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與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了“變動時代中以關系的機遇、挑戰和潛能”國際研討會。來自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海法大學、希伯來大學、中以學術交流促進會、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復旦大學和上海社科院等機構10余位知名專家就新形勢下中以關系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開展了坦率深入的探討。
在發言中,以色列駐滬總領事白樂濰對中以關系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她指出,經歷了特朗普和拜登任期的中美大國競爭、新冠疫情等帶來的種種干擾,中以貿易仍在擴展,中以合作的空間非常廣闊。以色列政府仍然重視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能,并將之視為以色列的重要機遇。
以色列駐滬總領事白樂濰參加會議并發言
美國對華戰略競爭對中以關系的影響是討論中雙方學者關注的重點。上海猶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研究員在發言中指出,中以關系在歷史上經常受到外部干涉的影響。中以建交歷程曲折漫長,其間先后經歷了美國的幾度阻擾。建交后,中以關系的健康發展也多次受到美國方面的干擾。美國在中以關系發展中的“否決權”(veto)嚴重阻礙了中以關系的健康發展。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的唐志超研究員則指出,中美大國競爭日益外溢到中東地區,并對中以關系健康發展產生沖擊。中東各國普遍不愿在中美間選邊,唯有以色列是個例外。中以政治領域關系未來可能會下滑,但經濟關聯仍將緊密。中以須注意管控中美競爭帶來的沖擊。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中以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加利亞·拉維則指出,以色列在安全和外交上長期依賴美國,在戰略性議題上只能選擇美國,別無其他選擇。但海法大學高級講師埃弗隆·約羅姆則主張以色列在中美之間選擇一條中間道路,保持一定的外交獨立性。希伯來大學教授、資深中國問題專家伊扎克·希霍也不贊成大多數以色列政治精英選邊美國的立場,主張以色列要避免成為中美大國競爭的受害者,須在中美之間尋找中間立場。他指出,美國在對華經貿和科技領域的對以限制,超過了對自身和許多盟國的要求。以色列雖然依賴美國,但以色列也是美國的重要伙伴,在不同時期對美國的貢獻巨大,應該享有一定的獨立性。在美國限制以色列擴大對華合作的情形下,以色列應當要求美國提供相應的補償。以色列還須努力調解中美關系,使之走向緩和,這也符合以色列自身利益。
中以學者還共同探討了在新形勢下中以共同管控分歧、開展合作的潛在機遇。以色列學者對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危機和沖突調解持正面態度。埃弗隆·約羅姆在探討了影響中以關系發展中的環境和限制性因素后,提議中國發揮經濟優勢,積極參與和推動巴以和平進程。他還主張,中以在經貿、創新、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須讓美國沒有抵制的基礎,甚至讓美國也感受到正面價值。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教授則探討了中以在經貿、政治、農業、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五大領域開展合作的前景。如在農業領域建立伙伴關系,共同幫助非洲解決饑餓問題。他還主張中以超越雙邊渠道,積極探索多邊渠道的合作和交流。上海社科院國際所的汪舒明副研究員則主張,在中以關系相當長時期受制于中美大國競爭的情況下,中以需要從長計議,在這個特殊的階段構建雙邊關系發展的“防護欄”,實施政經分離,維持和加強各層級的交流合作,重新建立比較客觀、公正的相互認知,管控好預期,減少因政策分歧而導致不必要的情感性傷害。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健研究員為研討會做開幕致辭,并與以色列中以學術交流促進會主任魏凱麗主持了本次會議。雙方都對中以(猶)兩大悠久歷史和文明的民族在新時期持續和拓展友好交流與合作持樂觀積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