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李開盛:美國自始至終都在利用東南亞

    以下文章來源于環球時報,2021年4月9日
    作者:李開盛,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在上屆美國政府的外交布局中,東南亞是一個被相對忽視的區域。雖然時任總統特朗普提出包含東南亞在內的“印太戰略”構想,但他本人卻三次缺席美國—東盟峰會。不過,這種忽視倒是為拜登政府創造了表現機會。拜登首次參加的美日印澳視頻峰會就做出規劃,支持印度在明年底之前生產10億劑美國強生公司等開發的疫苗,向東南亞國家等分發。雖然借此對抗所謂中國“疫苗外交”的意圖明顯,但也從側面表現出拜登政府對東南亞的“重視”。


    根據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東盟研究中心2月發布的報告,東南亞對拜登政府的期待顯著提升,認為美國是可靠戰略伙伴的受訪者比率從去年的34.9%增至55.4%。迄今為止,拜登政府還未就其東南亞政策發布專門文件,但相關信號已清晰可見。比如,作為美國霸權象征的美軍航母戰斗群更加頻繁地進出南海;在3月3日發布的《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中,拜登政府則強調了與新加坡、越南以及其他東盟國家的伙伴關系。


    但從既有信號來看,即使作為外交老手,拜登及其執政團隊似乎也未認真考慮東南亞地區的復雜性。比如說,涉及復雜主權爭端的南海問題,更適宜在遠離民族主義的閉門談判中而不是在航母的甲板上處理。既有社會主義制度的越南又有西式民主的菲律賓、既有發達如新加坡又有發展滯后如緬甸的東南亞,對于社會制度和治理模式等也沒有非黑即白的選擇。一些東南亞國家之所以能夠實現繁榮,靠的也主要是政治穩定、發展決心,而不是對西式民主的信奉。正如一些欠發達國家在模仿西方過程中的教訓以及新加坡、越南等國經濟發展的經驗所表明的那樣,強調良好的經濟社會治理比生搬硬套西式民主更加重要。


    這就需要華盛頓在同政治、文化等都與自身不甚相同的東南亞國家打交道時,拿出更多謙卑姿態。正如新加坡前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所言,現在是美國多少要以謙卑之心同亞洲接觸的時候了,特別是在處理東南亞事務的過程中,美國應該學會與它所認為的“不完美”政權打交道,并能做出不完美的妥協。


    但拜登政府上臺以來一再強調美國的“自由民主優勢”,宣稱要在世界范圍內重建美國的“道德權威”,這就很難讓人期待它會對東南亞的復雜性做出認真考慮。拜登政府將民主與人權視為重拾美國軟實力、恢復世界領導地位的重要手段。但這一政策是否有利于其他國家,包括東南亞國家,就不在它的考慮范圍了。


    更關鍵的是,無論拜登政府還是美國過去其他任何一屆政府,都很難從“自由世界燈塔”這一自負、傲慢的自我標榜中擺脫出來。在深層自私心態與現實強權主義思維支撐下,美國霸權也有“天真”一面:凡是它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對其他國家也一定好,結果就是“己之所欲,必施于人”。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輸出“自由、民主、人權”的步伐從來不曾停止,甚至施以武力也在所不惜,結果卻換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被干預國的“一地雞毛”,美國又何曾反省?


    而且,拜登政府東南亞政策的根本目的,還是服務于同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需要,而非從該地區及其國家的具體情況出發。正因如此,當中國與東盟商談南海各方行為準則之際,美國做的卻是派航母攪局南海以及鼓動東盟國家“警惕”中國。在中美經濟、軍事實力日益接近之際,美國對華戰略可能越來越倚重第三方力量,而東盟正是美國希望借助的幫手。為此,美國將進一步試圖把東南亞納入對華打壓的戰略軌道,但絕不會對東南亞施以真正的關心。


    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的東南亞政策能走多遠值得關注。東南亞國家對拜登政府的期待有所提升,是在與特朗普時期美國糟糕國際形象進行比較后的結果。如果拜登政府在緬甸問題上除了制裁外別無良策,在南海問題上只會攪局和火上澆油,為了打壓中國而強行要“綁定”東南亞,那么這種期待可能很快就會被失望所取代。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