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源于上觀新聞,2022年9月25日
劉鳴,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在俄烏沖突、臺海緊張、半島局勢不安之下,美國希望從各層面加強與亞洲地區戰略支點國家的聯系。
在朝鮮的“導彈問候”中,美國副總統哈里斯25日起開啟日韓之行。她將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并與日韓領導人舉行雙邊會晤。
這是哈里斯任內首次訪問日本與韓國,也是其第二次亞洲之行。
分析人士認為,繼美國總統拜登今年5月首訪日韓后,時隔4個月,美國政府“二號人物”借“吊唁外交”再訪日韓,雖然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但是美方領導人連續到訪無疑凸顯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俄烏沖突、臺海緊張、半島局勢不安的背景下,美國希望從外交、經濟、軍事等各層面加強與亞洲地區戰略支點國家的聯系。
釋放信號
哈里斯近一周的行程相當密集。26日抵達東京后,她將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
日本媒體稱,雙方預計舉行約30分鐘的會談,將確認深化日美關系,合作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同時就經濟和安保領域的合作展開溝通。
27日,哈里斯將出席遭槍擊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代表美國政府致哀。期間,哈里斯還將與一同出席安倍國葬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韓國國務總理韓德洙等舉行雙邊會談。
28日,哈里斯將前往神奈川縣橫須賀市,視察美國海軍橫須賀基地。
最后一天,29日,哈里斯將到訪韓國,并同韓國總統尹錫悅會面。這將是美國副總統時隔4年多來再次訪韓。
韓國媒體稱,雙方將就加強韓美關系、朝鮮問題、經濟安全、重要地區局勢以及國際熱點等問題交換意見。
對于哈里斯這次訪問,美方官員亮出三點“目標”:第一,向已故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致敬,紀念安倍的遺產。第二,在日益復雜的安全局勢下,重申對盟友的承諾;第三,深化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整體參與。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劉鳴認為,作為美國政府“二號人物”,副總統地位雖然僅次于總統,但是總體來說并非關鍵實權人物,出訪象征性、禮儀性色彩更濃,不具有美國與日韓兩國之間通過行政部門的渠道或機制展開交流的實質性意義。不過,從美方角度來說,哈里斯此訪是在一系列現實背景下展開的,即美國所謂“日益復雜的安全局勢”,包括俄烏沖突升級、臺海局勢緊張,美國面臨兩頭壓力,希望從外交、經濟、軍事等各層面加強與亞洲地區戰略支點國家的聯系。這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尤其明顯。在日本國內就安倍國葬存在爭議的情況下,拜登依然委派副總統出席安倍國葬,這一高規格安排說明美國對日本的看重。美國希望把美日同盟打造成地區領頭羊,發揮雙引擎作用,尤其借重日本的經濟影響力補上美國“印太戰略”的經濟短板。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表示,副總統雖然在美國政治序列中排名靠前,但是副總統并非美國政府外交、安全政策主要設計者,或者說核心影響人物。哈里斯此次借吊唁契機首度訪問日韓,更多的是釋放象征性的信號:在俄烏沖突延宕的情況下,美國依然高度重視亞太地區,并對“印太戰略”作出投入,絕非光說不練。“在外交上‘刷存在感’,在相關議題上‘帶節奏’,恐怕是哈里斯此行的最大價值。”
經濟看點
盡管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但從美國與日韓公布的廣泛議題中,哈里斯此行仍有不少看點值得關注。
首先,經濟領域,美國與日韓料將就“芯片四方聯盟”“印太經濟框架”加強協調。
美國方面稱,訪日期間,哈里斯還將與日本半導體企業高管舉行會談,討論供應鏈與投資議題。訪韓期間,美韓也將討論經濟安全問題,深化兩國“經濟和技術伙伴關系”。
引人注目的是,在哈里斯率領的訪問團中,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赫然在列,這意味著經濟議程或將占據重要地位。
劉鳴表示,有三項事宜可以關注。一是圍繞打造“芯片四方聯盟”的溝通。
韓國被認為是潛在參與方中最不情愿的一個,首爾已向美方提出“入盟”條件,包括不能損害韓國在華貿易投資、不能破壞一個中國原則等。
“畢竟韓國近40%的半導體產業產值來自中國,這部分利益很難放棄。”劉鳴說,而且,韓國不希望形成戰略經濟聯盟,被賦予地緣政治色彩。
日韓關系也是“芯片四方聯盟”成型的一大阻礙。韓國生產芯片的材料多從日本進口,但日方實施出口限制,美方也需要借這次訪問調解兩國關系,為建立聯盟“排障”。
蘇曉暉指出,媒體很關注半導體議題,“芯片四方聯盟”也是美國主推的重點,但是推進過程中面臨障礙。面對一個排他性安排,日韓各有顧慮,尤其是顧及與中國密切的經貿聯系,一旦加入該聯盟,可能會對兩國相關企業造成沖擊。“美方知道盟友的心思,哈里斯此行可能會試圖摸底,以了解盟友的意愿與投入究竟有多大。”
二是推動“印太經濟框架”取得早期收獲。
“印太經濟框架”已啟動實質性談判,美國希望在明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達成,可謂時間緊,任務重。但印度此前決定暫時退出貿易支柱談判,為剛剛起步的“印太經濟框架”蒙上陰影。
劉鳴認為,在這一框架中,美國是主心骨,日本是頂梁柱,所以美國希望獲得日本更多支持,推動框架取得早期收獲。借“葬禮外交”與日方討論框架后續談判議程,可能是戴琪此行承擔的任務。
三是或將涉及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相關話題。美方官員或許會在會談中施壓日本阻止中國加入CPTPP。
此外,美韓之間還有《通脹削減法案》引發的矛盾待解。
韓媒稱,就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取消對韓產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尹錫悅與哈里斯會談時預計會繼續表達韓方立場和關切。
安全焦點
其次,安全領域,朝鮮問題、臺海局勢料將成為焦點。
一段時間以來,半島局勢并不平靜。本月初,美韓結束了2017年以來的首次大型聯合軍演。本月底,兩國將在韓國東部海域再次練兵,美國“里根”號航母近日已抵釜山準備參加軍演,這也是美國航母時隔近5年再訪韓國。就在哈里斯訪問東亞以及美韓月底軍演之際,韓國稱朝鮮25日試射一枚短程彈道導彈。
美國副總統辦公室一名高級官員稱,哈里斯此次亞洲行,是與日本和韓國領導人討論最新事態發展和未來前進道路的一次機會。哈里斯與尹錫悅會晤時將會強調美韓同盟的力量,并討論朝鮮構成的威脅。
劉鳴指出,美韓對朝路線已扭轉特朗普、文在寅時期的接觸模式,而是轉為延伸威懾戰略,尤其是強調落實核延伸戰略。包括戰略轟炸機、航母定期造訪半島;美日韓加強反導合作等。
借哈斯里此次訪韓,雙方官員應該會繼續討論如何提升對朝核威懾力,防止朝鮮可能進行第7次核試驗。“韓國希望美方能明細化,包括如何加強戰略資產配置和部署,部署時間、周期能否確定,以便使朝鮮始終處于核威懾的高壓下。”
關于臺灣問題,美方官員明確表示將列入哈里斯日韓行的議程中,將強調“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在劉鳴看來,哈里斯訪問日韓硬扯臺灣問題并不奇怪。臺灣問題已被美國列為“印太戰略”、對華關系的首要議程。無論是造訪印太地區,還是與相關國家展開磋商,美國官員都會塞進與臺灣有關的安全話題。如果聯系到拜登近日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第四次表態稱,美國將保衛臺灣,這“反映出美國內部持續討論應對臺海局勢的方案,以及如何在外交和軍事上對華施壓。包括哈里斯東亞行在內,美國試圖利用各種機會對中國釋放信號”。
蘇曉暉認為,自從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后,美國竭力保持臺灣問題的熱度,且不斷添柴加火,“以臺制華”的目的昭然若揭。哈里斯此訪,除了復述拜登政府外交安全政策“敘事”,不可能有重大建樹。但是,與相關國家討論地區安全形勢變化,特別是炒作“中國威脅”,比如所謂用武力改變臺海現狀等,哈里斯勢必會借機“帶節奏”,煽風點火,為實現遏華目標出一份力。
實力受限?
美國官員表示,哈里斯的日韓之行將是“忙碌而富有成效的”,將凸顯美日韓聯盟實力。
但在分析人士看來,美國利用朝鮮、臺海議題拉攏日韓兩國,以推進“印太戰略”、打造遏華包圍圈,并非完全能得心應手。
劉鳴表示,在美日韓三角關系中,日韓是最短一邊,與美日、美韓兩條邊無法保持平衡,這對美國“印太戰略”落地始終是一大掣肘。
盡管韓日領導人日前在出席聯大期間會面,但是從雙方反應看,兩國關系并未因“聯大之約”有所緩和。日方拒稱其為正式會晤,尹錫悅則因過于迎合日本而在國內受到批評。“只要領土爭端、民意敵對仍在,加上勞工賠償等戰爭遺留問題未解,日韓關系不可能改善。”劉鳴說,美國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盡量在美日韓三邊框架下加強合作。但是受制于力量、地位、利益、目標的差異,美日韓聯盟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實力將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