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澎湃新聞,2021年7月27日
柯靜,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在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后不久,為防止經濟崩潰,美聯儲開始每月購買數十億美元的政府債券以降低借貸成本。然而,在疫情緩和后,美國央行仍大量購買政府債券和抵押貸款,這一行為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引起許多美聯儲官員的警惕。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 26日報道,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們本周將就控制通脹的下一步行動舉行會議。目前,美聯儲每月購買的債券規模高達1200億美元,如何以及何時開始放緩購買債券的問題將成為會議討論的重點。
“美聯儲本周就控制通脹舉行會議的目的可以從兩個方面解讀。”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柯靜7月27日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第一個方面是政策的優先性,雖然美聯儲獨立于白宮,但在政策方面還是與白宮保持著一致性——將解決失業率和經濟下行置于通脹風險之前。“第二個方面是美聯儲正在向市場發出預警。”柯靜指出,近期,美聯儲及其內部人士的發聲一直在提醒其機構對通脹風險的關注,暗示未來有可能會放緩購債速度。這樣即使接下來由于通脹出了新的數據而不得不收緊貨幣政策的話,也能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美聯儲內部的三種立場
POLITICO報道指出,美國越來越多的立法者、投資者,甚至一些美聯儲官員都警告稱,央行持續如此大的債券購買規模正在助長房地產、股票甚至加密貨幣市場的金融泡沫。“美聯儲沒有理由(將購買)維持在當前水平,這樣做可能導致通脹嚴重加劇。”POLITICO援引美國銀行委員會最高共和黨參議員帕特·圖米(Pat Toomey)的話稱。
據《金融時報》報道,美聯儲的溫和派認為,現在考慮減少購買債券的政策支持還為時過早,與2020年2月份相比,美國現在仍有近700萬人處于失業狀態。他們認為,鑒于德爾塔變異病毒導致的疫情再次暴發以及幾個共和黨州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的低疫苗接種率,美國經濟的脆弱性應被優先考慮。
美聯儲的鷹派人士則警告不要輕易否認高通脹數據。他們預計,美國2021年和2022年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指數將遠高于美聯儲長期設定的2%的目標,因此應該更早收緊貨幣政策。同時,他們擔心若物價上漲在未來成為現實,美聯儲可能會措手不及,這將迫使美聯儲在未來采取更突然、更頻繁的干預,從而對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更大的破壞。
還有一派即為以美聯儲領導層為首的中間派。近期,美聯儲主席杰伊·鮑威爾(Jay Powell)在國會聽證會上肯定了長期通脹的存在,但表示高通脹時期不會在短期內到來,并強調美聯儲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只是不想以不必要或干擾經濟反彈的方式達成該目的。
美國面臨的四個不確定因素
對于日益高漲的通脹風險,柯靜總結了美國面臨的四個不確定因素:
第一個不確定因素是疫情的反復,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以阿拉巴馬州為代表的幾個共和黨執政州因對防護政策的放松和民眾對疫苗的不信任,新冠感染人數居高不下。
第二個不確定因素是拜登政府力推的就業計劃和家庭計劃的通過時間,原本白宮試圖推動這兩項計劃以促進經濟良性循環,如今卻陷入僵持狀態,基礎設施計劃也陷入僵局。在美國國會8月休會前,能不能通過其中任何一個計劃都未可知,此外,若通過了,資金什么時候可以到位也是一個變數。
第三個不確定因素是這些計劃的資金來源,拜登政府初始的基礎設施計劃資金有一部分來源于增稅計劃,即向富人增稅,然而,由于共和黨堅決抵制,該增稅方案并未納入目前的基礎設施方案中。如果繼續由聯邦財政支出的話,美國的赤字水平又會如何?
最后一個因素是政府控制的局限性,貨幣政策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刺激就業,但最新的報告顯示美國失業率平均水平仍徘徊在6%,房價和股價卻都提高了。這說明很多手里握有資金的人和得到政策扶持的企業將資金回流到了股票市場,這與政府的長期目標并不一致。
POLITICO也指出,美國部署的巨額貨幣政策并未達到有效刺激就業的原因,是許多獲得政府資金援助的上市公司拿這筆資金進行了股票回購,以推高公司股價。這一舉措只能讓投資者受益,但對直接擴大就業機會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