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2021年10月25日顧煒在“未來十年的俄羅斯與世界”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東亞地區、歐亞地區都存在明顯的制度冗余,相應地存在制度競爭。依據制度內競爭和制度間競爭兩個維度來評判,俄羅斯的思路和方式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支持本國占優或者獨占的制度,像歐亞經濟聯盟、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等,俄羅斯在資金和資源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俄羅斯首先會支持其領導權獨占或者占優的制度,以維護它的核心伙伴,其中最核心的是白俄羅斯、然后是歐亞經濟聯盟所涉及的幾個國家。
第二個方面,俄羅斯對共同領導的制度不夠積極,實際上是一種形大于實的表現,主要表現是第一在支持力度上不足、意愿不夠積極。第二是俄羅斯會采取主動消解該制度的方式。
第三個方面,維護傳統領域的制度,而在新領域樂于嘗試,俄羅斯會支持在非優勢領域嘗試新制度。這也面臨著一個問題,是不是說了很多“狼來了”這樣的口號,或者說給其他中小國家畫了大餅而沒有落實。21世紀以后,包括歐亞經濟共同體、大歐亞伙伴關系、歐亞經濟聯盟等制度和倡議,都是俄羅斯在經濟領域缺乏持續性,樂于以另起爐灶的方式參與制度競爭。
第四個方面,以非成員國的方式擴大國際制度的影響范圍。烏克蘭危機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硬伙伴競爭,以爭取成員國的方式來開展,但是烏克蘭危機的負面影響使得俄羅斯很難讓它所主導的國際制度增加相應的伙伴成員國。烏茲別克斯坦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提法我覺得不夠準確,實際上它是以觀察員的方式參與活動,我把這稱為軟伙伴競爭的方式來參與國際制度競爭,有利于俄羅斯搶占先機,包括跟新加坡、塞爾維亞等國的自貿區協議的簽署,都是以這樣一種約束力不強的方式擴大影響力。
從制度內競爭的角度來講,主要涉及兩個路徑或者說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俄羅斯對于國際制度的改革和拓展,如果一種國際制度的改革不會弱化俄羅斯,但是如果能夠強化制度內其他國家的領導權和影響力的時候,俄羅斯對這樣的改制不夠積極,實際上是它更多關注相對獲益。
第二種方式是稀釋制度內的領導權份額,這與上合組織的改革、吸收新成員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印度的加入,某種意義上給印度提供了一個通過上合組織在中亞地區擴大影響的平臺,這對俄羅斯來說也沒有很明顯的好處,反而是會稀釋制度領導權。但是我們發現俄羅斯仍然非常積極,包括把伊朗拉進來的做法,實際上都會損害俄羅斯自己的利益,但是可能更加損害中方或者說更損害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所以俄羅斯會推動這種制度改革。
在未來俄羅斯參與制度競爭的趨勢上,我有這樣幾個判斷。第一,俄羅斯的制度創新能力是有限的,俄羅斯領導的現有國際制度在內部架構、組織程序、議事規則等方面都沒有突破傳統,更多的是一種按照國際慣例的設計,或者仿效其他較為成功的國際制度,歐亞經濟聯盟對歐盟在制度設計上存在模仿。
第二,軟伙伴競爭將成為主要目標,通過設立觀察員國或者對話伙伴國這樣的方式,使它的國際制度擴大影響,包括大歐亞伙伴關系,實際上也是一個虛的框架,以建立自貿區、以點帶面的方式來吸引更多國家參與。
第三,注重空間拓展的競爭,俄羅斯以空間競爭的方式來拓展它領導的國際制度的競爭力,使得它所引領的制度,包括大歐亞伙伴關系和與中國共建歐亞經濟伙伴關系等方式來拓展更大范圍的合作。
第四,繼續消解共同領導的國際制度,歐亞經濟伙伴關系、上海合作組織等,可能還會繼續被俄羅斯摻沙子,我們可能需要有自己相應的國際制度競爭思路。
俄羅斯將制度內競爭作為手段,其根本目標是維護俄羅斯單獨主導的國際制度,來凸顯它的國際領導權和大國地位,這是我對俄羅斯參與制度競爭的整體評價。
最后一點,做歐亞研究,把俄羅斯作為研究對象沒有問題,但是更多需要拓寬比較的視野,從一種案例的方式來開展對俄羅斯和歐亞地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