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柯靜:拜登的這口“黑鍋”,甩給誰都不合適

    以下文章來源于瞭望智庫 

    美國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上漲7.9%,彭博社甚至預期4月時還可能進一步升至10%。對于當前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3月14日,在全國城市聯盟國會城市會議上,美國總統拜登再次將矛頭指向俄羅斯。


    為了緩解通脹,3月16日,美聯儲宣布加息0.25個百分點,是美國自2018年以來的首次加息。與此同時,大多數美聯儲官員預計聯邦基金利率將在今年底前至少升至1.875%,到2023年底將升至2.75%左右。這意味著今年總共可能加息7次,明年還需加息3至4次,每次0.25個百分點,且今年將至少有一次加息0.5個百分點。


    那么,對于拜登的這個“蓋棺論定”,美國人會買賬嗎?美國此輪通脹危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美聯儲的加息,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通脹危機?會給美國帶來何種影響?


    文 |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編輯 | 李雪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這口“黑鍋”,甩得出去嗎?




    俄烏沖突爆發之后,拜登急不可耐地給美國當前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起因蓋棺論定。3月14日,在全國城市聯盟國會城市會議上,拜登再次宣稱,導致物價高漲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供應鏈中斷;二是普京入侵烏克蘭引發油價飆升。總之,通脹與本屆政府的《美國救援計劃》毫無關系。


    這一說辭顯然無法向美國老百姓交代。要知道,此次俄烏沖突于2022年2月24日爆發,而美國本輪通貨膨脹起始于2021年4月,自那之后通貨膨脹率一路飆升,截至目前從未有過緩和跡象。


    此外,即便去除能源和食品,2月核心通貨膨脹率同比漲幅也高達6.4%,創下自1982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足以表明,當前美國的通貨膨脹是廣泛存在的,并非僅限于汽油和食品價格。


    而且,2月美國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10%,且該數據統計截止于2月13日,尚未計入俄烏沖突爆發之后的物價波動。生產者價格指數雖沒有消費者價格指數那樣受到密切關注,但批發成本與消費品價格息息相關,通常被視為通貨膨脹的預兆。這意味著下月的通貨膨脹指數極有可能繼續飆升。


    因此,盡管拜登近來多次將美國通脹的鍋甩至俄羅斯或普京身上,但卻無人買賬。共和黨人數次抨擊這是拜登政府和民主黨人主導的經濟政策引發的惡果,白宮新聞發布會也頻繁遭遇媒體記者的詰問,直指政府不負責任的甩鍋行為。


    事實上,即便在民主黨內部也并非所有人都認為通脹危機事不關己。拜登政府去年底力推的另一重大經濟議程,也即1.75萬億美元的《重建更美好未來法案》,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在于民主黨參議員曼欽和西內馬的阻撓。


    若說西內馬的抵制理由是反對法案的增稅計劃,曼欽最重要的反對理由自始至終是擔心這一龐大的社會支出計劃會加劇當時早已居高不下的通脹水平。


    2

    龐大刺激方案,忽視了什么




    拜登上任之際,政府和國會就是否需要推出高達1.9萬億美元的救援計劃展開了激烈論辯。在特朗普推出經濟刺激法案時,美國尚處于疫情封鎖期,經濟活動因此受到明顯抑制。而在拜登推出救援計劃之際,美國早已走出封鎖期。


    面對國會共和黨人關于超大規模的救濟可能帶來過高財政赤字和刺激通脹風險的質疑,美國白宮慷慨激昂地表示,“無所作為的代價遠高于采取過激行動的代價”,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則數次信心滿滿地稱通脹率不會上升至美聯儲設定的平均通脹率2%的長期目標之上,刺激計劃不會引發通脹激增,隨后還表示即使通貨膨脹成為問題,美聯儲也有工具加以解決。


    于是,《美國救援計劃》在參議院以50票對49票勉強獲得通過,民主黨人以預算和解程序繞開原本需要10名共和黨人簽署的立法程序,在沒有共和黨人支持的情況下以簡單多數推進法案。


    龐大的刺激方案創造了150年來廣義貨幣供應量的最快增長,不斷推升的需求的確成就了美國歷史上最快的經濟復蘇,但也埋下了持久通脹的隱患。肆無忌憚的放水,再加上疫情期間相對蕭條的服務業,美國老百姓手中大把的現金,自然就轉化成強烈的購物需求,推升物價不斷攀升。


    2021年4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4.2%,超出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范圍一倍之多,美國經濟初現過熱跡象,本應給政策制定者帶來一定的警醒。


    然而,美聯儲官員聲稱,該數據受到疫情后美國經濟大范圍停滯的影響,存在扭曲效應的可能性,堅稱這只是暫時現象,數據會在年內晚些時候回歸。


    拜登團隊則表示,美國經濟尚處于疫情下的復蘇階段,仍需倚重寬松貨幣政策和舉債刺激手段,為其繼續推進可能帶來更大規模赤字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和《重建更美好未來議程》做好鋪墊。


    在各方有意或是無意的忽視中,美國通脹指數一路飆升,距離美聯儲設定的目標范圍越來越遠。待美國老百姓反應過來,抱怨物價高漲已經影響家庭可支配收入時,已是夏末秋初。民怨開始沸騰,拜登政府方才如夢初醒,開始著手抑制物價。


    然而,本屆政府的行動似乎沒有找對方向。

     

    3

    企業和歐佩克+,拒絕背鍋




    拜登發現局面已開始脫離控制,卻始終不愿正視此前過于雄心勃勃的刺激方案是引發本輪通貨膨脹的重要起因。為避免各方特別是共和黨人對政府經濟政策的抨擊,以及繼續推進兩項龐大的支出計劃,他選擇避重就輕,試圖尋找其他替罪羊。


    2021年9月,白宮先是開始了一系列所謂“打壓大企業壟斷”的操作。例如,聲稱四家大型企業集團控制著牛肉、豬肉和家禽這三種產品約55%-85%的市場,在壓低農民收入的同時推升了消費者價格,為此,拜登政府要執行反托拉斯法,促進肉類加工領域的競爭,以此幫助降低食品價格。


    顯然,這種隔靴搔癢的做法根本無法緩解通脹。去年底,通脹指數同比增幅已逼近7%。在拜登再次指責是企業壟斷哄抬物價才導致百姓生活艱難時,企業開始忍無可忍,紛紛激烈抨擊拜登政府的甩鍋行為,并稱在如此高的物價水平下,企業要維持運營已經實屬艱難,政府的無端指責,根本就是尋找替罪羊的不負責任之舉。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中價格激漲的汽油自然成為拜登政府另一個重要借口,并將汽油價格飆升的原因歸咎于俄羅斯和沙特的石油供應限制。總之,要顯示出與本屆政府毫無關聯。為表明政府遏制通脹的誠意,拜登政府呼吁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加快增產,幫助遏制油價上漲。


    然而,美國顯然高估了自己對歐佩克+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美國通脹局面不可收拾之前,拜登還曾拒絕與沙特薩勒曼國王的繼承人、該國的日常統治者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進行對話,聲稱王儲授權謀殺了《華盛頓郵報》記者賈馬爾·哈蘇吉。


    此番呼吁最終未能奏效,歐佩克+堅稱將繼續原先日產量增加40萬桶的計劃,并且特別聲明稱不額外增產的目的是要在“石油市場之外的其他能源綜合體經歷極端波動和不穩定時,為市場提供清晰度”,另外,還回應了拜登政府正在力推的清潔能源轉型的目標,稱“沙特也需要為本國的能源轉型提供資金,正在尋找一個有利于滿足這種需要的油價和關系”。


    無奈之下,拜登政府只好從其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5000萬桶原油,但國際油價在短暫下跌之后居然集體跳漲,充分證明這一舉措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扭轉當時正在猛漲的能源價格,更無法緩解美國繼續加劇的通貨膨脹。


    事實上,當通脹已經出現且已升至一定水平,就很難以不對經濟造成損害的方式去平息它。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通脹問題的解決會更加棘手且更具有不確定性。

     

    4

    疫情蔓延,勞動力短缺




    疫情持續蔓延,進一步提升了緩解通脹的難度。


    一方面,疫情帶來的全球供應鏈瓶頸情況至今仍未能充分緩解。疫情下停工停產是常見之事,貨物產量、生產周期都受到嚴重影響,加劇商品短缺并推動物價上漲。


    芯片受影響尤其明顯。2021年,美國芯片制造核心地區得州曾因遭遇嚴重極端天氣導致產量受到不小影響。同時,美國對全球主要的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的持續打壓,導致全球芯片短缺現象更為嚴重,汽車和電子產品都陷入嚴重的供應鏈危機。


    在過去的一年中,包括大眾、豐田、本田、福特、通用、蔚來等車企巨頭,都曾因芯片短缺而被迫暫停部分工廠生產并減少工人班次以縮減產量,導致全球汽車行業在2021年損失了2100億美元收入,減少770萬輛汽車生產。


    蘋果則由于芯片短缺,在2021年時曾將iPhone 13系列手機的預計生產目標進行下調,從9000萬部的預期產量下調到8000萬部。2022年3月,蘋果再次因缺芯調整生產策略,計劃削減iPad超50%的產能,以確保iPhone的供應,iPad的缺貨情況必然會更加嚴重。半導體行業交貨時間目前已達至平均22周左右,白宮預計短缺還將持續6-9個月的時間,而市場則預計將持續至2023年,意味著汽車及電子產品價格飛漲的現象仍將繼續。


    另一方面,美國的勞動參與率始終沒有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疫情導致一些老人、婦女永久地離開了就業隊伍,而拜登此前經濟刺激計劃中所提供的額外的疫情失業補助,以及美國歷史最大規模的兒童稅收抵免,又進一步降低了部分民眾的就業意愿。


    2021年,美國勞動參與率大多數時候徘徊在61.8%左右,說明很多的美國老百姓還是在勞動力市場之外觀望,并不急于回歸就業隊伍。2022年以來,盡管勞動參與率有所回升,但當前62.3%的就業率和疫情前63.4%的水平,仍有不小差距。


    在勞動力短缺局面未能充分緩解之際,名義工資水平仍會加速上升,在提高企業生產成本、提升商品價格的同時,也會導致訂單積壓更多,貨物交付速度放緩,繼續加重通脹現象。

     

    5

    局勢的不確定性,一個新挑戰




    俄烏沖突帶來的不確定性,會給美聯儲控制通脹帶來新的挑戰。


    其一,俄烏危機將繼續推升大宗商品價格,加劇全球供應鏈危機。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布倫特石油價格曾一度漲至140美元/桶左右,美國國內的平均汽油價格也隨之突破每加侖4美元,打破了2008年7月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


    不僅是能源價格正在經歷大幅波動,俄羅斯和烏克蘭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國之一,兩國約占全球小麥出口量的29%,世界玉米供應量的19%以及世界葵花籽油出口量的80%。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指出,國際食品和飼料價格可能因此上漲8%至22%。


    此外,俄烏兩國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還發揮著重要作用。穆迪分析公司的數據顯示,兩國氖氣產量合計占全球70%,而氖氣是芯片制造的重要原材料。


    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已久的“芯片荒”必然會因俄烏局勢而進一步加劇。


    不僅如此,俄烏兩國作為多種重要金屬的產出國,鈦產量合計占全球13%、鈀產量占全球30%,俄羅斯還是世界主要的鎳產地之一,這些原材料均為汽車工業所需。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大眾、三菱、雷諾、寶馬等多家汽車企業已相繼宣布部分地區工廠停產。多重因素疊加,在本輪通脹中上漲劇烈的汽油、食品、汽車等物品的價格很可能會繼續攀升。


    其二,沖突帶來的不確定性加大美聯儲控制通脹決策的空間。


    由于當前美國通脹形勢已經十分嚴峻,2022年貨幣和財政刺激大幅削減,拜登政府1.75萬億美元的社會支出計劃——《重建更美好未來法案》也陷入了僵局,接下來,美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已經被嚴重削弱。


    2月,高盛將美國2022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2%下調至0.5%,全年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3.8%下調至3.2%。俄烏沖突爆發后,美聯儲已將2022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調低至2.8%,較去年12月份時的預測降低了1.2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的表現會限制美聯儲的加息空間。


    因此,美聯儲目前主流觀點仍然是采取節制的加息措施。相對溫和的做法固然可以減少金融市場的動蕩,也會減少因加息過快而導致經濟驟然停滯甚至衰退的風險,但也會因此拉長通脹存續的時間。如果是在平常時期,美聯儲擁有更多視情形作出選擇的空間,但俄烏沖突已導致能源、食品價格大幅飆升,美聯儲溫和加息的空間將因此變得更加狹窄。


    在經濟增長動力已然不足的情形下,若采取激進的緊縮政策,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加大。這意味著美聯儲將利率提高至既不加速也不減緩經濟增長的“中性”水平的難度會明顯提升。


    6

    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過




    利率上升將加重美國及美國老百姓的債務負擔。


    從美國的債務情況來看,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美國聯邦債務已經突破30萬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政府每年需要支付債務利息。2008金融危機之后,利率的下降和低通脹率的結合使美國政府在大部分時間里可以更肆無忌憚地囤積債務而不用面臨較高的利息成本。


    莫卡特斯中心經濟學家布魯斯(Bruce Yandle)分析指出,2008年的美國國債利息成本為2530億美元,2015年時依然保持在這個水平。而美聯儲的加息預期意味著政府必須為其龐大的債務支付更多的利息。因此,財政多年的揮霍給美聯儲的決策帶來了一定制約。


    雖然美國陷入債務危機的可能并不大,但多支付的利息仍然會給美國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且會成為加劇兩黨扯皮的重要因素。因俄烏危機,在美國年度財政預算的博弈中,國防開支的比重也會水漲船高,其他部門的財政資源則面臨削減。


    普通民眾的生活受影響更大。美國勞動部數據顯示,2021年,因通脹,美國人的實際時薪下降了1.7%,周收入下降幅度更大,達到3.1%。一個普通美國家庭,2021年購買前兩年相同的物品,需要多支出7%的價格,大致為3500美元。因此,當被問及2022年的最大擔憂是什么時,43%的美國民眾回答是汽油價格,42%答復為支付賬單。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促使美國消費者債務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5.6萬億美元。


    根據美聯儲最新公布的加息預期,今年底前利率將至少升至1.875%,到2023年底升至2.75%左右。部分經濟學家甚至警告,從當前通脹嚴重程度來看,美聯儲或需將利率提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前20年普遍存在的4%至5%的范圍。


    同時,美國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上漲7.9%,彭博社甚至預期4月時還可能進一步升至10%。


    這對于普通家庭的現金流來說,會帶來顯而易見的影響。而若通脹形勢進一步加劇,無論是通脹本身對普通家庭財富的侵蝕,還是美聯儲被迫采取更加激進的提升利率的措施,都會給普通家庭帶來更大的債務負擔。


    相對貧困的人們將經受更大打擊,與中等收入家庭相比,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賬單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更高,且可選擇的余地更少。通脹將進一步擴大國家內部的經濟不平等,給弱勢群體帶來沉重的生活壓力。


    美國政策制定者需要增加對最貧困人口的社會援助來防止這部分民眾的生活難以為繼,這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給未來經濟前景帶來更多陰影。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