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王健:強化實踐路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行穩致遠

    來源:《文匯報》2023年3月27日

    作者:王健,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導讀】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俄媒體刊發的署名文章中提到, 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提出“人類文明共同體”理念后,“又相繼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與實踐路徑,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方案。”

    今起,文匯講堂刊發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系列談”,邀請國際問題研究專家聚焦外交領域重大事件,以專訪和署名文章的形式,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深度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對中國特色外交和世界的意義。

    第三篇為署名理論文章,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王健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并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這是會議結束后,習近平出席中國向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贈禮儀式。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今年是習近平主席面向世界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10周年。

    10年來,在習近平主席的積極倡導、有力引領和持續推動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理論不斷豐富,實踐波瀾壯闊。2015年,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系統闡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內涵和實踐路徑。2017年1月,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五個世界”論述形成了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架構、大方向、大主張,不僅指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路徑和方法,而且規范了終極性的目標,構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基本體系和思想。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行動方向;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是必由之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價值追求。

    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精神內核,四大“全球倡議”為實踐路徑

    中國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也是積極踐行者。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精神內核,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實現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為努力方向,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實踐路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果顯著。

    在國家層面,中國與越南、老撾、古巴、柬埔寨、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泊爾、緬甸、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10多個國家提出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并已同老撾、柬埔寨分別簽署構建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不斷增加雙方利益匯合點,實現更大互利共贏。

    在地區范圍,中國推動打造周邊、亞洲、亞太、中國—東盟、上合組織、中國-中亞、中非、中阿、中拉、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等10個區域性命運共同體,凝聚起更多合作力量,為中國與有關地區實現和平發展繁榮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領域,中國提出并推動了構建網絡空間、核安全、海洋、人類衛生健康、全球發展、人與自然生命、地球生命、人類安全等8個命運共同體,為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了嶄新方案。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世界處于“超級互聯”狀態:相互依存、瞬息萬變、錯綜復雜。這導致各種紛繁復雜的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全球系統性風險越來越大。這充分證明世界日益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需要各國攜手合作應對各類風險和挑戰。

    二十大報告正式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列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并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這段重要論述科學指明了這個動蕩變革的世界走向光明未來的正確方向。我們要增強歷史主動,強化引領作用,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勠力同心,共擔責任,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攜手建設更加美好世界。

    “五個世界”終極目標的實現需要進一步推動“四大倡議”落實

    在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方面。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必然選擇。我們要繼續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為國際關系健康發展注入正能量。特別是要推動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同時,我們要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努力破解“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

    在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方面。我們要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推動國際社會拋棄過時的冷戰思維,筑牢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意識,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2023年2月底,中國接連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兩份文件,就是對全球安全倡議的有力推動。特別是3月,在中方的積極斡旋,促成沙特和伊朗兩國同意恢復外交關系,成為中國踐行全球安全倡議,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的成功范例。我們要進一步推動國家間戰略溝通,增進安全互信,積極化解“信任赤字”,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

    在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方面。我們要堅持全球化正確方向,通過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為各國分享“中國紅利”創造更多機會。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指出,若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部得以實施,到2030年,每年將有望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的收益,占全球GDP的1.3%,其中90%的收益都由伙伴國分享。特別是要與世界各國一起努力推動全球發展倡議的落實,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有效消除“發展赤字”。2022年1月,中國在聯合國發起成立“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目前已有近70個國家加入,并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多個國際組織的支持。通過舉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和“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發布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首批項目清單,各方進一步了凝聚關于全球發展的政治共識和努力方向。

    在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方面。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有些西方國家將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把別國基于自身文明特點的現代化發展道路視為對西方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挑戰。我們要積極推動落實全球文明倡議,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共同倡導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在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方面。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要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等重要倡議,推進各類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提升森林質量,促進濕地和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確保全球生物多樣性。同時,中國提出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美國、日本所用的時間分別是中國的2.4倍、1.4倍和1.2倍。這充分展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也必將引領各國凝聚綠色發展共識,共同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世界。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