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趙國軍:美中東政策日益不得人心


    來源:《解放軍報》,2023年5月13日

    作者:趙國軍,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5月7日,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外長級特別會議決定,同意恢復敘利亞的阿盟成員國資格。隨后,沙特、敘利亞分別做出決定,恢復駐對方使團工作。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還獲邀出席將于本月在沙特阿拉伯舉行的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理事會會議。

    敘利亞時隔12年重返阿盟,以及近期出現的中東“和解潮”,獲得了地區各國以及很多域外國家的一致肯定。一直強烈反對阿盟重新接納敘利亞的美國不得不認識到,隨著中東國家戰略自主性不斷上升,美中東戰略尤其是其孤立敘利亞的政策日益不得人心。

    美國在中東影響力急劇下降,是近年來美國政府所推行政策的直接結果。敘利亞是阿盟的創始國,卻于12年前被阿盟投票開除。當時的美國政府為了達到孤立敘利亞、切斷它與阿拉伯世界聯系的目的,對阿盟成員國大力施壓。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發生后,美國沒有為中東地區帶來其所鼓吹的“自由民主”,反而使地區國家深陷災難。2016年至2019年,敘利亞有記載死于戰亂的平民達33584人,其中美國領導的聯軍轟炸致死3833人,半數是婦女和兒童。美國軍事干涉導致的持續戰亂以及美國長期的經濟制裁讓敘經濟凋敝,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現實的苦難讓中東地區民眾正在覺醒。阿拉伯國家認識到,美國才是地區的真正亂源,繼續配合美國對敘利亞進行打壓,無異于犧牲地區和平穩定來為美國“火中取栗”。近兩年來,中東地區各國外交自主性不斷加強,自主選擇符合本國利益的發展道路的意愿更加堅定。沙特、阿聯酋等國與卡塔爾解決了“斷交危機”實現復交;土耳其和埃及改善雙邊關系;也門和平進程出現積極進展;沙特和伊朗在中國斡旋下復交……種種跡象表明,隨著該地區走上化解沖突的道路,美國長期玩弄的“分而治之”地緣政治把戲逐步失靈。

    對于中東邁向和解的大潮,美國并沒有從中東地區國家和平穩定的大局出發予以理解和支持,反而大潑冷水和唱反調。在敘利亞恢復阿盟成員國資格后,美國立即表示反對,繼續以敘利亞對美國國家安全仍構成威脅為由,決定將對敘單邊制裁再延長一年。國際社會有理由擔心,美國未來會在敘利亞危機中繼續扮演“麻煩制造者”的不光彩角色。

    失道寡助。通過挑撥矛盾、加劇對立來控制地區安全局勢、服務自身利益,不得人心,不會長久。只有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才能實現長治久安。中東不是美國的后院,美國執迷于已經被地區主流民意所拋棄的中東政策,勢必進一步走入死胡同,最后被孤立的,恰恰是它自己。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