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王健接受文匯報采訪談中共百年黨史中的著名猶太裔國際友人

    1.jpg

    參與中國共產黨建黨偉業的維經斯基、馬林、尼克爾斯基,與中國人民共同抗戰的羅生特、傅萊、漢斯·米勒,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的魏璐詩、沙博理、愛潑斯坦……回溯歷史,包括這些猶太裔友人在內的一大批國際友好人士,積極參與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尋求獨立、自由、解放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歷程。

    今天,“中共百年黨史中的著名猶太裔國際友人”特展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開幕。本次特展匯集10組猶太裔國際友人事跡,講述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多位猶太裔友人毅然決然與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與中國人民一同浴血奮戰、攜手奮斗的光輝歷程,有力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促進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

    “德不孤必有鄰。”虹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回首百年,既有中國人民特別是上海人民幫助猶太民族逃離法西斯魔爪的壯舉,也有國際友人助力中國革命與建設的義舉。這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建設事業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的進步事業,也是全世界人民對正義事業的共同追求。當下講好這個故事,是提升全球敘事能力的一次實踐,也是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

    猶太難民成為中共黨員,中國共產黨建起最廣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4.jpg

    4.jpg

    3.jpg

    展覽中的“晉察冀的紅醫戰士傅萊”,曾是流亡到上海的猶太難民,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一線救死扶傷,與中國人民一同沖鋒陷陣。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處長吳海勇說,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最廣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展現了世界人民團結一致戮力同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詮釋。

    二戰時期,一大批遭迫害而流離失所的猶太裔難民逃亡上海,聚居在北外灘地區,其中就有1939年1月15日抵達上海的傅萊。他起先在虹口難民傳染病隔離醫院工作,聯系上中共地下黨后,于1941年12月來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43年,他通過自己的醫術有效遏制了當地疾病的蔓延。1944年,傅萊被調往延安,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建立了生產粗制青霉素的實驗室,被國際媒體譽為“中國研制使用青霉素第一人”。同年10月,傅萊經聶榮臻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他繼續留在中國工作,并加入中國國籍。1980年代在他的領導和深度參與下,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大型醫學文獻計算機檢索系統。

    2.jpg

    21.jpg

    同樣在1939年流亡到上海的猶太難民羅生特,在1941年成為了第一個參加新四軍的國際友人,1942年成為中共特別黨員。這位“大鼻子神醫”在工作之余,還采訪了多位中共領導人,相關素材成為后期研究中共黨史的珍貴史料。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陳儉介紹,本次特展在日常展陳基礎上,將展線拉長,展現了近百年來,一批猶太裔友人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的支持和幫助。

    來華作戰采訪,讓他們認同中國共產黨代表著進步的力量

    6.jpg

    9.jpg

    7.jpg

    漢斯·希伯倒在了抗日前線,這位波蘭猶太裔記者向世界宣傳中國抗日戰爭的文字,讓更多人了解了真實的抗日戰場;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魏璐詩,曾與斯諾、史沫特萊合作,共同向世界報道中國的抗戰情況,并在家中掩護過多位處于險境的中國共產黨人;1944年隨“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來到陜北的愛潑斯坦,在國外重要報刊上發表了十幾篇通訊,把中國人民奮勇抗戰的故事傳送到全世界;隨“國際援華醫療隊”深入戰斗一線的猶太裔醫生嚴斐德,于1950年出版了《中國勝利了》一書……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這28年的浴血奮戰不斷吸引著也打動著國際友人主動與中國人民并肩作戰。而在華的采訪與作戰經歷,也讓他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是進步力量的代表,不斷加深著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新中國成立后,一批國際友人繼續加入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隊伍,將中國文化推向全球,將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故事推向世界。

    3.jpg

    1.jpg

    8.jpg

    10.jpg

    新中國建立后,沙博理翻譯了大量中國文學作品,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水滸傳》《家》《林海雪原》等一批中國小說,都通過他走向了世界。他曾說,希望用文字的力量,讓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認識一個真實可愛的中國”,看到新中國的巨大變化。1963年,沙博理加入中國國籍,2010年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11.jpg

    12.jpg

    加入中國國籍的魏璐詩,在新中國成立后繼續從事對外傳播事業,為中國的發展進步、為增進中外了解做出重要貢獻。1957年加入中國籍、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愛潑斯坦也一直在中國工作,本世紀初出版的《見證中國:愛潑斯坦回憶錄》,記錄了他用一生實現“我愛中國、愛中國人民、中國就是我的家”的承諾,也展示了他見證的中國近百年發展。

    本次特展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中共虹口區委宣傳部指導,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和中共虹口區委黨史辦公室共同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協辦。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