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李開盛:二十大后密集主場外交折射中國國際擔當

    通過主場外交開展一系列雙邊會晤,有利于在建立國家間友好互信與利益融合,以及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方面為其他國家樹立一個良好示范。

    當世界還在觀察中共二十大如何成為今后中國發展的新起點時,一系列密集的主場外交活動接踵而至。雖然其中一些訪問行程還有待進一步展開,但由此折射出來的中國國際擔當已經清晰可見。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源:新華社

    廣交朋友的做法沒有變

    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成為二十大閉幕后首位訪華的外國領導人。11月1日,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開啟訪華。緊接著,坦桑尼亞總統哈桑于11月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于11月4日分別開始對中國進行訪問。

    這些外交活動傳遞出的一個十分明確的信號是,二十大后的中國將進一步堅持對外開放,堅持國際上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

    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圖源:vnexpress.net

    此次密集來訪的國家,既有作為“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社會主義國家越南,也有作為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共處典范的、被中國人民親切稱為“巴鐵”的巴基斯坦;既有德國這樣的主要世界政治力量,又有坦桑尼亞這樣人均GDP僅1000多美元的欠發達國家。

    這充分表明,不管國際局勢如何變化,二十大后的中國堅持廣交朋友的做法沒有變;在面對復雜的國際挑戰時,中國堅持共同協商、爭取互利共贏的大方向沒有變。

    高度重視當前世界挑戰

    從此次來訪的國家可以看出,周邊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仍將是中國外交的堅實基礎。越南、巴基斯坦是中國在東南亞、南亞方向的重要鄰國,不但在經濟上與中國互動關系密切,而且在地緣戰略上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與這兩個國家的關系也經歷了領土爭端、政黨輪替的種種考驗,但兩國領導人此次來訪充分體現了雙邊關系的深厚基礎與巨大韌性。可以期待,通過與越、巴進一步鞏固合作關系,有利于推動中國與這兩個地區的關系進一步趨穩并發展,推動建構周邊命運共同體。

    坦桑尼亞盡管遠在非洲,但卻是此次四國中唯一一個安排國事訪問的國家(其他三國領導人是正式訪問),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對非洲國家的重視與尊重,表明了中國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合作的方針。在新冠疫情仍然嚴重沖擊世界經濟復蘇前景的情況下,可以期待中國將繼續為非洲發聲,繼續在各個場合捍衛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德國總理的來訪則表明,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是中國外交始終努力堅持的方向。當前俄烏沖突僵持不下、歐洲陷于安全與經濟雙重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勸和止戰,而不是火上澆油最為符合俄烏雙方以及歐洲國家的整體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歐洲國家也意識到了美國政府在前面拱火、美國利益集團在后面通過能源輸出大肆“收割”,最終使歐洲淪為犧牲品的危險前景。德國國內對其總理訪華持有不同觀點,但朔爾茨此訪體現了歐洲在正確解決全球及地區地緣政治與經濟矛盾的方向上已邁出一步。中德如果能夠通過此訪在相關問題上實現合作或是達成共識,將有利于為世界的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德國總理朔爾茨即將率團訪華,備受關注。圖源:twitter

    總體來看,在二十大后剛結束不久就開展密集的主場外交,充分表明了中國高度重視當前世界挑戰,并愿意為此做出中國貢獻的強大決心。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應對好這些挑戰,就必須團結好最廣大范圍的國家,繼續致力于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推動各種雙邊、多邊機制發揮作用,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通過主場外交開展一系列雙邊會晤,不但有利于中國進一步理順與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和德國等雙邊關系中的相關問題,推動致力于解決沖突、推動合作、維護全球化正確方向的積極力量更趨壯大,還有利于在建立國家間友好互信與利益融合,以及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方面為其他國家樹立一個良好示范。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