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胡志勇接受人民日報采訪談“印太戰略”加劇亞太軍事化

    原文源于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3月29日第10版

    胡志勇,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圖為美國軍艦在軍事演習中

    資料圖片

      

    隨著美國白宮發布最新“印太戰略”報告,美國與其亞太地區盟友的軍事化進程再次加快。連日來,亞太地區并不平靜。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建造核潛艇基地,日本自衛隊成立“宇宙作戰群”、網絡防衛隊……繼美日印澳四國構建的“四國安全對話”機制、美英澳建立三邊安全伙伴關系等集團政治操作后,美國與亞太地區盟友伙伴的軍事合作日漸頻繁。專家分析稱,通過推行“印太戰略”,美國已成為加劇亞太軍事化的最大幕后推手。


    澳日兩國動作頻頻


    3月7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宣布,澳大利亞政府決定斥資至少100億澳元(約74億美元),在澳大利亞東海岸建造一個新潛艇基地,以停靠澳大利亞在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框架下購買的核動力潛艇,并方便美國、英國核潛艇定期訪問。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新潛艇基地是澳大利亞在東海岸建造的首個功能全面的潛艇基地。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首次宣布將建造一個大型軍事基地。英國《衛報》報道稱,莫里森政府為了政治目的將國家安全問題政治化。印度《歐亞時報》將該項目稱為澳大利亞“邁出反華第一步”。


    日本近日來在軍事領域也動作頻頻。3月1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出席其上任后的首次日本自民黨全國代表大會時表示,“要盡早實現修憲目標,將自衛隊納入憲法第九條。”自2021年10月正式上任以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多次表示,計劃對《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進行修改,寫入發展日本自衛隊“對敵基地攻擊能力”。修改憲法第九條、推動軍事正常化等右翼觀點甚囂塵上。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3月17日,日本防衛省在自衛隊中成立“宇宙作戰群”,并將自衛隊應對網絡攻擊的部隊重新整編并強化職能,成立“自衛隊網絡防衛隊”。日本共同社報道稱,政府將太空、網絡、電磁波這三個領域視為各國間軍事平衡及日本防衛力建設的重要支柱。近年來,日本依據所謂“跨域作戰”概念,不斷擴大這三個領域的部隊規模。


    美國插手制造麻煩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近日報道稱,2021年9月,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及其核潛艇合作推動了亞太地區軍事化進程,如今,俄烏沖突可能進一步加劇亞太地區緊張局勢,整個地區防務開支增加的趨勢可能演變為一場全面的軍備競賽。


    “實際上,亞太地區傳統軍事沖突長期‘斗而不破’,但是軍備競賽卻成逐年上升之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亞太地區的各類軍事演習暫時受到遏制。但到2021年,亞太各國的軍備采購、軍事演習、軍事合作等軍事活動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亞太安全與外交研究室主任張潔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亞太地區軍事化趨勢加強,最核心的影響因素源于美國。從軍備設施建設、軍備武器、軍隊人員以及全球軍事力量調動能力等綜合軍事實力來看,美國在亞太地區仍占有絕對軍事優勢。當前,美國通過推行“印太戰略”,進一步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韓國、菲律賓等軍事盟友的合作以及伙伴關系建構,試圖維護其在本地區的安全秩序主導地位。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云南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員胡志勇認為,在亞太地區的美國盟國和伙伴中,日本與澳大利亞一直以來希望借助美國力量維護本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和影響力,對美國“印太戰略”最為迎合支持,鐵了心跟著美國。


    張潔認為,近年來,隨著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的演變,美國在該地區安全領域扮演的角色,已轉變為麻煩制造者。美國著力實施“印太戰略”,將中國塑造為地區安全的主要威脅來源,惡意渲染“中國威脅論”,人為助推亞太地區軍事化趨勢,已對亞太地區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秩序重組值得關注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刊文稱,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因未能考慮到該地區的動態和復雜性而打了折扣。自奧巴馬政府把重心轉向亞洲以來,美國日益擴大關于亞太地區的地理概念,把印度洋地區納入其中。然而,這種把亞太地區擴大為“印太地區”的做法,因為在邏輯上自相矛盾的政策而受到削弱。該地區多元和轉型的現實與美國政府維持霸權的政策相沖突。雖然印太地區對美國的安全和繁榮至關重要,但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難以勝任這項任務。


    “目前,亞太地區的安全秩序正面臨重組,發展趨勢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張潔分析,可以預見,隨著地區局勢的變化,“叢林法則”和“新冷戰”思維在全球范圍內再度抬頭,未來亞太地區的軍備競賽可能進一步加劇。美國與其在亞太軍事盟友將加速形成亞洲版“北約”。但其他地區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對“四國安全對話”機制、AUKUS等美國主導的地區機制態度較為多元化,也更為審慎。在亞太地區構建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仍是許多國家的主流愿望。


    胡志勇認為,從軍事領域考慮,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強“四國安全對話”機制、AUKUS等集團政治“小圈子”,加劇了亞太地區軍備競賽的趨勢,刺激了地區一些國家各自發展軍備的沖動和欲望,加劇亞太地區武器裝備整體的轉型升級、更新換代。從經濟社會領域考慮,對于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軍事力量將花費大量資金,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改善方面的投入,無形中加大了亞太地區經濟復蘇和發展的難度。


    張潔表示,面對美國在亞太地區對中國的“圍攻”態勢,中國一方面要正視美國在亞太地區營造的對華安全壓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必要的軍事力量建設,守住維護國家安全和核心利益的底線。此外,中國應繼續積極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增進與東盟等周邊國家合作,在國防、外交政策方面,與周邊國家保持及時透明的交流溝通,讓周邊國家更加理解中國行動和中國立場,更加愿意為地區和平發展加強合作、共同努力。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