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我所主辦的“新時代地方外事能力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行。來自湖南、云南、上海、青島等地外事辦公室的負責同志和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外交學院、湖南師范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學者就如何在新環境下提升我國地方外事能力、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進行了務實探討。
會議現場
開幕式由上海社科院智庫建設基金會秘書長李軼海主持,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致辭,湖南省外事辦公室副主任葉勁松、云南省外事辦公室一級巡視員程云川、上海市外事辦公室原副主任、正局級巡視員邵慧翔和北京大學博雅教授王逸舟發表了主旨演講。
王健所長簡要介紹了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的歷史沿革,以及國際所在上海地方外事工作方面的作為和思考。他指出,地方外事工作是中國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外部挑戰復雜多變,更需要地方積極有為、勇于擔當。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對外開放的高地,在地方外交方面有著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歷史沉淀。通過舉辦本次會議,不僅能夠學習其他省份的優秀做法,還有助于從學理上建構、梳理有關理論,促進實務部門與研究機構的良好互動。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健致辭
葉勁松副主任以習近平主席在湖南考察期間提出的“三高四新”論斷開題,通過圖片、表格等形式多方面展現湖南近年來在思想理論學習、涉外網絡建設、內部機制優化、人才隊伍培養、高校企業合作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新進展。他表示,湖南省外辦下一步將著力構建地方外事工作的系統性,通過調研參謀建設、統籌協調能力建設、交流交涉能力建設、渠道硬件能力建設、學習創新能力建設加強對外事工作的事前預判、事中應對、事后總結,形成提升外事能力建設的明確路徑。
湖南省委外事辦公室副主任葉勁松發表主旨演講
程云川巡視員結合自身豐富的外事經歷,概括了近年來云南省外事工作的主要做法、經驗和能力建設措施。他強調,云南以***關于云南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批示為外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對周邊形勢研判和工作針對性,堅持以頂層設計引領整體謀劃,以多雙邊合作機制推動區域、次區域合作,積極推進“一帶一路”規劃落實,促進周邊共同發展。在外事能力建設措施方面,云南省外辦以強化黨的統一領導作為總抓手,創新外事管理手段和政策法規建設,多措并舉加強外事隊伍建設。
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一級巡視員程云川發表主旨演講
邵慧翔巡視員認為,做好外事工作首先要充分認識國內國際發展大勢,在內部改革發展、外部變局不斷的背景下,地方外事部門應牢記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根本目的,加強斗爭意識、錘煉斗爭本領。他以外交部翻譯張京在安克雷奇會談中的出色表現為例,生動形象地詮釋了馬克思所說的“外國語是人生斗爭的一種武器”。為了做出有影響、有力度的外事能力建設,各省級外辦間應加強學習交流,外辦與社科類科研院所間應加強合作,形成合力,保持定力、不畏浮云,使外事工作在新時代實現新作為。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原副主任、正局級巡視員邵慧翔發表主旨演講
王逸舟教授在演講中指出,地方外事能力未來五到十五年的長期建設與中國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形象息息相關。中國超大社會的特征決定了從中央到地方機構、人口的復雜性,因此地方外事機構的聲量關系到中國整體外交的能量。他援引美國加州外交、德國巴伐利亞州外交,以及汪道涵時期上海外事工作的例子,表明新時代中國的外交能力建設離不開地方外事能力的發展。他希望地方外事工作能夠發出更具廣度和擴散度的聲音,與領導人發言、外交部表態一起成為傳遞中國思考、表達中國觀點的重要渠道。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王逸舟發表主旨演講
研討環節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李開盛研究員主持。青島市外辦副主任王祥瑜、上海市外辦原國賓處處長余強、外交學院教授夏莉萍、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院張春、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湯偉、湖南師范大學講師顏琳先后發言,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朱杰進、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白云真作評論。他們圍繞具體外事接待實踐、外事思維提升、領事保護建設、省地方外事特征、上海地方外交在中美關系中作用等具體議題,就如何提升地方外事能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在自由討論環節,與會的領導、專家就多項議題進行了互動、討論。王逸舟教授、王健所長最后對會議進行了評議和總結。
本次會議由我所國際關系理論和外交戰略研究室、國家社科重大課題子課題“新時代我國地方外事能力建設研究”課題組承辦,也是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慶祝建所四十周年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