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胡志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談歐洲旱情影響航運

    原文源于21世紀經濟報道,2022年8月16日


    當地時間8月15日,德國聯邦水道與航運管理局表示,由于極端干旱,萊茵河德國境內水位創下歷史新低,嚴重影響內河航運,使煤炭、石油運輸受阻。

    部分河段水位的下降導致船舶被迫減少載貨量以限制其吃水,這意味著貨運量下降的同時貨運單價上升。據悉,一些河段的運費較此前上升了五倍多。

    這也令本就能源緊缺的歐洲,面臨更大的壓力。長城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蔣飛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歐洲能源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供給端,而極端干旱導致的河運受阻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矛盾,能源危機或將一直延續至冬季。

    部分河段運價飆升

    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洲河流每年運輸的貨物總量超過1噸,為區域經濟貢獻約800億美元。其中,發源于阿爾卑斯山的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工業運輸的“大動脈”之一,全長1232千米,流經德國、瑞士、荷蘭等國經鹿特丹港匯入北海,由于其流域面積占德國總面積的40%,也被稱為德國經濟的“生命線”。

    然而,由于近期歐洲極端干旱持續,當地時間8月15日,德國聯邦水路與航運管理局報告,萊茵河在法蘭克福附近考布段的水位已降至30厘米以下,預計至少持續到18日。

    記者了解到,當河流水位低于40厘米時,重型船只將無法通航;當水位在30~35厘米時,小型船只通航將變得很困難;而水位低于30厘米被認定為不符合通航標準。正常年份下,萊茵河夏季水位約為2米。

    萊茵河部分河段水位的下降已導致一些大型船只斷航,為了通過這些水域,它們不得不使用體積更小的船或者將貨物分批運輸至目的地。德國Berenberg Bank經濟學家Salomon Fiedler分析道,船舶被迫減少載貨量以限制其吃水,這意味著貨運量下降的同時貨運單價上升。據悉,一些河段的運費較此前上升了五倍多。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胡志勇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水路運輸是世界范圍內最經濟的運輸方式,單次運輸的負載量較大,相比陸運和空運極具成本優勢,短期內歐洲各國使用其他運輸方式取代水路運輸的可能性較小。

    以德國為例,德國鐵路運輸長期面臨擁堵現象,公路方面,一艘普通船舶單次承載的貨物量約等于110輛貨車載貨量的總和,而目前德國貨車司機這一崗位的缺口多達8萬人。即使找到可代替的鐵路、公路運輸,也很難將其成本控制在合理區間,德國面臨運價飆升、持續性貨運中斷的困境。

    德國化工企業BASF表示,未來幾周內可能減少部分工廠的產量以及船舶的載貨量,同時訂購了多艘可以在極低水位下通航的船只,運輸成本上升;德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商之一EnBW也表示,雖然部分工廠之間有鐵路運行,但萊茵河水位降低仍大幅推高其物流成本;另一能源巨頭Uniper則警告稱河運受阻的情況下,無法長時間通過鐵路運輸煤炭,這將提升運價,煤炭短缺還將使部分電廠在9月份減產,該公司整體運營可能會在下月陷入危機。

    加劇能源危機

    萊茵河部分河段的水位下降不僅抬升了運價,還可能加劇一些國家的能源危機。

    正常年份下,德國30%的石油、煤炭依賴內河航運,而內河航運80%的運輸量都在萊茵河上。俄烏沖突爆發后,由于天然氣進口減少,德國恢復多家燃煤電廠,在這種情況下,河運成為煤炭運輸的“交通要道”,今年全年通過萊茵河運輸的煤炭總量原計劃為4000萬噸。而萊茵河水位持續下降導致大部分運輸煤炭的船舶無法通航,德國運輸與物流協會最新預測顯示,萊茵河上的煤炭運量今年只能達到預期的65%。

    此外,萊茵河還是將石油運往德國和瑞士的主要通道,費氏全球能源咨詢公司稱,水位下降導致每天超過40萬桶石油無法送達兩國。

    蔣飛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歐洲能源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供給端,而極端干旱導致的河運受阻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矛盾。短期內,歐盟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無法擺脫,能源危機或將一直延續至冬季。

    德國國家氣象局氣象學家Andreas Friedrich也指出,根據長期模型,未來幾個月內,歐洲將持續干旱,河流干涸也會成為長期趨勢,能源短缺在短期內無法化解。

    蔣飛認為,由河流干涸引發的能源危機將給歐洲各國帶來一系列影響。首先,能源價格將繼續上漲,并推動通脹上行。最新發布的7月份歐元區HICP同比上漲8.9%,續創歷史新高,其中能源的同比增速已經達到39.7%的歷史高位。

    其次,歐洲經濟和社會生活秩序也將受到影響。飆升的通脹引發德國、英國以及西班牙等國持續的“罷工潮”,影響到航空、鐵路和港口等眾多行業。而由此導致的供應鏈危機又進一步推升通脹,使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凱投宏觀首席歐洲經濟學家Andrew Kenningham警告,如果萊茵河的低水位一直持續到12月,將會抬升德國通貨膨脹率、拖累工業生產,甚至還將加劇德國經濟衰退的困境:預計萊茵河航運問題將導致德國全年經濟增長下降0.5%。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Stefan Schneider則預計,第三季度開始,德國經濟將進入溫和衰退,2022全年經濟增長為1.2%,如果水位繼續下降,也可能低于1%。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