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源自上觀新聞,2022年8月25日
原標題:“俄烏沖突180天”之經濟觀察:一場局部戰爭如何影響全球秩序?
點擊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21075可瀏覽訪談視頻
制裁制度本身其實很少導致目標國瞬間的經濟崩潰,但它的影響往往持續而深遠。
俄烏爆發嚴重沖突已逾半年,何時結束仍不得而知。從它爆發之日開始,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就已驟然提升。除了戰爭本身帶來的直接消耗,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也時刻牽扯到博弈各相關方和全球的經濟,一些舉措可能并未立竿見影,但影響卻持續且深遠。這場戰爭給幾大行為體的經濟到底帶來哪些影響?全球經濟秩序與制度安排又會發生哪些變化?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柯靜為您解讀。
俄短期抗打擊可控,制裁即時效果有限
柯靜表示,西方對俄羅斯制裁既沒有實現讓俄停戰的軍事目標,也沒有能夠在短期內讓俄經濟陷入崩潰。從這點來看,俄羅斯戰前的戰略部署,歐洲對俄能源依賴的結構性現實,以及俄被制裁后迅速采取的一系列應急措施,對于提升俄抗打擊的韌性是有效的,使它能夠維持相對可控的宏觀經濟參數。
戰爭和制裁對俄羅斯影響持續且深遠
制裁制度本身其實很少導致目標國瞬間的經濟崩潰,但它的影響往往持續而深遠。柯靜認為,當前西方的制裁是兼具經濟和非經濟目標,根本目的是想將俄羅斯從全球市場上隔離,從結構上削弱俄羅斯經濟、技術和軍事力量,破壞俄羅斯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羅斯面臨的長期挑戰是顯著的。
柯靜將這些影響歸納為四個方面:第一是進口下滑。進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制裁帶來的交易結算干擾,還有西方的出口管制,除此之外,還有外國公司的自我設限,以及俄羅斯市場自身的吸引力下降。第二是產出中斷。自開戰以來,俄羅斯將“進口替代”作為優先事項,試圖通過加強國內的生產來取代失去的外國進口,但這需要時間,特別是嚴重依賴國際供應鏈的部分行業。第三是長期能源出口格局的變化。如果未來全球經濟不如人意的話,再加上制裁的疊加效應,俄能源利潤會大幅縮水,屆時會給俄財政帶來非常沉重的打擊。第四是長期經濟增長的前景受到抑制。制裁很大程度上切斷了俄羅斯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聯系,使它失去了國際融資的渠道。
歐洲痛苦艱難,美趁機鞏固盟友
柯靜指出,這場戰爭對歐洲來說,形勢是復雜艱難而且痛苦的。不僅要應對短期能源供應和大宗商品價格沖擊的影響,還需要應對高居不下的通脹,以及戰爭產生的其他間接且沉重的財政負擔。包括對烏克蘭持續的軍事、經濟援助,還有數百萬移民帶來的財政和社會壓力。而大洋彼岸的美國趁機鞏固了一把“跨大西洋聯盟”的友誼,而且還在不遺余力地推動北約進一步的擴張。同時,它借機削弱了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長期依賴,變為更加依賴美國的能源。
全球經濟秩序與制度安排的重構
這場局部的沖突又會給全球經濟帶來何影響?柯靜表示,戰爭和制裁對于仍然處于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俄烏沖突及制裁清楚地表明,為了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動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犧牲經濟利益,進而會導致全球經濟秩序與制度安排的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