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柯靜:美日一筆勾銷半導體領域30多年的恩怨,意圖聯手絞殺中國

    全球半導體行業格局的變動推動了美日在時隔多年之后的握手結盟,套用那句“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似乎再合適不過。

    繼今年5月提出加強半導體合作方針之后,美日在半導體合作方面再進一步。在7月29日的“美日經濟政策磋商委員會”首次會議上,兩國將強化供應鏈的相關合作內容納入聯合文件,計劃共同研究新一代半導體,并最早于2025年在日本國內建立量產體制。

    然而,從彼此競爭到聯手搶占新高地,美日“一筆勾銷”30多年的恩怨,其目的并不單純。

    “只有永遠的利益”

    親歷此次“握手”的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感嘆命運的神奇與不可思議。

    上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日美半導體摩擦”,是日本半導體行業跌落神壇的開始。曾經擁有超過50%全球產業份額的日本半導體制造業,遭遇了美國以“301條款”的起訴和刁難,并在《日美半導體協定》壓力之下逐漸喪失競爭力,2020年時的產業份額已跌至10%以下。而在絞殺了日本半導體行業之后,美國自身的半導體行業也未能安枕無憂。雖然仍是全球半導體設計和研發的領導者,但因在過去數年間沉迷于降低成本、將半導體產能轉移至海外,如今的美國只擁有全球半導體制造能力的12%,較1990年的37%顯著下降。而在當下各國最為看重的先進晶圓技術領域,主要由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和韓國的三星所掌控。

    (從左邊往右)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田光一、日本外相林芳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圖源:路透

    全球半導體行業格局的變動推動了美日在時隔多年之后的握手結盟,套用那句“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似乎再合適不過。如果說日本希望重現其半導體行業輝煌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美國則是在新的地緣政治競爭環境中,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試圖將半導體行業及其供應鏈作為遏制中國的武器。無論是針對華為及關聯公司定向修改并對其適用更加嚴格“外國直接產品規則”,還是惡意打壓中芯國際等中國高科技企業,抑或是施壓荷蘭對華禁售ASML光刻機,乃至如今以提升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為名,促進先進芯片的本土生產和盟友外包,其目標均在于有效禁止向中國的戰略產業出口高端半導體產品,以阻止中國的技術發展。

    “與狼共舞”未必如愿

    選擇淡忘上世紀日美貿易摩擦的硝煙,聽信美國有關構建美日主導的基于所謂“自由主義”經濟秩序的宏大愿景,跟隨美國在一個現如今政治性大于商業性的行業揮舞政府權力,協同美國打壓中國日益提升的經濟影響力……對日本而言,這般“與狼共舞”的結局未必能夠如其所愿。

    其一,美日之間的合作是以美方為主導的不平等合作關系。所謂的打造“具有韌性”的半導體供應鏈,完全由美國定義和主導。就在去年9月,美國商務部以幫助改善半導體供應鏈的信任和透明度為名,要求包括日本企業在內的全球重要芯片企業“自愿”提交庫存、訂單、銷售乃至頂級客戶信息等敏感信息,并以將援引《國防生產法》等政策工具作為后盾,迫使企業遵照美方要求采取行動。這是美國對他國經濟主權和企業隱私的公然侵犯,目的即對半導體行業施加更大控制,便于其更精準地打擊中國技術發展。而賭注押在美國一方,無異于將國家的經濟主權拱手相讓,將本國半導體行業的命運徹底交付于美國。這一點,臺灣地區的臺積電便是前車之鑒。

    1991年6月,時任日本駐美大使村田良平與時任美國貿易代表卡拉·安德森·希爾斯在華盛頓簽署《日美半導體協議》。圖源:aliciapatterson

    其二,高度政治化的集團不利于良好的半導體行業生態圈。按照拜登政府的“完美”設想,通過加強與日本、韓國、臺灣等關鍵伙伴的合作,加之以激勵措施促使先進芯片制造業更多回流美國,但這需要龐大且持續的資金投入、充足的高技能勞動力以及良好的市場銷售表現。而由于勞動力成本等因素,在美國設立新廠的10年成本比在中國臺灣、韓國或新加坡等地的成本高出30%,比在中國大陸更是高出50%。與此同時,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其半導體制造業都面臨著嚴峻的高技能勞動力挑戰,這會在一段時期內限制兩國半導體制造能力的發展。此外,若無一定的商業規模,芯片行業難以在技術、質量、成本等方面始終保持領先。而現實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之一,占全球消費量的25%。隨著美國對華禁售范圍日益擴大至非戰略部門,失去中國的市場份額將會嚴重削弱其半導體行業的研發投入繼而影響其長期生存能力。對于日本半導體行業來說,伴隨著美日結盟而來的,必將是美國日益嚴苛的施壓和干預。

    在一個全球化的市場中,全球資本必然會努力尋求規避美國日益偏離理性的對華出口管制,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芯片行業供應鏈的“去美國化”。對此,美國只能在持續干預本國半導體行業的同時,不斷施壓合作伙伴采取協同措施。而將全球市場分割成政治化集團的結果,則必然是整個半導體行業投資效益的低下和全球市場的扭曲。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和半導體工業協會的預測,在非理性的政策之下,美國仍將不可避免地失去半導體行業的領導地位。那么,與之結盟的日本半導體行業,能夠如愿重返其巔峰神話嗎?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