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胡志勇:危局之下,斯里蘭卡將走向何方?

    原文源自中國東盟報道,2022年7月21日

    胡志勇,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斯里蘭卡正在遭受自1948年獨立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價格飆升、食品和燃料缺乏,外匯儲備枯竭……持續的經濟困境,導致斯里蘭卡多地暴發抗議及罷工行動,國內局勢緊張。7月5日,斯里蘭卡總理維克勒馬辛哈在國會表示,斯里蘭卡已經“破產”。7月9日,大量示威者先后占據總統官邸、總統辦公區和總理府。7月13日凌晨,斯里蘭卡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乘軍用飛機離境。數小時后,斯里蘭卡全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首都科倫坡所在的西部省實施宵禁。

    長期以來,斯里蘭卡外匯儲備消耗殆盡,待償債務不斷攀升,貨幣大幅貶值,斯里蘭卡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然而,由于過于依賴國際援助及政策,斯里蘭卡未能提供有效的發展替代方案,這就使其失去了應對危機的能力。
    經濟問題由來已久
    長期存在的經濟發展弊端是這場危機的深層根源。從經濟結構上看,斯里蘭卡經濟嚴重依賴外部市場,經濟結構以農業(漁業)、初級加工業、普通服務業為主,其中旅游業是重要的外匯來源。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以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為主,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欠發達。
    斯里蘭卡在南亞國家中率先實行經濟自由化政策,成為南亞第一個進行結構調整并走上新自由主義軌道的國家。1978年,政府開始實行經濟開放政策,對外積極吸引外資,對內建立自由貿易區,解除國家對進口貿易的管控,推進私有化,加速企業私營化進程,以創造一個自由的經濟環境,逐步形成市場經濟格局。在推行自由化和金融化政策進程中, 貧富差距懸殊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家經濟的脆弱性。
    由于斯里蘭卡內戰持續了26年,較為激進的新自由經濟政策無法繼續推行下去,全球資本也對斯里蘭卡失去了興趣。內戰結束后,為了恢復和發展經濟,斯里蘭卡開始奉行激進的赤字財政政策,使國家債務負擔變得越來越沉重,累積下來,斯里蘭卡共有約510億美元外債。在進出口國際貿易方面,斯里蘭卡多年來一直處于貿易逆差地位,入不敷出。今年4月,斯里蘭卡政府宣布由于外匯短缺,只能暫停償還外債。
    政策失當,加速經濟崩潰
    近四年來國內政策屢屢失當,也加速了斯里蘭卡的經濟崩潰。2019年拉賈帕克薩政府上臺后實施了大幅減稅政策,導致國家每年損失收入超過14億美元。到2019年底,斯里蘭卡外匯儲備只有76億美元。
    2021年初,斯里蘭卡已經出現外匯短缺。為了阻止外匯快速流出,2021年4月,政府突然宣布禁止進口化肥、殺蟲劑、除草劑和殺真菌劑,以期減少外匯流出并實施有機農業。斯里蘭卡禁止進口化肥的政策導致國內農業大幅歉收,斯里蘭卡大米自給自足的能力被嚴重削弱;為此,政府不得不高價從國外進口糧食、以補充糧食儲備,反過來又加劇了外匯短缺。盡管在11月化肥禁令被撤銷,對糧食、茶葉、橡膠生產已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這讓原本可供出口的產品大受損失。
    隨著內戰結束和拉賈帕克薩政權的穩定,全球資本開始大量流入斯里蘭卡,營造了斯里蘭卡經濟的“虛假繁榮”。外國資本的助推下,斯里蘭卡國內進行了大量的房地產投資,損害了小規模農業和糧食自給率。同時,國家對農業的投資也持續下降,農業生產的增長率下跌。
    外部危機疊加
    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嚴重沖擊了本已脆弱的國家經濟。旅游觀光業是斯里蘭卡的經濟支柱之一。疫情前,斯里蘭卡旅游業占全國GDP的12%以上,旅游業收入占該國外匯收入的14%。但受疫情影響,海外游客銳減,斯里蘭卡旅游業遭受沉重打擊。另外,受疫情影響,200萬在海外工作的斯里蘭卡僑民的僑匯銳減,也進一步加劇了斯里蘭卡外匯危機。
    缺乏外匯進口,成為今年斯里蘭卡燃料短缺、停電、藥品匱乏、食品價格上漲等問題日趨嚴重的“催化劑”。
    俄烏沖突及西方制裁政策導致國際油氣價格飛漲,嚴重沖擊了斯里蘭卡經濟與民眾生活。俄烏兩國皆為斯里蘭卡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斯里蘭卡出口茶葉的重要市場,更是斯里蘭卡重要的國際游客來源地。俄烏沖突不僅使斯里蘭卡與俄烏之間的正常貿易受阻,導致國際市場上糧食和能源價格飆升,斯里蘭卡糧食、能源進口受損,旅游業受到重創,外匯短缺,陷入了難以為繼的絕境。
    “一帶一路”應該背鍋?
    本次斯里蘭卡危機的暴發是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僅反映出斯里蘭卡自身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和積累的深層次問題,而且暴露出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下,中小國家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所面臨的風險和困境。
    斯里蘭卡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國。中國的大量援助,直接推動了斯里蘭卡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盡管斯里蘭卡債務赤字很大,但并非西方媒體指責的那樣,對華債務并不是造成這場危機的原因。實際上,中國在斯里蘭卡進行的“一帶一路”項目及其債務比重只占到斯里蘭卡全部外債的10%左右。事實上,中國也是斯里蘭卡陷入債務危機的潛在受害者。
    斯里蘭卡駐華大使帕利塔?科霍納7月15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斯里蘭卡最大的債權人包括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與機構投資者。“我們欠西方機構投資者一大筆錢,包括華爾街”,科霍納表示,斯里蘭卡希望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能提出一攬子計劃,幫助該國解決債務問題,“我們也鼓勵包括印度、日本和中國在內的雙邊伙伴提供更多援助,我們需要朋友的幫助來擺脫眼前的困境。”
    中國希望斯里蘭卡能早日結束動蕩,解決積弊,重歸正軌。根據中國外交部發布的消息,今年4月至5月間,中國政府宣布向斯提供共計5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援助,這是斯里蘭卡經濟民生危機暴發以來接受的最大一筆無償援助。7月14日,中國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斯里蘭卡的第二批糧食順利交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12日表示,中國將繼續在力所能及范圍內為斯里蘭卡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幫助,支持斯里蘭卡恢復經濟,改善民生。“對于斯里蘭卡的涉華債務,中方支持有關金融機構同斯方協商,尋求妥善解決。我們愿同有關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一道,繼續為斯方應對當前困難,緩解債務負擔,實現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應對危機
    從斯里蘭卡方面來看,該如何應對這場危機?
    首先,應該盡快穩定局勢。斯里蘭卡應以此次危機為契機,建立多黨聯合團結的政府,拋除彼此成見,提高治理能力,盡快恢復社會與經濟正常秩序,渡過難關,早日走出危機的泥潭。
    其次,從根本上看,斯里蘭卡需要進行制度性與結構性的改革,改變過度依賴旅游業和出口的局面,降低或擺脫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
    第三,斯里蘭卡應多方尋求其他國家或國際金融組織的支持和援助,加快債務重組,積極申請短期貸款,以緩解債務的支付壓力。
    此外,政府也可考慮出售資產,同時應戒除奢侈浪費,壓縮政府財政預算與開支,將有限的財力用于國計民生和最急需的項目中。
    未來斯里蘭卡局勢如何演變,取決于新政府如何組建和運作。但受制于長期積弊,未來新政府及其政策效果如何,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