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李開盛:美國敗退阿富汗,霸權是一頂帶刺的“王冠”

    對霸權的癡迷與固執才是導致所有霸權最終垮臺的根本原因。

    美軍要從阿富汗撤退是早已定下來的事情,聯想到冷戰時蘇聯的敗退,大家不免慨嘆貧瘠的阿富汗為何會多次成為“帝國的墳場”。

    但拜登撤軍引發塔利班迅速接管阿富汗,卻出乎多數人意料之外。美軍直升機在大使館上方盤旋接人的場景,讓人不得不想起1975年的西貢:美國扶植的南越政府垮臺,美國大使館在北越軍隊進攻前夕倉皇撤退。


    當然,拜登政府絕不愿意把自己同歷史上的失敗類比,國務卿布林肯特別強調,這次不是“西貢”。是的,喀布爾不是西貢,美國也不是蘇聯。


    美國在阿富汗的意外敗退,絕不只是布林肯可以輕易辯解和打發的小事件。


    事實上,除了已經垮臺的加尼政府以及阿富汗人民,受此次事件沖擊最大的可能就是拜登政府。本來想通過撤軍集中精力來搞本國建設,卻引發國內甚至包括自己的親密盟友在內的強烈批評,前總統特朗普更是不失時機地渲染拜登的失敗,呼吁其“辭職”。


    更重要的外交影響,或許是拜登一直念茲在茲的所謂重視盟友的形象。當一個美國持續投入20年扶植的政府迅速倒臺、美軍大軍卻只顧撤退、無能為力的時候,還會有哪些小國相信美國的介入與支持是有效、可靠的呢?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美國可能還會面臨恐怖主義的反噬。如果塔利班不從根本上改變其政策,未來阿富汗仍然可能成為恐怖主義的溫床,周邊國家自然會有池魚之殃,但作為伊斯蘭極端勢力一直最為仇視的美國,大概率地仍將成為這種恐怖主義的首要針對對象。


    可以肯定地說,敗退阿富汗已經成為拜登外交的巨大敗筆,其對美國今后內政外交的影響還可能會進一步顯現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浸潤美國政壇多年,特別是在外交領域自詡“老手”,其國務卿布林肯、國安顧問蘇利文等精英,更是被認為遠不同于特朗普政府的“專業”外交團隊。為何“老手”與“專業”團隊會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到底是情報還是決策失誤?這可能會成為各方分析與爭論的對象。


    筆者以為,除了這些表層的原因以外,以下兩點可能特別重要。


    一是,美國長期以來的霸權地位及其傲慢心態,導致其一直缺乏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弱小國家的同理心,缺乏對這些國家利益、情感以及內部社會運作的真正理解。這就是它盡管在阿富汗呆了20年、國內相關專家無數的情況下也無法預見、甚至無法理解塔利班為什么能夠卷土重來的深層次原因。


    二是,其戰術的錯誤反映的其實是其戰略的誤判。拜登政府嚴重夸大了所謂來自中國的意識形態與權力挑戰、過度著迷于所謂大國競爭,正是這種判斷扭曲了美國對世界其他問題的認識,或者說是使其不再在乎在其他議題上的得失。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說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場”、喀布爾是今天的“西貢”,這種類比背后反映出的,是對帝國權力過度擴張所遭遇必然結局的慨嘆。筆者認為,對霸權的癡迷與固執才是導致所有霸權最終垮臺的根本原因。


    蘇聯從阿富汗撤退不久就解體了,但美國從西貢撤退了卻仍然贏得了冷戰。美國當時之所以能夠避免蘇聯的命運,在于它有著健全的霸權基礎以及強大的國內修復能力,但它有著比蘇聯一個更加嚴重的疾病,就是對自己的霸權更加自戀。


    在現實霸權利益以及所謂“山巔之城”理念雙重挾持下,美國已經認定它所領導下的世界與秩序是理所當然,美國的霸權角色是“天定命運”。而恰恰正是這種心態、戰略認識及其決策,導致了拜登政府在具體決策中的失誤,這才有了今天的阿富汗大潰敗。


    當然,拜登的潰敗并不全等于美國的潰敗。對美國來說,其損傷可能更多在于形象而不是實力層面。但我們要關注的并不只是美國肆意妄為的主觀成本,而是其給世界造成的代價。


    事實上,為美國錯誤埋單的常常不是美國自己,而是其他國家。為“西貢時刻”埋單的是南越,為“喀布爾時刻”埋單的是阿富汗人民。


    希望阿富汗敗退不止是對拜登政府的一記重錘,也是對美國霸權癡迷癥的一針清醒劑,還是對世界上其他大國以及所有國家的提醒:拋棄大國斗爭的執念,特別是拋棄那種基于價值觀建構起來的虛幻分歧,共同解決那些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緊迫問題:新冠疫情、貧困、氣候變化……當然還有恐怖主義。


    霸權不過是一頂帶刺的王冠,美國沒必要硬頂下去,中國也不會想要它。大國之間攜手合作,共同探索一種世界治理模式,才會讓世界走出“帝國墳場”,也不會再有“西貢時刻”。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