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共渡難關。特別是在小區進入封控狀態下,社區工作人手極度短缺,基層治理面臨很大挑戰。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李開盛副所長在遵守抗疫要求、居家辦公的同時,到居住社區進行報到,成為一名社區抗疫志愿者。自3月30日起,根據居委會統一安排,從事發放抗原檢測試劑、核酸檢測叫號、小區巡邏、生活物資訂購統計以及垃圾清運等工作,為社區有序抗疫、確保一方平安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國際問題研究所一支部劉錦前,作為志愿者先鋒隊成員,沖鋒在前、服務群眾。自3月30日以來,他積極參加黃浦區老西門街道抗疫志愿服務工作,先后協助也是園居委會為中華苑人才公寓住戶發放蔬菜等愛心禮包,為凝和路老小區居住人員發放檢測試劑、協助核酸檢測。他參與服務的老小區情況較復雜,弄堂里各樓層多數是幾戶人家共用一個廚房和衛生間,而且居民里有不少是行動不便的老人,防疫工作的壓力和難度較大。但他表示:作為一名黨員,面對危險不能退縮,在關鍵時刻盡一份心,通過實際行動助力全市早日打贏這場抗疫之戰。
為保障小區封閉管理后的樓棟防疫安全和居民生活,國際問題研究所二支部束必銓第一時間主動申請協助居委和樓道組長組建志愿者小分隊,負責幫助清理每日住戶產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保證樓道的清潔衛生。他還發動樓道住戶捐贈防疫物資,與其他志愿者一起分工負責每日各樓層的防疫消殺工作,在樓道群內統計住戶的生活需求,盡可能幫助大家集中采購緊缺生活物資、收取快遞并逐戶分發,讓住戶可以安心居家、避免人員的接觸和交叉感染。他還對部分獨居老人進行對接幫扶,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和配藥難問題。抗原檢測工作開始后,針對老人不會自行檢測問題,他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主動登門幫助老人進行抗原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統計,確保所有住戶均進行了抗原檢測,做到不漏一戶,并及時公布全體住戶檢測結果,讓大家感受到了滿滿的安全感。他表示:在居委忙于防疫工作、難以顧及所有住戶個體需求的情況下,志愿者的辛勤工作給了大家一顆定心丸。和諧、團結的群內氛圍也讓志愿者們辛苦并快樂著。大家相信通過一起努力終將迎來解封的一天。
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非黨同志也積極投身到志愿服務中,青年科研人員胡麗燕居住的徐家匯街道也是此輪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所在小區的保安、保潔員與居民相繼確診,整個小區出現多例陽性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壓力巨大。在此情況下,居委會召集本小區內年輕志愿者參與協助管理,安撫小區居民情緒,協助維持秩序,排除疫情隱患。胡麗燕就是其中的一員,協助居委做好6號樓80多戶居民的協調工作,組織樓內志愿者為居民發放抗原試劑、預防藥、派送政府保障蔬菜大禮包等工作。為了解決被封居民“吃菜難”、“藥短缺”的問題,她與其他志愿者一起尋找團菜資源、團藥資源。樓里居住有在上海工作的外籍人士,也有在海外幾十年的華僑,回國探親因疫情被單獨隔離在家,胡麗燕發揮自己的外語優勢協助他們團購食物和藥品,幫助解決困難。她與志愿者一起協助物業對進小區的快遞與團購物資進行嚴格消殺,嚴防因管理疏漏帶來的輸入性病毒。由于消殺設備與藥水的短缺,她還與志愿者一起組織居民捐贈。為進一步鼓舞抗疫中居民的斗志,她還與志愿者們一起組織小區音樂會。她表示:在志愿服務期間,深刻感受到居委會的擔當、物業的負責、居民的齊心協力,堅信一定能共克時艱,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