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關閉談判大門,加劇局勢緊張的行動,都是國際社會不愿意看到的,也不符合各方的利益需要。
2022年10月4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了關于不可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談判的決定,使俄烏近期重啟談判的前景愈加渺茫。
而最近烏東四地舉行“入俄”公投、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克里米亞大橋爆炸、基輔等多個烏克蘭城市遇襲等,令俄烏沖突持續升級,終章難尋。
不斷錯失機會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2月28日至3月29日,俄烏雙方談判代表曾以線上和線下的方式舉行了5輪會談,兩國外長也曾在3月10日直接面對面。然而,除建立人道主義走廊等操作性問題達成共識外,雙方的分歧較為明顯,始終未能找到兩國繼續推進和談和領導人直接會晤的基礎。
3月29日,俄羅斯和烏克蘭談判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多爾瑪巴赫切宮總統府舉行新一輪談判。圖源:新華社
同屬歐亞地區的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國,在戰事爆發之初,曾明確表達過充當調解人的立場。中東地區的以色列、土耳其等國也積極參與調解進程。3月以色列總理貝內特曾訪問莫斯科,土耳其為俄烏外長會晤和第5輪談判提供了場地。4月初,奧地利總理內哈默先后訪問烏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4月下旬先后訪問了俄烏兩國。然而分歧巨大,雙方始終難以重啟直接談判。7月,盡管俄烏雙方在土耳其和聯合國的參與下達成了有關黑海糧食外運的協議,但關鍵問題仍未借這一機會取得任何進展。
導致這些機會不斷錯失的重要原因,是大國缺位的談判格局。烏克蘭危機本就不僅是雙邊問題,沖突的誘因也超越地區層面。所以,談判需要超越俄烏雙邊層面,與歐洲安全架構有關的各方需要共同參與。重視各方合理安全關切的整體性安全架構,才有助于問題的根本解決。
同陷經濟危局
沖突爆發以來,美歐對俄羅斯采取了一系列嚴厲制裁,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有。
10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第八輪對俄制裁措施。受油價高企、進口替代戰略等積極因素的影響,俄羅斯頂住了美歐狂風暴雨般的初步打擊,但戰事持續、經濟結構單一、產業自主率難以短期提高等負面因素,仍將對俄羅斯經濟構成重要影響。世界銀行雖然在10月初收窄了對俄羅斯經濟降幅的評估,從下降8.9%調整為下降4.5%,但中長期經濟預期直至2024年都將呈現下降趨勢。如果對俄石油禁令生效或限價措施實行,俄羅斯經濟將遇到更多的困難。
而烏克蘭今年的GDP將萎縮35%,被破壞的基礎設施、貧困人口的增加都將進一步拖累經濟恢復預期。受安全局勢不穩定的影響,歐亞地區各國不同程度地遇到僑匯收入減少、投資不足、經濟活力下降等問題。
英國倫敦一戶人家的煤氣賬單和一些錢幣。
俄烏沖突引發的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通脹危機等席卷歐洲多國,部分歐洲國家更是面臨了冬季取暖的嚴重問題,引發民眾抗議。德國總理朔爾茨9月下旬訪問沙特、阿聯酋等國,意在拓寬能源來源渠道,防止能源危機引發民生經濟問題。黑海糧食外運雖然緩解了部分國家的糧食進口問題,但糧食價格的高漲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將引發更大的危機。由此,世界各國在不同程度上面對著俄烏沖突引發的經濟危局。
命運與共難分
中國俗語有云“退一步海闊天空”,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上加難。怎么退,退多少,如何在堅持原則、維護利益的同時,有所讓步,尋找到合作點,需要各方坐下來協商談判。任何關閉談判大門,加劇局勢緊張的行動,都是國際社會不愿意看到的,也不符合各方的利益需要。
俄烏沖突爆發已經200多天,俄烏之間的結尚難解開。數次錯失的和談機會和不斷嚴峻的經濟形勢,顯示出各國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任何地方的局勢動蕩,都有可能造成席卷全球的危機。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諸多問題需要各國共同面對。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關切應該得到重視,一切致力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應該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