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源自文匯報,2022年5月27日
唐慧云,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副研究員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原鏈接
▲ 難民跨越美墨邊境隔離墻。
近日,圍繞美國第42條邊境條款的存廢,這項始于特朗普時期、驅逐了百萬非法移民的極具爭議性政策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美國總統拜登曾表示要在本月23日廢除這一條款,但據“政客”網站報道,當地時間5月20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聯邦法院以阻止邊境非法移民有效,裁決第42條邊境條款繼續保留。
分析認為,邊境政策成為拜登政府前期執政的主要短板之一,此次邊境條款的存廢爭論再次顯示出拜登在邊境問題上的領導力不足,并進一步惡化其執政形象。
自由派與保守派圍繞第42條存廢爭論不休
第42條邊境條款(以下簡稱“第42條”)是特朗普政府時期制定的美國邊境政策,主要內容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美國移民執法部門可以不經過任何司法程序快速驅逐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該項條款的支持者認為這一政策在減少邊境非法移民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維護了邊境安全穩定。反對者則認為該政策導致大量難民失去了尋求難民保護身份的機會,導致了人道主義災難。
自第42條頒布以來,圍繞其存廢問題的爭論就從未消停,那么為何會爭論不休?表面來看,似乎是保守派和自由派在邊境問題上持有不同觀點;但究其實質,更是美國邊境問題高度政治化的縮影,隨著今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臨近,政治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
2020年該政策頒布之初,就立即招來自由派的猛烈抨擊,大量人權組織認為這一條款不人道,因其導致中南美洲的難民不能申請難民身份。
拜登執政后,一些人權組織極力游說拜登廢除該政策。一個名為“人權第一”的組織曾表示,第42條至少導致了1萬名難民被驅逐,之后又遭遇綁架和迫害。拜登執政第一年并無廢除第42條,為此他也遭到了美國國內人權組織的激烈批評。
經過多次游說,拜登最終決定于5月23日結束這一政策。對此,自由派滿心歡喜,但是保守派卻強烈抗議,特別是共和黨控制的幾個州,如亞利桑那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蘇里州等聯合起訴拜登政府的此項決定。最終,法院的裁決滿足了保守派的心愿,卻又惹怒了自由派。民主黨領袖休謨公開指責判決結果,并譴責第42條是非人道的。
▲ 根據第42條,美國移民執法部門可以不經過任何司法程序快速驅逐美墨邊境非法移民。
中期選舉臨近,邊境問題將被高度政治化
在第42條邊境條款存廢問題上,法院的裁決結果標志著以保守派的勝利暫告一段落。但是在美國移民問題高度政治化的背景下,論爭還將繼續。
一方面,邊境問題在美國是高度政治化的領域,也是美國政黨競爭的關鍵領域之一。自特朗普政府以來,如何控制邊境一直是兩黨爭論不休的話題。共和黨修建隔離墻的政策遭到民主黨的強烈反對;民主黨人道主義的邊境政策則同樣遭到共和黨的強烈抗議。因此,對民主黨而言,為貫徹人道、有序的邊境政策理念,不排除未來上訴到最高法院,力圖推翻判決結果的可能。
另一方面,隨著11月國會中期選舉臨近,邊境問題政治化程度將不斷加劇。突出的表現是民主黨在第42條存廢問題上出現了分裂。在拜登宣布廢除第42條后,一些邊境州的民主黨議員也加入到了反對拜登的陣營中去,如亞利桑那納州的參議員馬克就認為第42條應繼續實施。
那么,民主黨議員為何倒戈?除了11月選舉政治的需要外,還有基于民意的考量。“政客”網站今年5月開展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有55%的選民反對廢除第42條,只有45%的選民支持。基于此,有美國媒體認為,路易斯安那州聯邦法院的裁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對拜登和民主黨有利,因為其及時止損,未釀成重大的邊境危機。
不過,即使如此,拜登執政以來的邊境政策已經導致其支持率下降,并成為其前期執政的主要短板之一。此次邊境條款的存廢爭論再次顯示拜登在邊境問題上的領導力不足,并進一步惡化其執政形象。鑒于此,邊境問題恐怕難以對民主黨11月中期選舉以及拜登后期執政產生積極影響。
(本文屬于上海哲社一般項目“美國反移民觀念的政治化及其我國應對策略研究”[2019BGJ00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