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煒:在美國的鼓動下,又一批國家加入到圍攻俄羅斯的行列
作者:顧煒 日期:2020-08-08 瀏覽:116
警報聲響起,俄羅斯多個軍區的機械庫打開大門,15萬官兵緊急出動。據俄羅斯國家臺報道,隨著俄總統、俄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普京一聲令下,從7月17日開始,俄國防部對俄南部軍區、西部軍區、國防部直屬部隊某部以及俄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海軍陸戰隊、空降部隊進行突擊戰備檢查。
7月26日,在俄羅斯圣彼得堡,俄總統普京出席海軍節慶祝活動
“此次突擊戰備檢查是為評估武裝力量在受到嚴重恐怖主義威脅的俄西南部維護軍事安全的能力而設計,同時為計劃于9月舉行的‘高加索-2020’軍演作準備。”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說。換言之,俄方此次行動的目的是重點評估俄西南部軍力,確保該地區安全不受威脅。有觀察人士指出,數月來,美國持續推進在中東歐地區和歐亞地區對俄羅斯的圍堵,部分國家在美國的慫恿和支持下,又有了一些新動作。俄羅斯對此針鋒相對,火藥味漸濃。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月訪問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并出席美國與中亞國家的“C5+1”機制對話會,意在試探俄羅斯的反應,并顯示美國繼續進逼的勢頭。一方面,北約將俄羅斯視作假想敵,不斷進行軍事演習。4月,北約與伙伴國在立陶宛舉行了代號為“拉姆施泰因聯合20-1”的軍演,來自立陶宛、比利時、波蘭、德國、瑞典和芬蘭的戰機參加了此次演習。5月,美國借北約例行軍演的名義將一支連級戰斗隊常態化部署在波蘭。6月上旬,北約幾乎同時啟動了兩場軍事演習,與伙伴國在波羅的海舉行代號為“波羅的海行動2020”的海空軍事演習;在波蘭啟動“歐洲捍衛者-2020”軍事演習,由此在俄羅斯西側形成包圍態勢,意在加大威懾和壓力。另一方面,美國不斷“退約”“退群”,損害現有軍控架構,打壓俄羅斯的軍事大國地位。5月22日,美國向《開放天空條約》所有簽約國遞交退約決定通知;7月,30多個締約國在維也納舉行視頻會議,試圖說服美國,但沒有成功。在核軍控領域,美俄《中導條約》失效后,《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成為兩國間僅存的軍控條約,并將于2021年到期,但美國對俄羅斯有關延長條約的提議反應冷淡。為進軍新領域、搶占新高地,美國于2019年12月20日成立了太空軍,時隔70余年首次建立新兵種。2020年5月15日,特朗普主持太空軍軍旗亮相儀式時表示,美國是太空的領導者,試圖塑造新的太空秩序。美國的這些行動,顯示其正在有重點、有計劃地繼續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俄羅斯在黑海和中東地區尋求突圍,美國則在中亞、東歐和波羅的海沿岸縮小包圍圈。6月23日,美國軍控問題特別代表馬歇爾·比林斯利在奧地利維也納與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未在畫面中)進行會談后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路透
對俄羅斯而言,北約的擠壓是常態,但近期的明顯變化是周邊的跟隨,一些中東歐國家在美國的鼓動下加入到對俄施壓的隊伍中。自2016年以來,“拉姆施泰因”聯合軍演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三個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間輪流舉行。2020年軍演過后,6月中旬,美國空軍首次在愛沙尼亞部署了MQ-9“死神”無人機,主要任務是進行高空偵察活動,進一步增強對俄軍事施壓。波蘭對俄羅斯深切的不信任感,在烏克蘭危機后愈加嚴重。波蘭加強了自身的戰略主動性,密切了與美國和北約在多個領域的合作。一方面,波蘭在軍事上加大了針對俄羅斯的部署,強化了與美國的合作。2017年至今,在波蘭的要求下,美軍駐波蘭人數增至4500人。2020年5月,波蘭公布的新版國家戰略文件將所謂俄羅斯“侵略性政策”認定為國家的最大威脅,并計劃將國防開支占GDP的比例提升至2.5%。當美國駐波蘭大使莫斯巴赫提出“在波蘭部署核武器”時,波蘭方面作出積極回應。6月,特朗普意欲從德國撤出部分美軍,波蘭表達了接納美軍的意愿。據報道,波蘭將新增2000名美軍駐軍和約30架F-16戰機。同月,美波聯合軍演在波蘭的波莫瑞地區舉行,此次軍演提升了指揮部級別,決定之后將設立作戰訓練中心并建設專門的軍用機場。在立陶宛帕布拉德附近,士兵們參加“鐵劍2016”多國軍演另一方面,波蘭在政治、歷史記憶等領域同樣采取了針對俄羅斯的舉措。2020年1月,波蘭下議院通過決議,將二戰爆發的責任歸咎于蘇聯和德國。6月,波蘭總統杜達訪問美國,繼續主動推進與美國在多領域的合作。杜達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特朗普會見的首位外國領導人。2月,蓬佩奧訪問白俄羅斯,推動兩國關系正常化。這是美國國務卿時隔26年再次訪問白俄羅斯,兩國決定恢復互派大使。此訪的一個重要成果是白俄羅斯決定購買美國石油。眾所周知,俄羅斯幾乎掌控著白俄羅斯的能源命脈。此次決定購買美國石油,被認為是白俄羅斯推動能源來源多樣化邁出的重要一步。白俄羅斯不僅決定購買美國石油,也開始向更多國家采購原油。3月,阿塞拜疆向白俄羅斯發出首批9萬噸石油;5月,白俄羅斯從沙特阿拉伯采購了首批8萬噸石油;6月,從美國采購的原油運抵煉油廠;7月,美國獨立日期間,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表態,希望能夠與美國達成長久的合作關系,并愿意在教育、經濟等多領域促進白美關系進一步升溫。近期,在白俄羅斯出現了一些指責俄羅斯的聲音。除傳統上雙方爭執的石油問題外,還涉及即將于8月舉行的白俄羅斯大選,預計未來一個多月,各方將繼續圍繞這一議題展開較量。
面對西方帶動起來的這波“圍攻”,俄羅斯顯然不會示弱。針對言論攻擊,俄羅斯予以明確回應。俄羅斯指責美國搞太空軍事化,威脅戰略穩定。6月2日,普京簽署命令,批準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這項政策確認,俄羅斯視核武器為一種威懾手段,并強調僅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6月11日,俄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扎哈羅娃指出,美軍從德國轉移至波蘭駐扎,將加劇歐洲緊張局勢,并損害俄羅斯與北約的對話前景。6月15日,莫斯科市最高法院裁定美國海軍陸戰隊前成員保羅·惠蘭犯間諜罪,判處有期徒刑16年。蓬佩奧當天發表聲明,要求俄方立即釋放惠蘭。6月23日,保羅·惠蘭決定不上訴,并期望通過美俄“換囚”獲得自由。在軍事上,俄羅斯更加針鋒相對。4月,就在北約舉行軍演的前幾天,趁北約空軍換防,俄戰機在波羅的海進行實戰演習,試探北約的反應能力。6月,在北約舉行兩場軍演的同時,俄羅斯也在波羅的海展開軍演,出動了大批艦艇以及數十架蘇-27、蘇-30和蘇-34戰機,駐加里寧格勒的俄軍出動米-24武裝直升機進行了對地攻擊演習。6月15日,俄戰機還在波羅的海上空伴飛攔截了美國轟炸機。7月9日,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在俄空天軍圖-22M3遠程戰略轟炸機的支援下,出動“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發射反艦巡航導彈,對模擬假想敵海軍編隊進行打擊。7月14日,約10架戰機罕見同框亮相俄軍飛行戰術演習,其中包括圖-160、圖-95MS戰略轟炸機。
總體分析美歐與俄羅斯間的“你來我往”,三種態勢愈加清晰。首先,斗爭的前沿地區繼續向俄羅斯邊境靠近。這種靠近首先反映在雙方戰斗人員的物理距離上,美軍駐波蘭的基地距離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的俄軍基地僅80公里。更重要的一點在于,白俄羅斯成為雙方爭奪的一個新焦點。從某種意義上說,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現存為數不多的屏障和緩沖帶,俄勢必對其傾注更多精力。其次,美俄軍事對峙實際上早已常態化,只是不同階段呈現冷熱度的起伏。第三,歐洲大國謀求增加實際獲益,俄歐合作仍存空間。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加深了美國與歐洲的裂痕,法國、德國等歐洲大國在能源、中東等問題上與俄羅斯存在合作空間,即便不能緩和關系,雙方也都希望增加實際獲益。從這個意義上說,美歐俄關系仍可能斗而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