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夜里,未來黨領導人拉皮德(前三左)、統一右翼聯盟黨領導人貝內特(中)和阿巴斯(右)簽署了聯盟協議。| 以色列《國土報》
當地時間6月2日午夜,以色列“未來黨”領導人拉皮德宣布成功組閣,伊扎克·赫爾佐格當選總統,統一右翼聯盟黨(Yamina)領導人貝內特首先出任輪值總理,2023年8月再由拉皮德接任總理一職。
雖然這一結果還需以色列議會下周投票確認,但可能預示著以色列終于打破長達兩年多的政治僵局。內塔尼亞胡面臨政治“雪崩”,政治強人時代正走向落幕,一個群雄并爭的“后內塔尼亞胡”時代正在到來。
兩年四次大選:艱難的組閣之路
自2019年以來的短短兩年時間里,社會政治嚴重極化的以色列陷入頻繁大選而難以順利組閣的政治僵局。2019年的兩次大選,利庫德集團和藍白黨(包含“未來黨”)勢均力敵,兩黨黨首均未能成功組閣。
2020年春,以色列在新冠疫情肆虐、社會經濟危機嚴重的情況下舉行了第三次大選。利庫德和藍白黨領導人都未能在總統給予的授權期內完成組閣。內塔尼亞胡以“共克時艱”為號,以總理職位輪替和內閣職位均分為條件,成功誘使甘茨與他共同建立“緊急聯合政府”。此舉暫時延續了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也導致藍白黨分裂,拉皮德率“未來黨”成員脫離藍白黨。但是,聯合政府從一開始就像一個“雙頭怪獸”,兩大陣營之間存在深刻的分歧和不信任,內閣成員之間相互掣肘,運行舉步維艱。僅僅過了半年,聯合政府就迅速崩潰。
2021年3月舉行的第四次大選,利庫德集團和未來黨在新當選的以色列第24屆議會中分別獲得30和17個議席,成為獲得議席最多的兩個政黨。內塔尼亞胡先獲得組閣授權,但在規定期限內,他未能爭取到任何反對派陣營的議員支持。
▲內塔尼亞胡(左)與拉皮德(右)。|美聯社
5月初,組閣權轉到了“未來黨”領導人拉皮德。組閣剛步入正規,就受到內外部沖突的嚴重干擾。以色列國內阿拉伯裔和猶太右翼陷入激烈沖突,繼而引發哈馬斯和以色列國防軍之間戰端重啟。成功組閣必爭的阿拉伯聯合名單黨(Ra’am)以及持右翼立場的新希望黨(New Hope)、統一右翼聯盟都出現了搖擺和觀望。一時間,內塔尼亞胡看似又將絕境逢生,而拉皮德卻無望成功。
5月21日,新一輪巴以沖突在外部壓力下戛然而止,以色列國內輿論對內塔尼亞胡未能通過戰爭重創哈馬斯深感不滿。拉皮德的組閣努力重啟并進入快車道。在歷經馬拉松式的艱苦談判后,八個政黨終于在截止期最后時刻達成聯合組閣協議。
“內塔尼亞胡時代”走向終結
自2009年以來,內塔尼亞胡連續擔任以色列總理長達12年之久。加上上世紀90年代擔任總理的任期,共達15年,甚至超過了以色列“建國之父”本-古里安的任期。
內塔尼亞胡治下的以色列,在巴以、伊核、敘利亞等涉及以色列安全的議題上都采取強硬立場,甚至不惜為此與美國總統交惡。于此同時,他也努力推進與阿聯酋、巴林等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關系“正常化”,積極拓展與亞太和非洲國家友好關系。因此,他在以色列的外交安全事務成效明顯,贏得了“安全先生”的稱號。
此種相對安全穩定的環境,以及自由化的經濟政策,也為以色列創新型經濟的發展和“創新國度”國際形象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但他治下的以色列,猶太宗教民族主義勢力持續膨脹,阿拉伯族裔的權利和地位下降,巴以和平進程舉步維艱,兩國方案的前景日漸渺茫。一個符合建國理想的民主進步的以色列已經不復存在。
其本人及其家人專權跋扈、腐敗丑聞、妨礙司法等劣跡,已經被反對派視為以色列民主的大敵,更在以色列精英圈中樹敵眾多。盡管他在超級正統派和極右翼陣營中仍不乏“死忠粉”,但在中左翼選民中廣受詬病。甚至像利伯曼、貝內特、薩爾等同出右翼陣營,乃至昔日舊部,也對他心懷怨憤、離心離德。
八政黨組成的新政府面臨重重難題
新聯合政府的成立,標志著一個“后內塔尼亞胡時代”加速到來,以色列政壇加速重構。
其一、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走向衰亡。長期以來,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政壇縱橫捭闔、能征善戰,成為猶太右翼陣營的主要代言人和旗手。但接連數次組閣失敗,已經表明右翼陣營內部對他的向心力已經不可挽回地下降。在拉皮德組閣即將成功之際,利庫德集團已經有數位資深成員公開表現出替代其黨內領導地位的意向。成為反對派以后,他在應對司法部門腐敗案刑事調查和審判將更加被動,甚至可能身陷牢獄之災而以某種不光彩的方式終結政治生涯。
其二、右翼陣營將出現結構重組、群雄競逐的局面。貝內特將利用出任總理的機會,展現其政治才能,從而提升其在以色列政壇的影響和地位。
但最大的變化可能來自利庫德集團本身。內塔尼亞胡一旦退出領導層,將階段性地出現內部領導權爭奪,形成新的領導群體。一直忠于內塔尼亞胡的前耶路撒冷市長尼爾·巴卡特將成為角逐領導地位的強有力人選。若薩爾回歸,他也將成為另一位重要競爭者。此外,現任衛生部長埃德爾斯坦 和財政部長卡茨也有較強的影響力。
其三、以拉皮德為中心的中左翼陣營士氣獲得提振。從長期趨勢來看,右翼在以色列政壇中的力量優勢難以逆轉。但在本次大選中,梅雷茨黨、工黨、藍白黨和未來黨等政黨的表現都出乎許多人的悲觀預期。他們獲得多年來未曾出現的普遍加入聯合政府的機會,士氣和聲勢出現階段性高漲。而拉皮德在本次組閣中顯示出政治上的成熟性和可靠性,已然取代第三次大選后嚴重政治誤判的甘茨,成為中左翼陣營的領導人。
面對一個危機叢生的以色列,新政府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八個政黨參與了新政府的組建,仍然只獲得了微弱多數。
這些政黨僅僅因為反對內塔尼亞胡的共同目標聯合了起來,但在意識形態和政策立場上同時包含了左、中、右三派,在族裔背景上則存在猶太右翼和阿拉伯伊斯蘭主義者共處,魚龍混雜,堪稱一鍋“大雜燴”。組閣進程中的艱難已經顯示了新政府內部各派矛盾的尖銳復雜。能否有效管控內部分歧,將決定新政府的生命周期。
來自右翼反對派的濃厚敵意,也是一個隨時可能引發嚴重政治沖突和危機的“火藥桶”。不甘心失敗的極右翼勢力已經將參與組閣的拉皮德、貝內特等領導人視為偷走選票的“叛徒”,并在社交媒體傳播煽動性、威脅性的話語。近日,寫有梅雷茨黨的重要領導人桑德伯格名字的“死亡證明”在一些右翼群體中流傳,她年幼的孩子在家受到右翼抗議者的威脅。在嚴重的安全威脅下,她和家人只能搬離……
如何盡快平息境內阿拉伯裔公民的騷亂,如何處理教俗群體之間的極化和對立,如何處理與美國新政府在巴以關系、伊核協議等議題上的嚴重分歧,都將是以色列新政府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