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易來去難去。美軍撤離阿富汗,著實難堪,且一波三折。
當地時間8月26日晚,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發生兩起爆炸事件。截止27日早上,爆炸已造成超過170人死亡,200人受傷;其中包括13名美軍士兵死亡,18名美軍士兵受傷。
隨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分支機構“呼羅珊”(ISIS-K)宣布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
喀布爾機場的出入口外有一條水溝,在爆炸發生之后瞬間血流成河。圖/路透,翻攝自推特
“ISIS-K”的這次襲擊,是在背后捅了塔利班一刀。喀布爾機場爆炸案是“ISIS-K”干的,就相當于向全世界證明,塔利班宣稱阿富汗不會再成為恐怖組織的活動基地這一保證看來并不可靠。顯然,塔利班做不到,換句話說它對阿富汗內部局勢的掌控程度很有限。
在喀布爾機場,部署了這么多塔利班的人,為什么“ISIS-K”能接連搞兩次爆炸?再進一步說,如果“ISIS-K”可以搞爆炸,那么其他恐怖組織會不會蠢蠢欲動,想要效仿呢?比如基地組織,比如威脅騷擾中國邊疆的“東伊運”,據悉阿富汗境內就有“東伊運”分子,再比如“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諸如此類的恐怖組織都有可能趁機策劃恐怖襲擊。
8月27日,一名阿富汗塔利班人員查看喀布爾機場附近的爆炸現場。圖自新華社(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所以喀布爾機場爆炸讓塔利班的保證顯得有些不可靠,他們自身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被動。無論是美國、俄羅斯還是中國,都會嚴肅地向塔利班提出這一質疑,因為各方與塔利班保持交流溝通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塔利班必須確保阿富汗再也不會成為各國恐怖分子的活動基地,然而就在這么短的時間內“ISIS-K”搞出如此大動作。無疑,這也是國際輿論應該對阿富汗塔利班提出的嚴肅問題。
這兩天,我們跟美國駐滬官員有非常詳細的對話。美方人士稱,從阿富汗撤人是目前美國外交系統的頭等大事,甚至連美國駐華使領館人員都被抽調幫忙;當時,他們提到最擔心的問題是8月31日前撤不完怎么辦,更擔心機場會不會發生恐怖襲擊。不幸的是,他們的擔憂被證實了。
近來,美國和西方極力宣傳反恐已經結束,而且將重點轉向大國競爭,實際上就是把矛頭指向中國和俄羅斯。但這次爆炸案恰恰說明反恐并沒有結束,恐怖主義依然猖獗,甚至炸到美國人自己頭上。
拜登對此表態稱,要讓他們付出代價,但同時繼續堅持美國戰略重點轉移。實際上,這場爆炸案恰恰證明美國和西方的所謂戰略轉移是缺乏遠見和深思熟慮的。
當地時間8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就喀布爾機場發生爆炸發表講話。圖自澎湃影像
事實也再次證明,反恐情勢仍是全世界人民必須面對的一個嚴酷事實。我們并不否認大國競爭,但競爭里面也有互補互鑒等良性要素,國際關系具有其復雜性,這一點都不奇怪。而反恐之于全球善良且愛好和平的人民,倒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這次喀布爾機場爆炸案,再次向全世界揭示了這一現實。
此外,“ISIS-k”在阿富汗亂局中再次現身,也讓外界進一步認識到去極端化的重要性。其實,這段時間,有很多新疆朋友給我打電話,他們告訴我,自己看到電視新聞中報道的阿富汗現況,真心感受到生活在新疆是很幸福、很和平的,他們絕對不希望新疆變成阿富汗那樣,也不希望再次經歷曾經的慘痛事件。這些年,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等國家遭遇的動蕩和磨難,已經看得夠多了,中國新疆和阿富汗接壤,他們更加深切地明白去極端化和反恐的重要性,只有維護社會穩定安全,才能發展經濟文化。
同時,阿富汗的事態發展,也能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西方對中國去極端化措施的攻擊有多么荒謬無知。
我想,這一點不僅是對新疆人民而言,也是對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這個關鍵時期,希望國際社會能警惕、重視并繼續堅持反恐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