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孫霞接受上觀采訪談美國對委內瑞拉的石油外交轉向

    原文源自上觀新聞,2022年3月13日
    孫霞,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原鏈接


    “美國對委的政策變化,既是不得已而為之,同時也是大勢所趨。”


    隨著烏克蘭局勢的發展,“隔岸觀火”的美國一刻不得閑。一邊拉攏盟友收緊制裁鎖鏈,以絞殺俄羅斯經濟;一邊“勒緊褲腰帶”撥款軍援烏克蘭。更讓外界吃驚的是,對俄能源禁運的同時,美國開始藏起手里的“鐵錘”,主動接觸一些“硬骨頭”,比如石油“大戶”委內瑞拉。


    消息甫出,一連串問題接踵而至:拜登政府為“油”折腰?美委真能捐棄前嫌?對俄能源禁運的缺口將得到填補?


    據外媒12日報道,有跡象顯示美委談判略有進展。委方表示,已準備好恢復對美石油貿易,同時也會對盟友俄羅斯保持“忠誠”。


    一石多鳥?


    “拜登正跪遍全球,乞求沙特、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寬恕。”美國《國會山報》12日報道,前總統特朗普在南卡羅來納州集會演講時這樣嘲笑他的繼任者。


    受俄烏沖突和西方對俄制裁影響,近日,原油市場大幅震蕩,國際油價持續飆升。拜登政府宣布對俄能源禁運之際,并不打算鼓勵國內生產,而是將視線轉向沙特、阿聯酋、委內瑞拉、伊朗等產油大國。


    海灣方向,據美國官員披露,拜登政府先后試圖與盟友沙特和阿聯酋領導人通話,商討原油增產事宜,但遭“拒接”。有美媒解讀,近來美沙、美阿關系略顯緊張,兩位海灣盟友不滿美國在也門內戰等地區事務上缺乏支持,因此意興闌珊。


    拉美方向,一支由國務院和白宮高官組成的美國高級代表團3月5日訪問委內瑞拉,與委總統馬杜羅舉行會談,主要討論了能源問題。這是自1999年以來美國高級代表團首次訪委。


    輿論一片嘩然。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視委內瑞拉為“眼中釘”,持續對委內政干涉并企圖推翻馬杜羅政府。2019年1月起,美委徹底斷交。拜登政府上臺后,繼承前任“極限施壓”政策,繼續對委經濟制裁,禁止委原油出口。自去年8月起,馬杜羅政府不止一次表達與美對話的意愿,但美方高層并未響應。


    時隔半年,美國為何主動示好?部分西方媒體解讀,美方可能以放松或解除對委制裁為條件,要求委直接向美國供油,作為對俄能源禁運的替代品,并借機分化委內瑞拉和俄羅斯的盟友關系。


    中國前駐委內瑞拉大使王珍指出,美方此訪發生在烏克蘭危機的關鍵時刻,被訪對象是長期遭受美國單邊極限制裁、與俄羅斯保持密切合作關系的委內瑞拉。美國急于與委方接觸,想打一石多鳥的如意算盤,同時也釋放出無可奈何的信號。


    其一,美國欲解能源“燃眉之急”。國際油價已突破歷史高位,美國通脹創歷史新高,照此發展將自食苦果。委內瑞拉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雖生產能力較低、開采量較小,但潛力巨大。從歷史上,委內瑞拉過去曾是美國主要的石油供應者,供給量約占美國進口總量的15%。美國南部一帶煉油廠都是為提煉委內瑞拉的重油量身定制。因此,美國將其作為俄能源的替代選項。


    其二,美國希望通過緩和關系,換取委部分調整對外政策。委內瑞拉近些年與俄羅斯關系密切,中委關系也發展得很快。但美國在拉美地區一直奉行“門羅主義”,欲打壓俄羅斯等國在拉美地區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從美方披露的消息看,美國代表團與馬杜羅會見時談到希望委內瑞拉一定程度疏遠與俄羅斯的關系。


    其三,美國希望拉美左翼反美傾向有所軟化。近些年,拉美左翼力量呈上升趨勢。無論溫和左翼,還是激進左翼,都主張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都不贊成拉美繼續淪為美國“后院”。美國正想方設法地通過打壓或安撫,避免拉美地區的左翼反美傾向繼續惡化。


    其四,這實際上是美方對馬杜羅政府合法地位的默認。自委左翼政府1999年上臺開始,美國政府長期敵視制裁,一直想進行軍事政變。如今,23年過去了,美國成果寥寥,一心扶植的反對派鮮有作為。歐盟已放棄對瓜伊多的支持,專門圍攻馬杜羅政府的地區組織“利馬集團”名存實亡。美國在委國內和拉美地區漸失人心。


    獨立自主


    面對美國遞出的“橄欖枝”,委內瑞拉會怎么接?在俄烏沖突、美俄博弈的背景下,它又將如何安放與俄羅斯的長期友誼?


    從委方近日的表態看,它對與美國的接觸表現出謹慎和期待。


    11日,委副總統羅德里格斯在土耳其參加活動時表達了兩方面立場,一是愿意保持對話,但必須建立在雙邊關系和《聯合國憲章》框架內,不以額外條件為前提;二是希望對話能具有建設性并取得一定進展。


    與此同時,委內瑞拉繼續與俄羅斯保持友好互動。


    10日,羅德里格斯發推文稱,她與“好朋友”俄外長拉夫羅夫當天在土耳其進行了會晤。她還轉發俄媒報道稱,雙方就當前國際熱點問題“持有一致意見”,對雙邊戰略合作關系的發展“感到滿意”,并嚴厲譴責霸權主義和單邊制裁行為。


    “就委內瑞拉政府來說,國內經濟形勢嚴峻,社會動蕩不定,自然希望能盡快擺脫眼下困局。因此,美國遞來的橄欖枝,馬杜羅政府肯定會接。”王珍指出,但委內瑞拉不會根本改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不會改變與俄羅斯、中國的友好合作政策。委內瑞拉副總統在土耳其會見俄外長明確表示,對俄羅斯的特別行動表示理解。


    12日,今日俄羅斯網站傳來消息稱,美委近日談判似有進展,委外長表示已準備好恢復對美石油貿易,同時也會對盟友俄羅斯保持“忠誠”。


    不過,與上述進展形成對比,在美國國內,拜登政府的對委政策引發激烈反彈。除了特朗普批評其“四處乞討”外,一些民主黨人也敦促白宮不要推進任何協議,不要擾亂國際關系和價值觀。


    “美國國內有反對聲音很正常。”王珍指出,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對拉美左翼政權持敵視立場的不在少數。不過,拜登這次的政策變化,既是不得已而為之,同時也是大勢所趨。接下來,美委雙方都要作出一些妥協。美國考慮到國內輿論和黨派斗爭需要,可能會提出幾點要價:希望委內瑞拉與俄羅斯等國保持一定距離,要求委內瑞拉釋放石油業高管、美國雇傭兵,要求馬杜羅政府與反對派進行平等談判等。


    利益優先?


    從敵視到對話,美委重新“牽手”前景是明是暗?如果制裁真能松綁,委石油出口能否抵消美英對俄禁運的影響,又將對世界能源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業內人士稱,與歐洲相比,美國對俄原油的依賴程度較低,其大部分原油進口自加拿大、墨西哥和沙特。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平均每天從俄進口約67.2萬桶原油和成品油,約占美國總進口的8%。就委內瑞拉而言,制裁前其每天向美國出口40萬至50萬桶石油。在最好的情況下,這一產量可能在三個月時間內增至每天60萬至100萬桶。


    由此可見,委內瑞拉似乎有望填補美國對俄禁運的缺口。


    “如果委石油出口解禁,美國的能源進口壓力可能會減輕。”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孫霞指出,但對緩解國際原油市場、歐洲能源危機來說,作用有限。一來,委內瑞拉受多年制裁,生產能力和產量有限。二來,委內瑞拉主要出口重油,只有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提煉。三來,俄羅斯約60%石油出口目的地為歐洲,世界上幾乎沒有產能可以替代其每天700萬桶的石油出口。


    俄學者認為,西方在對俄制裁上制造了團結假象,事實證明,一旦涉及能源問題,這個聯盟非常脆弱。美國尚有輾轉騰挪的余地,但歐洲已經亂作一團。這似乎印證了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從俄烏沖突、西方制裁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看,短期內,地緣沖突可能導致部分地區供應突然中斷,原油流向可能會有所改變,從而促成地區間的再調配。中長期看,能源市場供給可能出現地區分化,從而可能引發能源領域的‘新冷戰’趨勢。”孫霞解釋道,能源進出口活動可能會以意識形態劃線。相互友好的國家發展出能源依賴關系,反之亦然。這會對未來能源市場格局帶來較大影響。一些能源進口國的脆弱性愈發凸顯。


    王珍認為,從根本上說,美國的外交政策都是利益優先。極限施壓和緩和松動,都是出于對其利益的考慮。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對委內瑞拉政策的調整只是根據利益需要的局部調整,并不代表美國對拉美政策的整體變化。美國想要控制“后院”的“門羅主義”根深蒂固,不會改變。美委矛盾根深蒂固,關系的全面改善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最主要問題在于,美國對委實施的干涉政策不會一下子全部取消,制裁也不可能徹底松綁。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