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柯靜接受澎湃新聞采訪談美國中期選舉結果

    原文源自澎湃新聞,2022年11月11日

    柯靜,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9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選票在洛杉磯選票處理機構進行接收、分類和驗證。  人民視覺 圖

    美國中期選舉于當地時間11月8日如期舉行。參眾兩院的歸屬將決定美國兩黨在未來兩年的話語權和政策推動力。在眾議院,共和黨一直保持著比較顯著的領先優勢。外界普遍預測共和黨拿下眾議院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參議院的控制權主要取決于搖擺州的選票。在佐治亞州,因兩黨候選人得票率均不超過50%,已宣布將在12月6日進行第二輪參議員選舉。其結果或將再次決定美國參議院控制權所屬。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于北京時間11月9日晚對話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柯和美國歐道明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助理教授吳萱萱,探討通脹、墮胎和俄烏沖突等議題,解讀美國中期選舉將給其國內及國際政壇帶來的影響。

    共和黨優勢不明顯

    澎湃新聞:此次中期選舉結果符合民調走向嗎?目前的結果有讓人意外的地方嗎?

    韋宗友:這一次的中期選舉并沒有出現所謂共和黨的“紅色浪潮”,特別是在參議院的爭奪方面。目前民主黨和共和黨基本上是48比48(截至北京時間11月10日晚21時,結果已更新為48:49),暫時持平,接下來可以持續關注四個搖擺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佐治亞州和威斯康星州的選舉結果。
    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這四個州很有可能又形成平局,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么兩黨在參議院將以50比50打平,加上美國副總統、民主黨人哈里斯的關鍵一票,民主黨將有望保住參議院。

    柯靜:這次中期選舉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符合預期。在選舉之前,各項民調顯示較為焦灼的選情將發生在參議院,而民主黨在參議院有望守住一個比較微弱的優勢,也符合民調的結果。

    如果說有一些令人意外的部分,就是在此前民調中通脹問題得到的關注,包括美國經濟接下來會不會陷入衰退,已經成為今年中期選舉中選民最關心的問題。由于民主黨普遍被認為在經濟議題中處置不力,所以在選前外界推測,今年可能會因此出現一個紅色浪潮。目前來看的話,共和黨優勢并不明顯。

    吳萱萱:目前的結果和民調預測大致吻合。但由于前兩次總統大選以及2018年的中期選舉中,民調都出現了偏差,這可能導致一些民調公司及一些獨立機構在預測時對民主黨抱有一個比較悲觀的觀念。他們不愿放大民主黨可能會勝選的概率,都采取了一個比較保守的態度。

    經過一晚上的計票,目前結果和民調是比較一致。這說明民調在經過幾年的修正后,回到了一個相對比較準確或者說偏差沒有那么大的狀態,這讓民調的參考價值有一個回升。

    澎湃新聞:如果共和黨拿下國會,會對拜登政府產生什么影響?

    吳萱萱:共和黨能拿下眾議院這一點還是比較確定的。如果說共和黨最后能贏得參議院,拜登最后還是會成為一個跛腳總統,這對于他之后想推動的很多法案還是會造成很大障礙。共和黨人之前還揚言,如果他們拿下眾議院,甚至參眾兩院,就可能會啟動對拜登政府的一系列調查,包括其政府在阿富汗撤軍上的責任,可能還會波及到拜登的兒子亨特·拜登。

    另外一方面,如果共和黨拿下了參眾兩院,可能白宮與國會的關系會變得更加緊張。因為眾議院可能會有更多的“川派”共和黨議員,溫和派共和黨議員可能會相對減少。當然從目前來看,之所以共和黨沒有掀起所謂的紅色浪潮,說明很多中間選民還是對特朗普可能的復出,包括對特朗普支持的這些參選人還是有一些保留意見。所以很多效應可能要在結果出爐后再繼續觀察。

    韋宗友:共和黨其實已經多次放話稱他們至少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對拜登以及民主黨展開調查。比如對拜登這個家族展開調查。然后對拜登實施的福利政策以及氣候變化政策——是不是存在不透明,或者資金使用去向不明這樣一些問題——展開調查。還有可能會就司法部對特朗普海湖莊園的突襲進行調查,看看是不是存在“公器私用”的情況。

    第二個方面,如果共和黨控制了眾議院,一定會捂住“錢袋子”,不讓拜登政府在社會福利,包括氣候變化政策上大手大腳地花錢。然后讓其政策,即便是推行中的政策,也可能因為缺錢而處于半途而廢的狀態。

    第三個方面,其實共和黨,包括共和黨眾議院領袖麥卡錫,在今年9月就推出“對美國的承諾”,共和黨在其政策議程表示,如果共和黨拿下眾議院,他會仿效1994年的共和黨眾議院議長所推行的方法,從四個方面對拜登政府進行約束,并推行共和保守主義理念的政策議程。這個涉及到經濟、國家安全、意識形態、政府問責等等方面。

    總之,即便共和黨只控制了眾議院,他也會對拜登政府的內外政策,特別是國內政策進行約束。通過控制政府預算,以及對其他政策的阻撓來限制拜登政府推行內外政策。

    哪些議題影響了本次中期選舉

    澎湃新聞:美國選民今年最關心的問題是通脹,這次的通脹是如何發展到這個地步的呢?執政黨又需要為此負多大的責任?

    柯靜:拜登政府其實一直在甩鍋,比如他說通脹是由新冠疫情造成,是俄烏沖突造成的油價飆升、大宗商品上漲,甚至甩鍋到企業壟斷方面等等。事實上美國老百姓對這個也是不買賬的。

    因為其實在拜登上任之初,政府和國會就是否推出高達1.9萬億美元的美國救援計劃展開了非常激烈的論辯。特朗普時期推出經濟刺激法案時,美國還處在疫情的封鎖時期,和拜登上任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拜登在推出這個救援計劃的時候,美國已經走出這個封鎖期。因此,對于這樣一個大規模的救援計劃,國會共和黨人多次警示,這可能會造成高財政赤字并刺激通脹風險。但是當時美國白宮非常慷慨激昂地表示無所作為的代價會遠遠高于采取過激行動的代價。最后拜登政府是以五十票比四十九票這樣微弱的優勢,推出了救援計劃。

    但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刺激方案創造了美國歷史上廣義貨幣供應量的最快增長。不斷推升了民眾的消費需求,確實成就了美國歷史非常快的一個經濟復蘇。但確實也埋下了持久通脹的隱患。

    最重要的是,在去年4月,美國出現通脹現象的時候,美聯儲及拜登的團隊都不是特別重視。美聯儲的官員認為這個數據是受到美國經濟在疫情期間停滯的影響,表示這個數據是存在扭曲效應的,認為過渡時期會過去的。拜登團隊當時認為美國經濟還處于疫情之下,是一個不穩定的復蘇階段,還是要倚重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舉債刺激的手段。這其實是導致美國通脹的指數一路飆升,距離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范圍越來越遠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澎湃新聞:此次兩黨采取的競選策略是什么?

    韋宗友:共和黨此次競選的主要策略集中于經濟、通貨膨脹和社會治安惡化。頭號議題就是經濟和通貨膨脹,民調數據顯示,這也是選民最關心的。從這個方面來看,共和黨選舉策略和絕大部分選民的呼聲是相呼應的,同時他就把矛頭指向了拜登政府和由民主黨把持的國會。拜登推行的氣候變化政策也對美國國內的石化行業有所打擊,進一步導致油價飆升,這也是這一輪美國通脹的重要推動因素,同時還有供應鏈不暢的原因。

    民主黨則盡可能轉移關于經濟的話題,利用墮胎議題和特朗普對美國民主未來的威脅這個方面,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同時,民主黨更多強調的是通脹雖高,經濟總體形勢并不差,美國現在失業率也在歷史低點。也強調了政府在降低油價上的努力,例如動用戰略儲備石油、美聯儲連續加息等。

    澎湃新聞:墮胎權成為民主黨主要推動的議題,這個趨勢會延續到2024年總統大選嗎?還有別的議題會涌現嗎?

    韋宗友:在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后,民主黨在這個話題上大做文章,在美國的主流媒體上,選民對最高法院這個判決的失望、憤怒情緒是很明顯的。實際上民主黨在今年中期選舉當中也是把墮胎、民主價值觀等文化議題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對于很多女性選民來說,如果共和黨采取非常極端的反墮胎法律,或者是政策立場,她們就會采取更加疏遠的態度。

    同時,年輕選民相對來說在這個問題上持更自由主義的觀念,如果共和黨把特別保守的或者極端的反墮胎法案作為他們競選的主張,也會進一步疏遠這個年輕選民。在2024年,這個話題仍有可能被民主黨進一步利用。

    每次美國總統大選中,都可能會出現一些黑天鵝事件。這個黑天鵝事件有可能是說國內重大的事件或者是突發的國際問題。在未來兩年間,如果美國的經濟、社會或者是安全方面出現了一個重大的突發性問題,那這個話題可能會變成選舉年中突出的議題。除了傳統的經濟和社會文化議題外,還有一個“美國愿景”問題,即美國會變成什么樣。與此同時,“中國問題”也可能成為兩黨候選人發力的重點。

    吳萱萱:根據民調,如果說通脹是共和黨的法寶,那么反墮胎就是民主黨的法寶。美國大約有60%的民眾還是反對政府在墮胎議題上有太多的介入。所以這個問題是民主黨能夠爭取到中間選民的一個加分項。這一次墮胎議題,對年輕的選民,尤其是年輕女性選民,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從現在的結果來看,應該說民主黨在這個群體的催票效果還是非常奏效的。包括有民調機構表示,如果他們需要在這次民調中做出什么修正的話,可能就是這一次年輕人的投票熱情比他們預想的還要稍微高一點點,那么未來在民調中是否還要對年輕人的比重做出一些調整,他們仍在討論。其實如果沒有墮胎議題的話,我們可能真的會看到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兵敗如山倒。過去的一個月,很多人也議論是不是這個議題已經被沖淡,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這個議題還是受到了至少民主黨支持者以及很大一部分中間選民的高度關注。

    拜登上臺兩年來在國際舞臺上大打“民主價值”這張牌。現在就是把這一套說辭又基本全盤照搬到了國內的選戰中。如果在2024年總統大選時,經濟上沒有太多起色的話,民主黨的這種悲情牌、危險牌可能還是會繼續打下去。當然這個趨勢不是民主黨獨有,現在美國領導政治走到了一個比較悲觀的狀態,兩黨都把對方當成是一個敵人,都表示如果對方當選,那么美國就要滅亡了,或者這個國家的未來就堪憂了。

    所以這個事情是我覺得美國民主政治走到現在這個地步,讓人覺得比較遺憾的地方。

    柯靜:我非常贊同剛才兩位老師的觀點,雖然外界一開始預測認為通脹問題會比較主導今年的中期選舉結果,但是我們看到兩黨對于優先一級的關注方面是存在一些差別的。在民主黨這邊來看,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美國的民主未來、醫療保險以及墮胎議題。民主黨在選前主要抓住了選民的恐懼——其基本盤選民對于當前最高法院可能會采取越來越極端的保守主義政策的一種恐懼。這個會促使他們走上街頭,去改變,或者說希望去改變這樣的一個選舉結果。

    我覺得今年民主黨主攻的就是如果共和黨掌控了國會兩院,會給美國人的生活帶來怎么樣的影響,是不是會陷入更加狂熱的極端主義、以及拜登政府所推的福利政策是不是有可能會被共和黨給取消掉。其實就是“你們會失去什么”,這樣的一張牌對于民主黨的選民還是起到了不小的吸引作用。

    國會在外交議題上仍處于次要角色

    澎湃新聞:中期選舉的結果會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產生影響嗎?

    韋宗友:首先不應過分夸大國會對外交的影響。即使共和黨控制了參眾兩院,作為總統,拜登在外交政策方面還是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發言權。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即使共和黨只掌控了眾議院,也會對拜登政府在未來兩年的執政形成掣肘。在俄烏沖突方面,拜登政府如果想繼續像今年那樣,給烏克蘭提供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可能就會在資金方面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

    柯靜:民主黨人推行一些議程是需要國會批準,這就意味著可能會有更多的審查。另外一方面,現在共和黨在國會中的話語權可能會有所提升,可能有部分共和黨議員更加傾向于相對來說較民主黨更為孤立的政策方向。這可能影響美國在全球其他地區的一些參與,會顯得相對來說更謹慎一些。正如韋老師先前提到的“捂住錢袋子”,美國在全球參加一些重要議題的時候肯定會變得更加困難。

    美國總體的國防開支比重會不會再繼續上升,也是有可能的。拜登政府在亞太地區,或者說印太地區的經濟議程也可能會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對于一些中國議題,我認為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在對華政策這方面,會產生一個更加強硬的趨勢。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吳萱萱:我基本上同意剛剛兩位老師的分析。首先在外交以及國防的議題上,美國總統還是有比較大的主導權,國會在外交議題上相對還是一個比較次要的角色。

    剛剛提到了中美關系,很不幸的是所謂的中美競爭,把中國視為一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已經成為美國兩黨的共識。

    但拜登政府與中國競爭的路線其實是一個比較不動聲色的做法,他在中國政府的一些最根本的紅線問題上,目前來看,還沒有特別主動。反觀國會,很多時候這些國會議員為了博媒體版面會主動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反華斗士。

    就俄烏沖突來看,現在共和黨內部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近期民調顯示,有30%的美國民眾表示他們認為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已經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做出這種判斷的民眾,有大部分來自于共和黨。所以如果共和黨掌控眾議院、甚至參議院的話,可能會對拜登政府繼續給烏克蘭大量金錢上的援助,持保留甚至反對的態度。

    有另一方面的聲音就是共和黨會更支持拜登直接給烏克蘭提供武器,而不是直接的金錢援助。所以在如何援助烏克蘭的策略上,兩黨可能會出現一些分歧。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