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王健: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發展中國家外交

    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發展中國家外交

    王健


    長期以來,中國始終高度重視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將發展中國家作為中國外交的基礎。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發展中國家外交,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


    秉持正確義利觀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高度重視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先后提出了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相互關系的“五項原則”和中國對外援助“八項原則”,嚴格尊重受援國主權、絕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絕不要求任何特殊權利,贏得了亞非拉三大洲人民的信任、合作和支持。進入新時代,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期待越來越高,習近平在繼承和發揚新中國外交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提出要秉持正確的義利觀。


    正確義利觀是對國家主權原則的尊重、維護和有益補充,也是對西方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狹隘國家利益觀的超越,更是對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霸權行為的反對和否定。它強調在國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同發展中國家的交往與合作中,要堅持義利相兼、先義后利。這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也是中國國際主義精神的體現,并充分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中國政府對外交往中為人類謀進步和幸福的基本價值追求,符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等人類共同價值。


    中國不僅是正確義利觀的倡導者,也是堅定不移的踐行者。僅以疫情期間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為例,2021年習近平提出全球疫苗合作行動倡議,核心就是加快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公平、可及。目前,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21億劑以上疫苗,其中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中國最早支持疫苗知識產權豁免,率先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迄今已同20個國家開展合作生產,年產能達到10億劑,為彌合“免疫鴻溝”作出了積極努力。中國也是G20成員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多的國家。正是在正確義利觀的指導下,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外交取得了新進展,發展中國家成為中國外交的天然同盟軍和重要戰略支撐力量。在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提出的各種反華提案中,發展中國家始終與中國站在一起,給予中方堅定支持。


    以“真、實、親、誠”理念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真、實、親、誠”是習近平對非工作的重要方針。2013年3月,習近平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演講時指出,“中非關系的本質特征是真誠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進一步強調,“對待非洲朋友,我們講一個‘真’字”;“開展對非合作,我們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我們講一個‘誠’字”。這明確體現了中非交往所秉持的基本準則。“真”就是交真朋友,在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實”就是一要落實,踐行承諾,不折不扣地將對非洲和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和合作落到實處;二要實際,在與非洲和發展中國家合作中要講究實際,取得實效。“親”就是重視民心溝通,加強人文交流,夯實民意基礎。“誠”就是坦誠相見,不同國家發展階段、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必然會存在認知差異,因此對不同看法和認識要加強溝通,本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加以解決。


    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對非外交思想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外交思想和理念的集中體現。在“真、實、親、誠”理念和方針指導下,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不斷取得新進展。在中非合作論壇戰略機制推進下,從“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到“九項工程”,中非雙方制定了一系列合作規劃,中非合作取得重大突破。阿拉伯世界也是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地區,習近平提出中國同阿拉伯國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確立了“1+2+3”的合作格局,并表示中國始終做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發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化的助推者、中東穩定的支持者、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以中阿合作論壇為重要合作平臺和機制,中阿全面合作快速發展。此外,中國還構建了中拉論壇和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等合作機制。同時,為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中國專門成立了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統一制定對外援助戰略方針、規劃、政策,并協調援外重大問題。


    始終堅持在國際事務中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推動國際秩序變革與完善中的一個基本訴求,就是著眼于發展中國家的治理與發展問題,努力提升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大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切實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推動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2015年9月,習近平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講話時強調,“中國將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堅定支持增加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在聯合國的一票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 50年來,中國和發展中國家始終站在同一條戰壕里。中國沒有辜負發展中國家的厚望,在聯合國和安理會兌現了這一票屬于發展中國家的承諾;發展中國家對中國核心利益的支持也從未缺席。2021年9月,習近平在聯合國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該倡議旨在用系統、整體、協調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解決全球發展問題。其中特別指出,要堅持普惠包容,關注發展中國家特殊需求,通過緩債、發展援助等方式支持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困難特別大的脆弱國家,著力解決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進入新時代,中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國際秩序重構指引方向,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新秩序,并將發展中國家作為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2013年3月,習近平訪問非洲時指出,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隨著中非、中國-東盟、中國-中亞、中阿、中拉等共建命運共同體倡議相繼提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已成為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廣泛、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參與者。


    中國以“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應對全球化挑戰,推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平臺。目前,在全球70多億人口中,能夠使用現代基礎設施的只有30億人。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國家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這將有助于破解發展中國家被全球化邊緣化的困局,為發展中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以南南合作為抓手,充分利用國際機制努力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例如,2015年9月,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宣布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并承諾2030年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達到120億美元。2015年11月,習近平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宣布設立200億元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2016年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邀請了多個發展中國家與會,2017年9月的廈門金磚峰會和2018年7月的約翰內斯堡金磚峰會采用了“金磚+”合作模式。2021年7月,習近平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成立5周年致賀信時強調,中國愿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進一步釋放南南合作潛力,共享發展機遇。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