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王健: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發展中國家外交思想

    編者按

    2022年5月23日,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辦,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和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協辦舉行“學習《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一卷、第二卷交流研討會——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系列研討會之五”。與會專家的發言要點由本公眾號整理、編輯并發布,以饗讀者。本篇為系列文章第六篇,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


    圖片

    深刻理解和把握

    習近平發展中國家外交思想

    圖片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王健


    日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出版了《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一卷、第二卷,共收入習近平同志2013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間在國際場合的演講、講話、致辭、發言等重要文稿136篇。這是集中反映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重要成果,其中有關發展中國家外交思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結合兩個大局加以深刻理解和把握。



    首先,習近平發展中國家外交思想突出體現在主張秉持正確義利觀。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的不斷提升,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期待越來越高。2013 年3月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訪便選擇了坦桑尼亞、剛果和南非三個非洲國家,充分體現了對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高度重視。也正是在此次訪非期間,習近平首次提出了正確義利觀理念,后來又在其文章和講話中數十次提及。2013年10月24日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要找到利益的共同點和交匯點,堅持正確義利觀,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多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2014年11月28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又指出:“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到義利兼顧,要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2018年6月22日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強調,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天然同盟軍,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致辭中,習近平指出: “中國在合作中堅持義利相兼、以義為先……中國主張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

    正確義利觀是對國家主權原則的尊重、維護和有益補充,也是對西方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狹隘國家利益觀的超越,更是對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霸權行為的反對和鞭撻。它強調在國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同發展中國家的交往與合作中,要堅持義利相兼、先義后利。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政府對外交往中為人類謀進步和幸福的基本價值追求,符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等人類共同價值。 

    事實充分證明,中國不僅是正確義利觀的提出者和倡導者,也是堅定不移的踐行者。中國不附加任何條件的無私援助,贏得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尊重和支持。僅以新冠疫情期間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為例,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1億劑疫苗,其中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中國還將繼續向非洲、東盟分別援助6億劑、1.5億劑疫苗,為彌合“免疫鴻溝”作出積極努力。中國也是G20成員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多的國家。也正是在正確義利觀指導下,我國對發展中國家外交取得了新進展,發展中國家成為中國外交的天然同盟軍和重要戰略支撐力量,在美西方提出的各種反華提案中,發展中國家始終與我國站在一起,給予了堅定的支持。



    其次,習近平發展中國家外交思想集中表現在以真實親誠理念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真實親誠是習近平對非工作的重要方針。2013年3月習近平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演講時指出:“中非關系的本質特征是真誠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并進一步強調,“對待非洲朋友,我們講一個‘真’ 字”;“開展對非合作,我們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我們講一個‘誠’字”,明確表明了中非交往所秉持的基本準則。“真” 就是交真朋友,在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實”就是一要落實,踐行承諾,不折不扣地將對非洲和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和合作落到實處,二要實際,在與非洲和發展中國家合作中要講究實際,取得實效。“親”就是重視民心溝通,加強人文交流,夯實民意基礎。“誠”就是坦誠相見,不同國家發展階段、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必然會存在認知差異,因此對不同看法和認識要加強溝通,本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加以解決。

    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對非外交思想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外交思想和理念的集中體現。在真實親誠理念和方針指導下,我們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不斷取得新進展。在中非合作論壇戰略機制推進下,從“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到“九項工程”,中非雙方制定了一系列合作規劃,中非合作取得重大突破。阿拉伯世界也是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地區,習近平提出中國同阿拉伯國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確立了“1+2+3”的合作構建,并表示中國始終做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發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化的助推者、中東穩定的支持者、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以中阿合作論壇為重要合作平臺和機制,中阿全面合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此外,中國還構建了中拉論壇和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等合作機制。同時,為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中國專門成立了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統一制定對外援助戰略方針、規劃、政策,并協調援外重大問題。同時,中國積極推進南南合作。2021年7月8日,習近平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成立5周年致賀信時強調,中國愿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進一步釋放南南合作潛力,共享發展機遇。



    最后,習近平發展中國際外交思想始終堅持在國際事務中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推動國際秩序變革與完善中的一個基本訴求,就是著眼于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與治理問題,努力提升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大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切實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2015年9月29日,習近平在出席聯大一般性辯論并發表演講時明確指出, “將繼續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堅定支持增加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在聯合國的一票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 50年來,中國和發展中國家始終站在同一條戰壕里。中國沒有辜負發展中國家的厚望,在聯合國和安理會兌現了這一票屬于發展中國家的承諾;發展中國家對中國核心利益的支持也從未缺席。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該倡議的提出旨在用系統、整體、協調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解決全球發展問題。其中特別指出,要堅持普惠包容,關注發展中國家特殊需求,通過緩債、發展援助等方式支持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困難特別大的脆弱國家,著力解決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進入新時代,中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國際秩序重構指引方向,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新秩序,并將發展中國家作為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2013年3月習近平訪問非洲時就指出,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隨著中非、中國-東盟、中國-中亞、中阿、中拉命運共同體等共建命運共同體倡議相繼提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已成為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廣泛、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參與者。

    中國以“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應對全球化挑戰,推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平臺。目前,全球70億人口,現代基礎設施可及人口只有30億。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國家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這將有助于破解發展中國家被全球化邊緣化的困局,為發展中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充分利用國際舞臺和主場外交推動解決全球發展問題,努力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中國在聯合國各專門機構、七十七國集團、“二十國集團+”、“金磚+”、上海合作組織等多種機制下,全方位推進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2016 年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邀請了多個發展中國家與會,2017年9月的廈門金磚峰會和 2018年7月的約翰內斯堡金磚峰會采用了 “金磚 + ”合作模式,這都是中國利用主場外交幫助發展中國家的重要體現。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