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開“而立之際:中韓建交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今年是中韓建交三十周年,如何在復雜的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背景下推動兩國關系持續穩定發展,成為兩國學者關注的話題。基于此,2022年7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在中國駐韓大使館、韓國駐上海總領館的支持下,召開題為“而立之際:中韓建交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邀請來自中國與韓國的知名學者以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對相關議題進行了研討。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主持開幕式,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韓國駐上海總領事金勝鎬、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先后在開幕式上致辭。邢海明大使指出,過去三十年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政治互信不斷深化、經貿往來成效顯著、人文交流日益頻繁,未來兩國關系應堅持守護和平穩定、堅持相互尊重、堅持互利合作、堅持開放包容。金勝鎬總領事回顧了中國過去三十年來的高速發展,指出未來三十年,中韓應在變化的環境中,探索各自在全球事務中的作用,共同面對各方面挑戰。權衡書記首先介紹了上海社會科學院高端智庫建設與朝鮮半島研究。權衡書記認為中韓之間不僅可以共享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更在政治、安全、外交方面存在諸多共同關注的議題,包括探索如何加強區域合作、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維護國際經濟多邊規則等。最后,權衡書記表示期待與會專家為兩國關系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



    中國前駐韓國大使、駐泰國大使、駐柬埔寨大使寧賦魁和韓國世宗研究所理事長、延世大學名譽特任教授文正仁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寧賦魁大使指出,中韓關系進一步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不會發生改變。要把握中韓關系發展的新機遇并化解挑戰,需要維護雙方的共同利益、提升互信,超越政治體制和價值觀的差異,維護并擴大雙方經濟合作,妥善解決兩國在民間和文化層面的紛爭,并應對好外來因素引起的沖擊。文正仁教授認為,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中韓關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展望未來,為了應對中韓關系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等方面的潛在挑戰,中韓雙方需意識到兩國關系并不是零和關系,應持有“求同存異”和“異地思之”的姿態,拒絕對錯誤信息的“附和”,制止相關勢力對雙邊關系的挑戰。



    會議的第一議題為“中韓建交三十年回顧”,該議題由成均館大學成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熙玉教授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韓獻棟、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中國周邊戰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研究員、高麗大學亞洲問題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正男教授、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研究員車在福展開了討論。該議題回顧了過去三十年中韓關系的發展,闡述了兩國在經濟、人文、政治方面的交流現狀,并對30年關系發展的總體特征及原因進行了分析。



    會議的第二議題討論“當前中韓關系機遇與挑戰”,該議題由中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國朝鮮史研究會名譽會長石源華主持。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劉鳴、上海政法學院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汪偉民教授、韓國延世大學國際大學院副院長韓碩熙教授、韓國國家安保戰略研究院國際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樸炳光研究員圍繞該議題進行了發言。該議題對當前東北亞安全局勢進行了評估,并分析了影響中韓關系的要素,包括美國的外交戰略、尹錫悅政府的政策選擇。



    韓國亞洲大學美中政策研究所所長、政治外交系教授金興圭主持了第三議題“未來三十年雙邊關系展望”。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李開盛研究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關系學系教授詹德斌、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研究學部教授兼全球安全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黃載皓、韓國國會未來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車正美副研究員、釜山研究院經濟產業研究部研究員張正在展開了討論。該議題的五位學者從不同層面展望了未來中韓關系發展前景,包括美國價值觀外交對中韓關系影響,全球技術革新背景下兩國關系的發展,經濟結構變化背景下兩國經濟合作發展方向等。



    在討論環節,與會學者圍繞如何擴展兩國合作的全球議題、中國今后外交政策方向、韓國在國際社會的角色等方面進行了提問與討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李開盛研究員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總結,國際所部分科研人員參加了研討會。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