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8日,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與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和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聯合舉辦了“迎接20大勝利召開系列學術研討會之二:中國特色國際關系學科建設的愿景與前景”。與會專家的發言經對方公眾號整理、編輯并發布,以饗讀者。
區域國別研究的學科化和科學化與中國特色國際關系學科建設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歐亞室副主任 顧煒
近期,區域國別學成為交叉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可謂在“學科化”的道路上取得重要突破。如何開展學科建設并推動科學化發展成為接下來的重要工作。
區域國別研究一直是國際關系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很多學者專注于某一國別區域,具有扎實的研究積累,成為區域國別研究學科化的重要推動者和貢獻者。作為交叉學科的區域國別研究,與國際關系研究之間聯系與區別兼具,應相互滋養,構筑一種和合共生的關系。因此,中國特色國際關系學科建設應在區域國別研究的學科化和科學化過程中做出貢獻,并反過來促進本學科的發展,這是未來中長時段學科建設的重點問題。如下工作值得重視。
(一)國際關系類-區域國別研究需要加強專業細分
區域國別研究需要處理好4組一般性與特殊性(兼項與專項)的關系。如下圖所示,每一位研究者應在學科、區域、國別、專業、議題領域上有兼項和專項。做好專業細分,有助于避免重復建設和人才扎堆,可以減少過度“內卷”。
組別 | 一般性(兼項) | 特殊性(專項) |
1 | 人文社會科學學科 例如:國際關系 | 區域國別研究 例如:歐亞地區的國際關系、亞太地區的國際關系 |
2 | 區域研究 例如:歐亞地區研究 | 國別研究 例如:俄羅斯研究、烏克蘭研究、哈薩克斯坦研究 |
3 | 國別研究 例如:俄羅斯研究 | 學科專業 例如:俄羅斯政治、俄羅斯經濟、俄羅斯外交 |
4 | 學科專業 例如:俄羅斯外交 | 議題領域 例如:俄羅斯的中東外交、俄羅斯與國際組織 |
(二)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學性
第一,增強問題意識和研究規范。區域國別研究在客觀描述、過程梳理方面比較嫻熟,應在此基礎上,多做因果關系(為什么)的研究,推進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學習和應用。
第二,打破區域國別研究的封閉性。引入更多學科理論和議題領域,首先掌握議題領域的基本理論和研究進展,做一些驗證性研究(單一案例的演繹研究)。
第三,繼續打破國際關系研究的西方中心。關注非歐美案例對現有國際關系理論的差異化沖擊,通過呈現“例外”,從觀點、邏輯、結論等角度反駁現有理論,推動理論的演進。關注非歐美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關系理論,引介的同時,重點研究其思想邏輯和發展脈絡。
第四,增強比較意識。不能僅僅把“比較”作為比較政治學科或比較地區主義等議題領域的任務,可以開展地區(間)比較、地區內部的次地區比較、國別比較、中國-外比較,多案例比較有助于增加“差異性”的供給,也可能找到一些“相同性”(甚至規律性),從而發現理論研究的增長點。
(三)研究并撰寫區域國別研究方法論
區域國別研究歸根結底具有特殊性,所以需要充分強調田野調查等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研究者的個人體悟和前后傳承,以及各種定性研究方法也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但區域國別研究的學科化與科學化,將產生對區域國別研究方法論的需求,遠期目標可以設為研究并撰寫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研究方法論,這將是一種具有整體性和普遍性的研究成果。而近期目標可以是分國別或分區域研究并撰寫方法論,這對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提升研究的科學性、理論性和系統性都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