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李開盛:烏克蘭問題,誰都不需要一場戰爭

     
      

           外交是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最大公約數,任何一方都不應做任何可能使局勢偏移外交軌道、從而發生非預期結果的事情。




     | 李開盛


    近期,俄烏關系加速惡化,雙方在兩國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軍事人員和武器裝備,美國、北約等稱俄方有“入侵”之勢。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他對于歐洲當前緊張局勢及潛在的沖突深表擔憂。他表示,如果發生沖突,民眾的代價對于歐洲和世界都是無法承受的。


    俄羅斯想要一場戰爭嗎?


    當前甚囂塵上的烏克蘭問題的嚴重性無可置疑,但所謂的危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渲染”的結果。


    美國一再強調俄羅斯可能對烏克蘭發動“進攻”,英加澳等西方國家近日敦促其公民離開烏克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下令關閉位于基輔的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并“暫時性地”把留在基輔的少數外交人員轉移到烏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一些美國媒體更是炒作“俄羅斯將在2月16日入侵烏克蘭”。


    俄羅斯想要一場戰爭嗎?雖然確保在烏克蘭的戰略利益對俄羅斯極端重要,而且普京也以強硬著稱,但是因此認為俄羅斯愿意主動發起一場地區戰爭是沒有理由的。


    普京外交除強硬之外還有務實的一面,全面戰爭的代價也不是俄羅斯目前希望承受的。實際上,俄羅斯一直強調“通過談判和外交解決”,普京關心的是在北約不斷東擴的背景下“保障俄羅斯聯邦安全”的問題,烏克蘭只是這個更大問題的一部分。如果全面開打,烏克蘭勢必馬上加入北約,這不會是俄羅斯想看到的局面。


    但俄羅斯顯然也做好了一定的武力行動并承受其后果的準備。從法律上講,俄羅斯在自身國土上調動其軍隊純屬國內事務,他國無權置喙。從國際政治上講,這一調動當然也有敏感而且重要的地緣政治內涵,相關方面不會不明白。特別是,如果烏克蘭真的參加入北約的話,俄羅斯將不得不被迫做出武力反應,以避免其他東歐與獨聯體國家追隨、使多米諾骨牌效應陷入不可收拾的境地。


    總的來看,俄羅斯還是采取的以攻為守的策略,即根本目的在于阻止北約東擴,要求西方尊重俄羅斯的地緣政治與安全利益。西方炒作俄羅斯是這次危機的“始作俑者”,但俄羅斯實際上是處于守勢,危機不過是冷戰結束三十年來俄羅斯對北約不斷東擴、擠壓其安全空間的一次總爆發與總反應。


    美國及其盟友想要一場戰爭嗎?


    局勢升級以來,盡管作為當事方的俄烏一再表示不愿打仗,但作為域外國家的美國,卻不斷渲染“戰事一觸即發”的氣氛。


    美國及其盟友想要一場戰爭嗎?答案可能也是否定的。美國視中國為首要競爭對手、戰略東移的大局已定,為此拜登政府不惜狼狽退出阿富汗,而且也剛剛拋出其印太戰略,一再強調“沒有哪個地區比印太地區對世界和美國人的影響更大”,自然不可能重新在西線重新陷入戰爭。


    歐洲國家在對待俄羅斯政策上雖有一致性,但分歧也不少,而且在能源方面有著緊密的利益聯系,也沒有人愿意陷入一場與俄羅斯的全面戰爭。當然,如果戰爭真的發生,美國及西方盟友為了所謂信譽會一定程度的卷入,如對俄進行經濟、外交制裁以及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但重新將戰略重心轉到在烏克蘭問題上與俄羅斯對抗,是美國萬萬不愿的。


    那么美國為什么還要大肆渲染戰爭危險呢?其策略性的目的在于借此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把烏克蘭局勢放在全球聚焦燈之下,從而阻止它所認為的俄羅斯進攻的可能性。


    但這樣也有很嚴重的負面后果:一是人為拉抬了局勢的嚴重程度,使得俄羅斯很難在“靜悄悄”的外交背后與西方以及相關國家達成妥協;二是可能拉抬烏克蘭的期望值,使得它錯誤地以為在危機中可以得到西方“全方位”的支持,從而也強化其在與俄交涉中的立場;三是在各方僵持、局勢緊張的狀態下,前線的各種力量更容易發生誤判,甚至是觸發一場誰也不愿意見到的戰爭。


    跳出所謂的烏克蘭問題


    當前形勢下,外交才是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最大公約數,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做任何可能使局勢偏移外交軌道、從而發生非預期結果的事情。


    而要外交解決這一危機,最根本也最關鍵的是抓住問題的本質,跳出所謂的烏克蘭問題,審視冷戰結束以后30年的地緣政治變化,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建立真正的戰略信任關系,也就是北約承諾并真正停止東擴,并在此基礎上解決一系列地緣政治與安全問題,從而相互確保彼此的安全。


    做到這一點的難度在于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在國際政治與安全上的絕對主義與零和思維。在美國及其追隨者的眼里,奉行社會主義的中國是“異類”,就連同屬基督教文化圈但曾經為敵過、政治模式稍不同的俄羅斯也是必須持續打壓的對象。這也就是為什么俄羅斯國力較蘇聯時期已大為下降、美國與西方仍一再推行北約東擴直至推到俄羅斯家門口的原因。


    在這樣的外交與安全思維、邏輯之下,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在烏克蘭碰到這樣的危機是遲早的事。由于其他大國的發展并不以西方的意志為轉移,其對于自身安全的反應更不屈從于西方的所謂戰略考慮,美國在霸權式微的背景下左支右絀也是難以避免的結局。


    俄羅斯的強硬姿態可能會使其陷入于進退兩難的局面,但如果能夠有效管控局勢、保持“張而不發”,仍可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外交收獲。真正悲劇的是烏克蘭,在大國博弈中選擇倒向西方的它,可能最終難以避免被俄羅斯安全上碾壓、被美國外交上拋棄的結果,應該成為其他國家在復雜地緣政治局勢下選擇的鏡鑒。


    所幸的是,當前烏克蘭危機尚未陷入不可逆轉的戰爭軌道,如果美西方能夠認清問題的癥結,及時在大國間戰略與安全問題上下大決心,徹底改變絕對主義與零和思維,事情還會有幾線轉機。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