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能否重啟對話,將取決于美韓能否真正以實際行動改變對朝敵視政策。
本周,美國將與兩個亞洲盟國韓國、日本舉行兩場重要的三邊會談。一場是周一情報長官的“首爾之會”,另一場是周二涉朝特使的“華盛頓之約”。兩場會晤異地而談,卻有著共同關切:朝鮮問題和半島局勢。
分析人士認為,韓美日密集會商既是一種機制化的常態協調,也是在朝鮮半島處于“微妙僵局”背景下進行最新“對表”,并就半島局勢面臨的潛在不確定性制定因應之策。目前,半島局勢總體可控,未來能否重啟對話,將取決于美韓能否真正以實際行動改變對朝敵視政策。
特殊背景下的會晤
據韓聯社10月18日報道,韓美日情報機構“一把手”定于周一在首爾舉行閉門會談。
這是三國情報部門負責人自今年5月在東京會晤后時隔5個月再次聚首。三方將對朝鮮近期導彈試射活動后的半島安全局勢進行評估,此外還可能談及韓國總統文在寅關于發表結束朝鮮戰爭宣言的提議,以及討論如何加強三邊情報交流與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自朝鮮本月4日恢復北南熱線后,美國情報部門高官接連訪韓。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本月8日已到訪首爾。如今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接著來訪,與韓日舉行情報界“三巨頭”會晤可視為第二波互動。
在“首爾之會”的第二天,韓美日外交官員在華盛頓還有一場重要會談。10月19日,三國朝鮮問題特別代表將繼9月東京會談之后再次碰面。議題清單上也包括評估朝鮮近期接連試射導彈對半島局勢的影響,以及就恢復與朝對話、發表終戰宣言、對朝人道主義援助等進行磋商。
韓美日情報、外交系統高官一時之間何以紛紛行動,就半島局勢分頭會商?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認為,三國本周密集商談有著常態與特殊兩重背景。
從常態背景來看,韓美日對半島問題特別是朝鮮問題的磋商早已機制化,涵蓋從情報部門到外交部門的各個層級,內容包括政策制定、溝通與協調,目的是使三國在半島問題、朝鮮問題上能相互協調立場。所以,三方隔三差五碰頭開會,已司空見慣。
事實上,今年以來,三國朝鮮問題特別代表已屢次會晤。三國外長上月在聯合國大會期間也曾會晤討論半島局勢。
不過,三方本周連續兩場會晤還有一個特殊背景。最近,半島處于“微妙的僵局”:局勢相對平靜穩定,但又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方面,朝美、朝韓關系出現復雜變化。具體而言,朝美對峙僵局加深,朝韓關系有所緩和(兩國本月初重啟熱線),“這種不同步可能給美韓的對朝政策帶來差距”;另一方面,朝鮮正處于國內經濟非常困難的時期,同時發展所謂核遏制力的計劃也是箭在弦上。
此外,韓聯社注意到,這也是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上臺后,韓美日三國首次舉行此類會晤,以及日本內閣情報官瀧澤裕昭首次訪韓,本周兩場會談可能透露出岸田政府對朝政策新方向。
對表與應變
在當前微妙的半島局勢下,楊希雨預計,無論是首爾會談抑或華盛頓對話,三方都將聚焦兩大重點問題。其一,尋求“對表”。繼續以美國對朝政策評估結論為基點,讓日韓向美國立場靠攏、看齊。其二,協調“應變”。三方將磋商如何因應突發局面,比如半島局勢在平靜之后再次出現緊張該如何應對,三方將為此協調立場。
分析人士認為,韓美日雖然在對朝進行外交接觸方面意見一致,但也“同床異夢”,需要進一步協調和整合立場。
首爾梨花女子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萊夫-埃里克·伊斯利(Leif-Eric Easley)表示,韓國文在寅政府希望將“和平優先”政策的遺產發揚光大。日本傾向于對平壤的核導計劃采取更強硬的立場。拜登政府支持無核化談判,但在朝鮮問題之前,還有其他優先議程。
“即使無條件開啟談判,華盛頓和東京在達成任何協議方面的門檻可能會高于首爾。”高麗大學研究朝鮮問題的教授林載淳(Lim Jae-cheon,音譯)說。
韓國韓南大學安全分析師金正河(Kim Jong-ha,音譯)指出,在朝鮮無核化問題上,美日對在未完全無核化的情況下簽署和平協議毫無興趣。但文在寅認為,即使沒有完全無核化,也有可能達成和平協議。
總之,在伊斯利看來,三國有效的合作需要“基于戰略協調,而不是政治利益的巧合”。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劉鳴認為,涉朝特使會晤與情報長官會談各有側重。前者屬于外交層面會談,重點磋商如何打破僵局,推動重啟朝美、朝韓對話。三國之中,韓國對于重啟對話最心急,因為文在寅任期無多,迫切希望在明年卸任前能取得對朝關系的突破。
“情報部門負責人的會晤將更多涉及對朝鮮軍事發展的討論和評估。”劉鳴說。
近期,朝鮮試射了遠程巡航導彈、鐵路機動導彈、“火星-8”型高超音速導彈,“這一系列導彈可能突破現有反導系統能力,三國情報部門需要評估朝鮮核導技術進展,包括彈頭小型化及其他進攻性能力的發展,并制定相關預案以防范朝鮮采取新的行動。”
與此同時,劉鳴預計,首爾會談還將預判平壤會否重新恢復試射遠程彈道導彈甚至核試驗。
上周五,美國國防情報局發表朝鮮軍力分析報告稱,朝鮮未來可能會再度進行核導試驗。朝鮮曾于2018年表明,由于核武器實戰化已得到檢驗,朝鮮將停止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試射。韓國媒體表示,朝鮮可能恢復核導試驗將是三國情報長官會談的重點議題之一。
對話還是對抗?
自2019年美朝河內峰會無果而終以來,朝核談判一直停滯不前,半島局勢也僵持至今。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半島局勢似乎有所緩和。上月,朝鮮數次試射導彈,大秀肌肉,韓國也不甘示弱,試射潛射彈道導彈,并舉行潛艇下水儀式,雙方似在暗中較勁。然而,上月末,朝韓關系似又“峰回路轉”。最明顯的跡象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表示愿恢復朝韓熱線。本月初,北南通訊聯絡線路在中斷13個月后重新接通。這被視為朝韓關系緩和的“好兆頭”,為兩國重啟領導人會晤帶來希望。
不過,朝美關系卻毫無起色,即便白宮“易主”。拜登政府反復重申隨時隨地無條件對話,但朝鮮不為所動,并多次抨擊美國繼續對朝實施敵視政策,在軍事活動上搞“雙重標準”,是朝美對話僵局持續的原因所在。
對于當前半島局勢出現的動向,劉鳴判斷,局勢總體可控,未來一段時間也將大致保持現狀。
劉鳴還分析了美朝在彼此打交道時的策略考量。
美國方面,雖然5月完成對朝政策評估后并未公布內容,但據美方一系列言動可推測,其核心要點有二,一是推動重啟美朝會談。二是控制朝鮮核導發展進程。
“目前來看,拜登的對朝政策介于前總統奧巴馬的‘戰略忍耐’與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兼顧外交談判之間。”劉鳴說,在拜登眼中,前兩任總統的對朝戰略都是錯誤的,且以失敗告終,使朝鮮獲得更多時間擴大核武庫,提升核導威懾力。拜登的戰略目標是將朝鮮拉回談判桌,這樣才能盡快控制朝鮮核導發展進程。
朝鮮方面,當前并不急于與美國展開談判,因為在河內峰會上,朝鮮從美國開出的去核清單中已清楚美方底牌,絕非朝鮮所能接受。朝鮮目前要做的是,第一,穩定國內局勢,關注疫情發展,擺脫經濟困境;第二,加強國防發展,以掌握更多籌碼;第三,等待時機,以拖待變。
楊希雨指出,面對當前局勢,朝鮮有兩手準備,即對話和對抗。如果美韓采取積極措施,比如暫停軍演或者放松制裁,朝鮮或將視之為改變或調整敵視政策,可能會接受對話;反之,美韓依然故我,朝鮮則仍將視之為對抗姿態,自然會以對抗回應。
“迄今為止,對話與對抗兩張牌,朝鮮都沒打。對于韓國,朝鮮雖然釋放對話信號,但也為對話設置前提條件。目前,朝鮮的對策是保持相對平靜,一邊觀察時機,伺機出牌,一邊努力應對國內困局。”
周一,韓國統一部在向國會議員提交的評估報告中稱,朝鮮恢復對韓熱線似乎透露出平壤正在設法恢復對外交往,統一部將繼續努力尋找機會,重啟朝韓會談。
隨著韓美日展開密集磋商,各方離打破僵局、重啟對話還有多遠?
在楊希雨看來,包括朝韓美在內的相關方對于恢復對話并無分歧,只是在有條件對話還是無條件對話上意見相左。美國堅持后者,朝鮮卻咬定前者,即要求美韓停止聯合軍演,或者松綁甚至解除制裁,就像朝鮮承諾停止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試射一樣。“朝鮮已把球踢到美韓一邊,美韓如果能回應朝鮮呼吁,采取積極措施,對話就有望開啟。如果無動于衷、繼續僵持,軍演不止,制裁不撤,那么對抗或難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