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學生在學校擁有“自由佩戴口罩”的權利,美國伊利諾伊州學生家長就新頒布的“口罩令”爭吵不休;為了避免兒童被“強制接種疫苗”,田納西州的議員帶頭推動州議會頒布“縮減疫苗推廣”的新法規。在美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屢創新高、醫療系統不堪重負的當下,這些強烈抵觸戴口罩、打疫苗的現象,究竟是出自民眾的“人之常情”,還是有人在背后“暗中推動”?
隨著德爾塔變異毒株在多國肆虐,美國再度成為全球疫情“震中”。7月以來,美國新冠肺炎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住院病例和死亡病例屢創新高,醫療衛生系統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為防控疫情,美國聯邦政府推出了更為嚴格的防疫指導政策。不過,這些政策遭到了部分州領導人的明確拒絕。專家指出,在美國兩黨政治斗爭的背景下,疫情“政治化”成為阻礙美國控制疫情的主要困難之一。
單日新增確診破十萬疫情持續惡化引擔憂
自7月30日以來,美國新冠肺炎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屢超10萬例,創今年2月以來新高。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8月6日18時,美國24小時內新增確診133423例,居世界首位。
美國疾控中心指出,今年7月下旬起,美國單日新增病例已超過去年夏天同期峰值。根據美國疾控中心8月5日發布的報告,全美7日內平均日增89463例確診病例,較前一周增長了43%。
《紐約郵報》等報道,近期美國新冠肺炎病例激增主要出現在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等疫苗接種率最低的7個州。一些州衛生官員認為,德爾塔變異毒株的廣泛流行是造成此次疫情惡化的主要原因。
據美聯社等報道,佛羅里達州自7月以來就面臨醫療資源緊張,近期求診患者更出現“前所未有的激增”;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市的醫院目前“人滿為患”,8月6日,一名患有新冠肺炎的嬰兒不得不被轉移至150英里(約合241公里)外的醫院治療。
“國會山新聞”網站指出,德爾塔變異毒株在6月前尚未在美國流行,但目前已成為在全美傳播的主要毒株,引發民眾的廣泛擔憂。“福克斯新聞”報道,民調機構蓋洛普2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45%的美國人認為疫情正在惡化。此前在6月展開的同類民調中,認為疫情在惡化的受訪者比例僅占3%。
疫情仍被“政治化”黨爭加劇防疫難度
由于疫情持續惡化,美國疾控中心于7月27日再次發布了更為嚴格的防疫建議。但《紐約時報》指出,一些州領導人并未跟隨聯邦政府“一變再變”的防疫指導方針,而是選擇在本州制定不同的防疫政策。
《紐約時報》稱,在部分州單獨制定的防疫政策中,“口罩令”成為州領導人與聯邦政府對防疫態度兩極分化的象征。南卡羅萊納州、俄亥俄州、佛羅里達州等多個州日前宣布,不會延長“口罩令”、保持社交距離等公共衛生規定。
美聯社等報道指出,南卡羅萊納州7月曾出臺法規,禁止該州公立學校強制學生和員工在校內戴口罩。曾在去年12月確診新冠肺炎的南卡羅萊納州州長亨利·麥克馬斯特日前表示,學生是否在校內戴口罩應是“父母的決定”。
與此同時,針對疫苗的“陰謀論”也在政治人物的推動下在部分州廣泛傳播。《華盛頓郵報》報道,一名醫生6月聲稱接種疫苗會使人“磁化”,一些共和黨代表事后對其表示“感謝”,稱其“有啟發性”;《紐約時報》報道,一名田納西州的衛生官員7月因推廣疫苗接種遭到解雇,該州衛生部門還著手縮減向兒童接種“所有類型”疫苗的推廣工作。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柯靜認為,美國部分州拒絕推廣疫苗接種或實行更嚴格的防疫政策,既受到美國“自由優先”和“反智主義”思潮的影響,也反映出美國政界依然存在將疫情相關話題“政治化”的痼疾。
柯靜分析,美國總統拜登將抗疫成績作為展現本屆政府優于上屆政府的重要成果,刺激共和黨進一步將疫情“政治化”,在聯邦政府推進“口罩令”、疫苗接種等措施時,便借機熱炒“個人自由至上”和疫苗“陰謀論”,導致美國的疫情防控難度繼續增加。
拜登執政“蜜月期”或已結束用“甩鍋”伎倆轉移國內矛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劉飛濤指出,拜登上任半年來,美國疫情依舊嚴峻,其民調支持率也逐步下滑。共和黨出于政治斗爭目的,刻意宣傳拜登防疫策略失敗、抹殺其政治成果。拜登執政“蜜月期”或已結束,美國民眾對聯邦政府也提出了更為苛刻、挑剔的要求。目前,拜登的執政正面臨嚴峻挑戰。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4日警告,由于美國疫苗接種率不足,新冠病毒將繼續傳播。若這種狀況持續至秋冬季,可能將進化為更為危險、傳染性更強的新變異毒株,屆時將陷入“真正的麻煩”。
彭博社6日報道,德爾塔變異毒株在美國廣泛傳播后,紐約國際車展等大型活動相繼取消,亞馬遜等公司推遲了讓員工重返辦公室的計劃,美國銀行借記卡和信用卡的總支出上周出現“顯著放緩”。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此次疫情暴發可能減緩美國經濟復蘇的步伐。
柯靜指出,由于聯邦政府的防疫政策在各州縣遭遇阻力,美國難以達到通過疫苗接種群體免疫的效果。拜登上任后高調宣傳“美國式民主”的優越性,如今卻面臨疫情、經濟等相互牽制的矛盾,難以推行強力措施,無異于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美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居世界首位,盡管疫苗接種率減緩、醫療資源出現緊缺、經濟復蘇阻力重重,拜登政府卻不忘向國際社會兜售疫情“政治化”假想,在“病毒溯源”問題上針對我國,其用心匪夷所思。
柯靜認為,美國防疫形勢不利,國內兩黨分歧嚴重,“對華強硬論”是目前美國政界僅存的共識之一。美國熱炒“病毒溯源”無非是向外轉移矛盾的“甩鍋”伎倆,證明拜登政府在推行國內政策時正遭遇嚴重問題。
柯靜指出,在美國疫情反撲的同時,拜登政府原定的90天病毒溯源計劃接近期限。無論是“病毒溯源”、國內防疫還是經濟復蘇,拜登政府都難以給國內輿論和國際社會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