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探討共同價值,建構共同命運——國際問題研究所舉辦第九屆世界中國學分論壇,多國專家就人類命運共同體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2021年10月18日-19日,以“中國共產黨·中國·世界”為主題的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承辦。來自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200位學者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領域,共同探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及其對中國和世界未來發展的意義。


    本屆論壇包括全體大會和五個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等負責的平行論壇,分別圍繞“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實踐與全球治理”、“中國‘十四五’規劃與世界經濟復蘇”、“多彩的文明  共同的命運”和“共同未來與青年作為”這五大主題展開討論。


    作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參與承辦的兩個研究所之一,國際問題研究所負責承辦第四分論壇“多彩的文明 共同的命運”主題下的兩大議題。10月19日下午,來自日本、韓國、柬埔寨、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意大利、匈牙利、英國、西班牙、俄羅斯等十余個國家的代表,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就“國際關系中的共同命運與各國路徑”、“建構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理念與實踐”這兩大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第一個議題“國際關系中的共同命運與各國路徑”的討論中,匈牙利國家發展部前部長陶馬什·拉茲洛·費萊基以“呼吁建立真正多彩的國際秩序”發表了主旨演講,認為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接受文明的多樣性是全球化履行其“人類共享未來共同體”的必要前提,并提出所有文明都是真正平等的,每個文明對世界的未來都有決定性的發言權。我們所需要的并非是不同文明之間的競爭,而是在日益多樣化的世界中深化合作。


    匈牙利國家發展部前部長陶馬什·拉茲洛·費萊基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巴基斯坦穆斯林研究所主席薩赫巴扎達·艾哈邁德·阿里指出,普遍存在的地緣戰略緊張和社會經濟問題提出了擴大社區建設概念的迫切需求。他通過分析希臘、印度、中國、穆斯林等過去文明中的實踐案例,尋求社區建設的最佳方法及其對個人和社會福祉的影響,旨在提出對建立單一的全球社區以團結各民族和國家有益的思考。


    巴基斯坦穆斯林研究所主席薩赫巴扎達·艾哈邁德·阿里

    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查明建教授指出,中華文明著重關懷人類進步的整體性,而不是各不同文明之間的差別和優劣,為中國特色現代化道路提供更為完善的智力支持和更為深刻的精神力量,開辟出人類社會現代化和人類文明的新模式與新形態。共同體是人類社會最基礎性的存在形式,建設的過程是人類社會從自然狀態的共存共同體過渡到和諧共生共同體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人們對共同體的認識從“一部分人的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轉變是人類理性的回歸。


    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查明建教授

    俄羅斯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研究教授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提出,當今最重要的文化差異是各國看待世界的方式,特別是改變世界的能力。西方的主導地位已有所衰弱,非西方文化并沒有征服世界的意圖,因此世界將會變得日益多樣化。在此之際,非普遍主義文化是否能夠在日益多樣化但仍然緊密相連的世界中協調它們的觀點和抱負,而中國在這方面的作用和做法將至關重要。


    俄羅斯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研究教授

    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

    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金平指出,當前中柬關系正處于歷史上的最好時期。兩國在生活方式、社會價值觀、信仰、傳統文化、國家治理等諸多價值觀方面存有共同之處。近年來,兩國文化交流愈發深入、融洽,柬埔寨人民學習中文的人數日益增多。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在加強和擴大中柬關系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金平

    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從六個方面分析了“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互關系及其歷史意義,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以往各種國際關系理論和實踐,代表著新型國際關系的內涵和本質。它創造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道路、不同發展模式的國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發展機遇,必然走向開放、透明、多元、規范、高質量的“廣義一帶一路。

     

    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

    西班牙瓦倫西亞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瓦倫西亞大學英語系教授安文龍認為文化是人類實現共同命運的主要工具之一。只有通過尋求區域空間和文明之間的更多相互了解,人類才能實現共同命運,才能真正實現將治理與新的國際秩序相結合的普遍體系,而非將不同的思維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標準化。在對語言、習俗、民俗或社會持開放態度的基礎上,通過相互理解和尊重,了解、研究和分享文化的具體內容是最重要的。


    西班牙瓦倫西亞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瓦倫西亞大學英語系教授安文龍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余建華指出,將埃及打造成“一帶一路”沿線支點國家,契合中埃兩國在邁向民族復興關鍵新時期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再現文明輝煌的宗旨與愿景,有助于中埃全面戰略合作的繼往開來,將雙邊關系打造成中阿、中非命運共同體先行先試的樣板,更好服務于兩國民族復興偉業與人類文明發展。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余建華

    在第二個議題“建構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理念與實踐” 的討論中,諾丁漢大學商學院(中國)經濟政策學教授、上海紐約大學金融客座教授、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杰拉奇以“‘一帶一路’、復蘇計劃與重建美好世界:一個對真實發展與世界和平的機遇”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認為西方在阿富汗的失敗為世界提供了機會,重新關注真正的投資、東道國的社會發展。美國主導推進的“建設更美好世界”、歐洲的復蘇計劃以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都是對真實發展與世界和平的機遇,不應錯過這一機遇。


    諾丁漢大學商學院(中國)經濟政策學教授、上海紐約大學金融客座教授、

    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杰拉奇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韓國前駐華大使、韓國東西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辛正承教授指出,當前國際社會正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氣候變化和核擴散這三大挑戰。為全球和平和全球社會愿景提供必要的公共產品和建設性的想法,其重要性不亞于建設單個國家的硬實力。中國領導人強調,構建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的全球治理之道。中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決心值得世界關注。


    韓國前駐華大使、韓國東西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辛正承教授

    英國牛津大學現當代中國歷史與政治講席教授、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強調,要理解今天的國際體系,必須深入了解真正的全球歷史。在支撐當前不斷變化的國際秩序以及西方與亞洲力量平衡的諸多問題中,有不少都曾是上個世紀的關鍵問題。而中國在世界上的崛起、中國和西方在聯合國、國際經濟秩序演變等一系列領域中的互動,都有著較長的歷史,但在當代的討論中,卻常常被忽視。


    英國牛津大學現當代中國歷史與政治講席教授、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

    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執行所長饒兆斌認為,盡管東盟有著巨大的多樣性和不同的文明,但從長遠來看,它已發展成為一種共同體,對實現文明的共存和共同繁榮具有重要影響。東盟的經驗對中國致力于構建“命運共同體”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中國與東盟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可行性。


    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執行所長饒兆斌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特聘教授門洪華委托呂蕊副教授出席發言,其發言梳理并探究了中國新世界理想的形成及其實現維度的歷史脈絡,為塑造新世界貢獻中國的理念力量、進而規劃中國崛起之后的戰略路徑,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并指出習近平提出和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內涵,推動中國新世界理想的最終形成。習近平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論述,展現了中國的思想高度和未來志向,體現了推動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的哲學思考。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呂蕊副教授

    日本帝京大學經濟學部教授露口洋介提出,中日兩國在經濟活動各領域中都存有多個共贏面。在中國推進“雙循環”戰略的過程中,因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中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的可能性會增加。中日之間或可能進行進一步的金融合作,通過加大對中國證券的投資,日本將獲得更高的回報,而中國的國際投資頭寸結構將得到改善。


    日本帝京大學經濟學部教授露口洋介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則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一種理念,還是一種思想,同時也是一種行動。作為理念,它通各國傳統文化之道統,包容近現代國際體系與新中國外交之學統,在信息時代弘揚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觀、自由人聯合體思想之政統;作為思想,它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作為行動,它弘揚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傳統中國外交準則,也為打造融通中外的學術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提供了時代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

    通過深入的討論與交流,與會代表就如何在國際關系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問題達成了廣泛共識,對中國致力于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表示充分肯定。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李開盛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基金會秘書長李軼海分別主持兩個議題的討論,部分所科研人員、相關媒體記者等出席。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