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戴軼塵:俄烏沖突下的波蘭對外關系

    導言本文為作者在中國歐洲學會中東歐研究分會2023年年會上的發言,首發于公眾號捷克研究。


    戴軼塵,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室執行副主任、維謝格拉德集團研究中心副主任





    一、波蘭對俄烏沖突的總體立場

    俄烏沖突爆發后,波蘭在對外關系上的政策重心轉向如何應對俄羅斯安全威脅和支持烏克蘭。

    波蘭之所以采取較為激進的反俄親烏立場,是因為它始終將俄羅斯視為安全威脅,并自認為對俄烏沖突的爆發有“先見之明”,從而掌握了“道德高地”優勢,在國內進行廣泛的政治和社會動員。波蘭領導人在一些重大的國內政治場合中不斷使用諸如“侵略”“法西斯主義”等詞匯描繪俄羅斯,將歷史和現狀相勾連,激發波蘭社會當中本就存在的恐俄情緒,并且通過社交媒體擴散至整個歐洲。

    同時,波蘭在對外關系上也將俄烏沖突嵌入到它所有的雙邊和多邊外交議程中。波蘭自居為烏克蘭在歐盟內部的大使,是沖突爆發后與烏克蘭進行雙邊接觸最為頻繁的歐洲國家。在歐盟內部,波蘭通過三邊和小多邊的高層外交磋商打造了以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為主的鷹派小集團,經常在歐盟舉行外長會議或峰會之前進行磋商,推動歐盟對俄羅斯施加更為強硬的制裁。目前,波蘭還在尋求推動歐盟對俄羅斯進行第十一輪制裁,進一步擴大制裁范圍。在北約框架下,波蘭則利用“布加勒斯特9國”機制提升其在北約東翼的地位,影響北約的安全議程。此外,波蘭也在諸多國際多邊機制或場合,如聯合國大會、世界糧食論壇中不遺余力地譴責俄羅斯,打擊俄羅斯的國際聲望。

    二、波蘭應對俄烏沖突的經濟和軍事舉措

    在經濟上,波蘭尋求去“俄羅斯化”,尤其是實現對俄羅斯的能源脫鉤。為此波蘭推出了“反普京盾牌” 計劃,其核心是應對能源脫鉤之后產生的經濟后果,而波蘭從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主要被美國替代。在支持烏克蘭方面,波蘭也走在歐洲前列。波蘭和烏克蘭之間簽訂了一系列經貿、能源等領域的雙邊合作協議。從IMF提供的數據來看,俄烏沖突爆發后,波蘭和烏克蘭之間的貿易額大幅增長,波蘭對烏克蘭的投資也有顯著上升,資金主要流向了烏克蘭的金融、建筑、能源領域。波蘭還和意大利達成協議,重建頓巴斯地區。

    在軍事上,俄烏沖突后波蘭加緊擴充軍備。在防務領域,波蘭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美國在波蘭的駐軍擴充一倍,并在其境內設立了永久司令部和指揮中心。

    三、俄烏沖突加劇波蘭對外關系失衡

    俄烏沖突推動波蘭在歐洲—大西洋關系中更加倒向美國,加劇其對外關系的失衡。在拜登執政初期,波蘭和美國之間因北溪2號和波蘭國內的司法和媒體獨立等問題存在分歧,雙方領導人因直接交流受阻而有所隔閡。但俄烏沖突促使波蘭和美國之間迅速恢復并加強雙邊高層接觸,拜登本人在一年內兩次訪問波蘭,顯示出對波蘭的高度重視。

    但在波美關系改善的同時,波蘭和歐盟之間的關系依舊充滿矛盾,尤其是在波蘭國內的司法改革問題上紛爭不斷。從表面看,波蘭和歐盟爭吵的是民主和價值觀問題,但實質是在爭奪波蘭國內事務的最高決策權,是主權至上的政府間主義和歐盟優先的超國家主義之間的斗爭,這一矛盾具有長期性。因此,即使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盟領導人訪問波蘭以示團結,但并沒有放松對波蘭施加的“法治條件性”,仍堅持凍結預算并對波蘭進行罰款。當前波蘭政府仍在努力尋求歐盟放行復蘇基金和預算的撥付,這一問題也是本次波蘭議會大選的斗爭焦點。

    在短期內,波蘭在對外關系上的失衡態勢仍將繼續。近期波蘭總理訪問美國,游說拜登政府繼續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力度,同時質疑法國主張的戰略自主,并不斷敲打德國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援助。此外,出于國內政治的考慮,波蘭政府也不愿緩和對俄羅斯的強硬立場。

    (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觀點)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