群島,日本島東側,一路流向東北方向的黑潮,直接決定了核污染物的污染走向。一旦日本核污水入海,比起在日本西邊的中國和韓國,在日本東面的,距離日本6000公里的夏威夷,和距離日本9600公里的加利福尼亞受到的傷害更大。自拜登上臺后,美國政府便把拉攏日本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對華進行軍事和經濟威懾的安保政策置于優先位置。在排海問題上堅定地為日本盟友背書,在國際輿論上大力炒作批評中國的論調,并不是出于“科學”,更多地則是基于地緣政治對抗的狹隘私利。
眾所周知,福島核污水的管理不是日本的國內問題,而是影響整個全球海洋環境的嚴重國際問題。王夢雪說,日本一方面在國際社會標榜自己的環保大國形象,一方面又不顧國內外輿論的激烈反對,要把核污水排放至大海,自相矛盾的言行顯然無法取信于世界。為了避免核污水危害進一步擴大和全球生態安全,日本政府應該實施更加嚴格的核廢水處理技術、積極通過國際合作尋找更為負責任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