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宣傳通訊,2022年8月20日
近年來,中美關系一直因為美國方面的傲慢與偏見、惡意打壓以及拉幫結派圍堵中國,而變得更加脆弱和不穩定。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臺就是這方面的最新例子,其后果不只是在臺海制造危機,也給中美關系劃下了新的裂痕。但佩洛西們可能沒有料到的是,中國及時、有力的軍事、外交綜合反制,不但再次強化了一個中國的紅線,也讓中美關系發生了他們意想不到的變化。
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臺灣問題上,中美之間的互動邏輯已然發生變化。
第一,中方很難再相信美國的“一個中國”承諾。長久以來美國不斷地掏空“一個中國”政策,已經讓人嚴重懷疑美國會不會在這個中美關系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上玩火。此次佩洛西不顧中方事先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竄臺訪問,反映了美國國內政治中對華氣氛極端不正常。作為外交老手和對美國外交負有最高責任的總統,拜登明知中國態度,對同為民主黨的佩洛西不加制止,反而為其打配合,要么表明其國內涉華政策機制已經失靈,要么表明現在美國對中國的誤判、對中國核心利益的輕視已經深入骨髓。所以,這些都將迫使中國在涉臺問題上進一步堅定“以我為主”的決心,而不再對美國的“一個中國”承諾抱有任何幻想。
第二,有力反制提升了中方對美涉臺斗爭的主動權。一是軍事上的反制,特別是解放軍進行的鎖臺軍演,前所未有地表明了大陸必要時通過武力反對分裂、捍衛統一,特別是拒止外來干涉的能力。二是外交上的反制,中方宣布對佩洛西進行制裁,宣布中止中美相關交流機制,讓美國以及相關搗亂者付出了相應成本。三是政治上的反制,在軍演結束之際,中方發布《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既明確宣布“挾洋謀獨”沒有出路,“以臺制華”注定失敗,又重申愿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這一系列有收有放的綜合反制,讓中方有力地扭轉了博弈態勢,同時占據了道義制高點。
第三,今后一段時間內美國在涉臺問題上會相對慎重。這輪臺海事態美國理虧在先,對中國的高強度反制措施不得不抱著“打掉牙往肚里吞”的態度,連其在臺海附近游弋的里根號航母也未靠近中方演習區域,更不用說進行所謂威懾了。一輪博弈下來,美國與“臺獨”勢力其實并未占到便宜,亂打“臺灣牌”得不償失。可以相信,至少在今后一段時間內,美國方面會更加慎重地對待臺灣議題,以免再次出現“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情況。
從更長時段與更大范圍看,此次臺海事態可能對未來中美博弈產生深遠影響。
第一,美國發動的挑戰加深。拜登政府對華打壓戰略本來就是全方位的,而且著力于在重塑產供鏈、科技脫鉤等方面進行“深層”競爭。這次在佩洛西竄臺問題上沒有占到什么便宜,可能會使得拜登政府進一步反思在涉臺問題上的魯莽,從而加大對深層競爭的投入。拜登于8月9日簽署了劍指中國的《芯片和科學法案》,接下來如何進一步落實其糾集的印太經濟新框架以及芯片四方聯盟,包括繼續加大對韓、菲等既是美國傳統盟友又是當前對華政策搖擺國家的拉攏,可能成為拜登政府的主要選項。
第二,兩國開展合作的難度更大。這次中方宣布的反制措施包括取消三個軍方交流機制: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暫停中美在非法移民遣返、刑事司法協助、打擊跨國犯罪、禁毒等方面的合作,以及暫停中美氣候變化商談。后面五項制裁只是“暫停”,但如要恢復,顯然也要美國做出糾錯的努力或是等到今后雙邊關系重塑的合適時機。更重要的是,由于此次臺海事態進一步耗盡了中美之間本已不多的戰略互信,合作根基已經嚴重受損。
第三,中國對于斗爭的準備加大。中國一貫主張推進中美合作,但在美國的屢次挑釁面前,也不得不進一步做好斗爭的準備。經過此次臺海博弈,中國的對美斗爭經驗更加豐富,對美斗爭的信心也進一步增加。如何在未來的博弈中將軍事、外交甚至是經濟等手段綜合起來,將成為中方探索對美斗爭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