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潘光接受觀察者網采訪談巴以沖突

    導讀
    哈馬斯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雙方將于當地時間21日2時開始停火。 本次巴以沖突升級,牽動著全世界的關注力。 雙方內部的政治因素對局勢推波助瀾,而外部原因也為此埋下“地雷”——美國政府前后搖擺的巴以政策,引發各方不滿。 另一方面,美國在中東實施戰略收縮,撤軍行動正在進行中,但同時又試圖在中亞找到新的布點,看似矛盾的政策背后突顯了美國的什么意圖? 對此,觀察者網采訪了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潘光。

    【采訪/觀察者網 朱敏潔】

    觀察者網:自4月中旬齋月以來,巴以雙方幾乎每天發生沖突,至5月中旬雙方進入“熱戰”階段。此次巴以沖突何以發展至此,是否仍是特朗普時期巴以政策的后遺癥?同時,巴以內部局勢對此有何影響?

    潘光:這次沖突中,巴以雙方的內部情勢是很重要的原因。以色列的議會選舉中,內塔尼亞胡的票數總是徘徊在五十幾票,必須拿到絕對多數60票以上才能單獨組閣。同時,內塔尼亞胡無法成功組建聯合政府,他想拉其他人,但沒人愿意跟他合作。

    自2019年4月至今,以色列已經舉辦了四次議會選舉,前兩次組閣失敗。2020年5月,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與中間派藍白黨組成聯合政府,但最終合作破裂,12月議會解散。而內塔尼亞胡自己又因受賄、欺詐和違反信任等指控而面臨審訊,他堅決否認相關指控。

    今年3月23日的投票選舉是兩年內舉辦的第四次議會選舉,很多人認為這是關于內塔尼亞胡是否適合在腐敗審判中進行執政的全民公投。但最終選舉結果使以色列再次陷入政治僵局,內塔尼亞胡及其反對者均未贏得執政所需的多數席位。現在,以色列內部又寄希望于右翼政黨“以色列家園黨”(Yemina)黨魁納夫塔利·班尼特來斡旋,但前景仍不明朗。

    所以,內塔尼亞胡當下對阿拉伯人采取強硬立場,是想提高自己的聲勢和票數。目前各方都拿不到議會絕大多數席位,很有可能還要再選一次,但選舉也不可能無休止地選下去。

    以色列前國防部長、鷹派人物摩西·亞阿隆在推特稱,沖突升級的雙方內塔尼亞胡和哈馬斯都是出于內部政治原因。

    巴勒斯塔內部也是同樣的問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4月30日凌晨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推遲原定于今年5月22日開始的全面大選。事實上,阿巴斯知道如果現在選舉的話,情勢對他不利,肯定會輸給哈馬斯。所以,哈馬斯強烈反對推遲選舉,認為阿巴斯的這一行動是在“上演一場政變”。實際上,現在巴勒斯坦內部,哈馬斯的威信可能更高一些。

    可見,巴以雙方內部都有選舉因素在推波助瀾。

    5月16日,巴勒斯坦人民為在以色列夜間空襲中喪命的17名同胞祈禱。圖自AP

    再看外部因素,特朗普的胡亂作為對巴以政策的影響非常惡劣,承認以色列吞并戈蘭高地,將美國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到耶路撒冷,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支持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興建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這些都是違背聯合國決議的。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后遺癥,使得阿拉伯人的怒火集聚起來。

    這次沖突首先還是因為以色列要拆遷東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住處,干預穆斯林到阿克薩清真寺舉行宗教活動。過去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本來阿拉伯人因為特朗普時期的美國政策而積累了很深的怨氣和怒火,現在就集中爆發出來了。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注意到雙方的內部因素,另一方面是美國特朗普政策的后遺癥,現在拜登政府試圖扭轉過來,但還沒有完全扭轉,所以顯得手忙腳亂。

    觀察者網:稍早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就以色列是否有“自衛權”一事含糊其辭,但最近拜登針對巴以局勢表態,認為以色列具有“自衛權”,您怎么看美方的先后不一表態,會有什么影響?

    潘光:其實美國政府對這個問題并沒有先后不一,它很清楚如果不說以色列有自衛權,就得罪了美國國內的猶太社團,拜登政府還是希望可以得到大多數猶太人的支持。美國猶太人歷來是支持民主黨的,支持特朗普的大概在20%左右,主要是一些極端右翼和猶太大企業家。拜登政府必須考慮到國內的猶太因素,一開始有些含糊,但后來還是決定要發聲法。

    但問題又在于,如果講得太過火,又會得罪整個阿拉伯世界,乃至伊斯蘭世界。所以美方并沒有前后不一,就是有些猶豫。當然,拜登的表態還是站到以色列這邊。不過,我覺得拜登比較聰明的說法是遭到攻擊的一方都有自衛權,也就是說阿拉伯人也有自衛權;既考慮到國內的猶太選民,但也不能徹底得罪阿拉伯世界。

    拜登政府呼吁巴以雙方停火,但轉身向以色列出售7.35億美元的精確制導武器。

    觀察者網:那么,拜登會對特朗普時期的巴以政策作出調整嗎?

    潘光:拜登和特朗普不一樣,拜登實際上已回到“兩國方案”。稍早前,中國也在聯合國安理會重申“兩國方案”,這是我們一貫的立場。

    奧巴馬時期,中美在巴以問題上有好幾個共同點,首先是“兩國方案”,第二反對在被占領土建更多定居點,另外根據聯合國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戈蘭高地、與以色列建交國家的使館設在特拉維夫等等。但是,特朗普時期提出中東和平“世紀協議”以后,就亂套了。現在,中國仍然堅持“兩國方案”,美國也回到“兩國方案”。

    最近有記者朋友問我,為什么以色列報紙罵中國。我的回答是,以色列的民意總體是對中國友好的,不少政客罵中國,主要因為中國與伊朗的關系,例如中國跟伊朗簽署25年協議,這是以色列最反對的。在這一點上,以色列不僅對中國不滿,也對拜登政府不滿,因為拜登要回到伊核協議。

    “兩國方案”的市場仍然很大,全世界幾乎都支持這一方案。而且我可以明確地說,以色列的很多有識之士也認為“一國方案”并不可取,因為阿拉伯人的出生率遠遠超過猶太人,如果“一國”,那就意味著以色列將來不是一個猶太國家。

    內塔尼亞胡總是說以色列是一個猶太國家,我之前就和以色列朋友開玩笑說,你們這樣說,就相當于我們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漢族國家一樣,那是不對的,我們說自己是多民族國家,你們也應該承認是多民族國家。他們說,我們還是支持“兩國”,現在阿拉伯人已經占了百分之三四十,猶太人占百分七十左右,照此趨勢發展以色列就真的不是猶太國家了。而且,有統計認為,如果阿猶在同一個國家,十幾年以后,阿拉伯人的數量就超過猶太人。

    2018年8月11日,成千上萬名以色列阿拉伯人走上特拉維夫街頭,游行抗議將以色列定義為“猶太民族國家”的爭議性法案。圖自環球網

    再者,“兩國方案”是聯合國支持的決議。1947年聯合國的分治決議決定成立一個以色列國和一個巴勒斯坦國。現狀也確實在約旦河西岸有一個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世界各國也都承認。雖然巴勒斯坦在聯合國是觀察員,但遲早會成為一個國家。除了以色列國內極少數人反對“兩國方案”,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支持的。

    2021年1月8日,示威者高舉標語和巴勒斯坦旗幟,抗議以色列在被占約旦河西岸拜特代堅非法建造定居點舉動。圖自路透社

    觀察者網:目前巴勒斯坦內部對“兩國方案”的態度如何?比如像哈馬斯等極右勢力?

    潘光:巴勒斯坦內部有一派是同意伊朗觀點的,就是消滅以色列。但現在這是不可能的。其實,像阿巴斯這些巴勒斯坦的主流派別,還是同意“兩國方案”的,在阿拉伯人內部也是“兩國方案”占上風。

    現在真正有斡旋力量的是埃及和約旦,再加上幾個新建交的國家,比如阿聯酋、巴林、卡塔爾、摩洛哥、蘇丹等,這些國家也支持“兩國方案”。

    觀察者網:近來,鑒于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一事,外界關于美國中東政策調整的討論很多,不少觀點認為美國會收縮。但是,此次巴以沖突的升級是否會迫使拜登政府做出回調?

    潘光:美國對其中東政策做出調整是肯定的,要收縮戰線,不僅撤離阿富汗,也要撤離敘利亞,甚至還可能從伊拉克撤軍。但是,拜登的想法遭到很多軍方人員的反對,所以撤離敘利亞和伊拉克暫時可能做不到。

    回調也是肯定的,調整到奧巴馬時期,但跟奧巴馬又不一樣,有些地方維持特朗普政策,比如撤離阿富汗。這就必然引出下一個問題,撤離以后怎么辦?在這一點上,拜登和特朗普是有區別的。

    《華爾街日報》稱,“撤軍令”下達后,美軍在考慮撤軍細則的同時,也在為從阿富汗撤出的美軍及各式武器裝備尋找新的駐地。

    觀察者網:確實,最近華爾街日報稱,美國國防部考慮在阿富汗周邊的中亞國家部署人員和武備,目前優先考慮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當然官方暫時還沒有回應。此前您曾提過,即便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它在周邊的軍事部署仍能迅速反應,為何還需要新建基地?

    潘光:“911”以后,美軍打進阿富汗,美國確實在中亞建過軍事基地,一個是在吉爾吉斯坦的馬納斯空軍基地,是當時美國在中亞最大的基地,另一個在烏茲別克斯坦,但后來這兩個基地都被趕走了。2005年烏茲別克斯坦發生安集延事件,這次武裝騷亂就是“三股勢力”挑事,背后有美國、西方支持。當時卡里莫夫總統就下令將美軍基地趕走了。

    吉爾吉斯斯坦馬納斯基地的關閉,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的壓力,上合組織也認為自己的成員國不應設有美軍基地。馬納斯基地持續了很長時間,因為這是美國向阿富汗運送軍隊和后勤產品的中轉站,美國在那里也投了很多錢。吉爾吉斯斯坦起初不斷提高租金,再加上俄羅斯持續施加壓力,最后美國也只能撤了。

    那么,馬納斯基地現在派什么用?原本打算請中國公司開發建造游樂園之類的場所,但俄羅斯也不愿意讓中國進去。俄羅斯在吉爾吉斯斯坦已經有肯特空軍基地,馬納斯基地還閑置著,如果美國想再在中亞建基地,不能離阿富汗太遠,和阿富汗有共同邊界的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現任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已經到過美國訪問,跟美國關系還可以,他比較開放,不像前總統卡里莫夫,比如今年開始中國公民到烏茲別克斯坦就免簽了,只不過是現在疫情也沒有人去。

    我覺得美國要在烏茲別克斯坦重建基地,俄羅斯、中國會反對。塔吉克斯坦就更不可能了,中俄各方都會反對。“911”以后塔吉克斯坦沒有美國基地,而且至今仍有俄羅斯駐軍。所以美國想在這兩個國家建基地非常困難,即便是恢復馬納斯基地也不太可能。

    美國在吉爾吉斯坦的馬納斯空軍基地的衛星圖

    美國在阿富汗周邊的部署,可能還是得靠中東,一是離得很近,在卡塔爾就有一個非常大的基地,另外在阿聯酋、沙特等地分別設有軍事基地,飛機過去也就兩三個小時。美國不可能到印度建基地,因為印度始終保持不結盟政策,再往西到伊朗,那就更不可能了。北面是永久中立國土庫曼斯坦,周圍其他幾個中亞國家都可能面臨俄羅斯重大壓力,現在俄美關系這么緊張,估計可能性不大。只剩南邊的巴基斯坦是否有機會暫時不好說,不過巴基斯坦和美國關系也并不好。

    另外,美國在阿富汗本身就會保留一部分非官方的安保人員,以及一些秘密情報人員,這部分人員的留存,外界是無法掌握的。就目前整體形勢而言,美國政府應該會采取比較穩妥的辦法,等到9月11日,表面上基本撤軍,但會通過其他形式繼續存在。

    當然,美國在阿富汗繼續存在,中國也不會反對,因為有利于抵抗塔利班。其實現在的問題就是阿富汗政府能不能頂得住塔利班。最近阿富汗連續發生爆炸事件,塔利班的攻擊能力很強的,1996年蘇軍撤走后塔利班就很快攻占了喀布爾。現在也許沒那么快,但阿富汗政府最后能不能頂住還是有待觀察。

    未來阿富汗的重建,根本在于政體問題,塔利班想要建立一個酋長國,阿富汗政府是要建立共和國,世界各國當然支持建立共和國。再比如婦女問題,婦女都極力反對塔利班卷土重來,否則在塔利班統治下女性不能工作、不能受教育等等。所以阿富汗問題不僅僅是軍事問題,還涉及其他方方面面的爭議。

    觀察者網:提到中亞,上周王毅外長與中亞五國外長召開“1+5”會議,期間王毅外長對阿富汗問題也有明確表態,您怎么看“1+5”外長會議?在上合機制之外,中國為何與中亞國家又另建一個溝通框架?

    潘光:中國與中亞五國的“1+5”外長會議,并不奇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比如日本和中亞有“1+5”外長會議,美國也有,去年蓬佩奧還去了,另外歐盟也有。

    中國和中亞五國外長會議是從去年開始舉辦的,只不過第一次會議是線上舉辦,今年第二次會議是面對面。比較有意思的是土庫曼斯坦也參加了,因為“1+5”不是上合組織活動,所以中亞五國都可以來參加。其實,土庫曼斯坦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國家,見什么人都要報批,我們曾接待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兩個人,他們在現場就不說話,因為沒有經過批準在國外就不能發言。

    這是中國與中亞五國共建的一個新機制,王毅外長在會上的發言也擲地有聲。會議主題當然主要著眼于中國和中亞五國的經濟、文化、衛生等合作。比如,與土庫曼斯坦的油氣合作,跟我們有直接關系,有一條橫貫中亞的油氣管道,從土庫曼斯坦,途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從新疆阿拉山口進來到庫爾勒,所以上海現在用的西氣東輸很有可能就是土庫曼斯坦過來的。土庫曼斯坦的油氣資源非常豐富,以前在土庫曼斯坦加油不要錢的,大家開著車隨便加,到很后來才開始收錢,但也非常便宜。

    現任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原來是一名醫生,現在跟中國開展醫療衛生合作也很有興趣。上合組織每次開會都請土庫曼斯坦過來參加的,因為它是上合成員國主席國特邀代表。過去,我們一直說服兩個國家加入上合,一個是土庫曼斯坦,另一個就是蒙古,蒙古成為上合觀察員以后遲遲不愿意正式加入,土庫曼斯坦則說自己是中立國,反正每次開會都來,有什么重要合作就參加。

    至于“1+5”會議沒有俄羅斯,是因為這本身和上合沒有關系,而俄羅斯與中亞也不需要“1+5”機制,這些中亞國家本來都是蘇聯加盟國,他們內部就有很多機制。對于中國和中亞的合作,俄羅斯也不會有什么意見。俄羅斯現在最擔心的是美國進入中亞國家搞顏色革命,所以寧可中國進去發展經濟文化合作。

    觀察者網:正如您提到的,美國在阿富汗周邊已經有很多軍事基地,為何還要再重新前往中亞設立新基地,這是不是和美國在中亞的政策布局有關?其實這一年多來,中亞地區的局勢并不太平,雖然現在沒有確鑿的證據說明背后有美國支持,但確實看到不少街頭革命的形式。

    潘光:其實美國國內的預算是很吃緊的,但美國人似乎養成了一種習慣,它覺得哪個地方需要布點,就會去實施。實際上除了前面提到的中東國家基地,美國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群島也有一個軍事基地,當年轟炸伊拉克,飛機就是從這個基地起飛的。

    現在美國政府準備收縮戰線已經是板上釘釘,除了阿富汗,將來再從敘利亞、伊拉克撤軍都有可能。軍事基地還有一個問題是,已經建了這么多年,撤除的損失比放在那里更大,所以還是得保留著,在阿富汗也是明撤暗存,仍有很多不穿美軍軍裝的人存在。

    當然,還有一條最重要的,就是離不開中國的經濟建設,鐵路、公路、修橋,這些工程美國大兵干不了,還真的只有中國企業能干。但中國企業也怕塔利班,不敢進去。所以我一直主張在阿富汗問題上,美國的軍事存在和中國的經濟存在可以互補,但現在美國撤軍,中國企業就面臨安全沒有保障的問題。

    此外我們也提過很多方案,比如跟巴基斯坦商量,將中巴經濟走廊修到阿富汗坎大哈。坎大哈是塔利班的重要根據地,很多阿富汗人、巴基斯坦人都跟我說,塔利班不僅很能打仗,還很會做生意,塔利班背后就是坎大哈的12個普什圖家族,資金就是從他們那里來,當然還有一些國外的極端組織給錢。之前,在土耳其開會時,塔利班的人也來參加會議,我問他們,如果從中巴經濟走廊建一條路,修到坎大哈,你們怎么看?他們說,我們太歡迎了,不但不會攻擊,還會保護。而且,這件事情,巴基斯坦也是支持的,它在阿富汗內部確實存在一定的影響力。最早在“911”之前,中國曾派人到阿富汗與塔利班接觸,當時就是由巴基斯坦人一路護送進入阿富汗的;同樣的,塔利班的人到中國來,也是巴基斯坦在其中牽線搭橋。

    可見,在阿富汗問題上,巴基斯坦是一個很好的橋梁,中美俄巴四個國家如果能共同發聲,就有極其重大的意義。一般來說,塔利班不聽中美俄很正常,但它一定會考慮巴基斯坦的意見。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