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上觀新聞,2020年6月24日
劉鳴,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分析認為,預期目標已經達到,同時避免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朝鮮因而調整策略。
據朝中社6月24日報道,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預備會議23日舉行,勞動黨委員長、勞動黨中央軍委委員長金正恩主持會議。
會議評估了當前形勢,決定暫緩執行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提交的對韓軍事行動計劃。朝方為何突然轉變態度?朝韓關系是否就此趨向緩和?
驚人的轉變
據報道,當天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還討論了擬提交勞動黨七屆中央軍委第五次會議審議的軍事政策議題,以及進一步加強國家戰爭遏制力措施等多份文件。韓聯社稱,這是金正恩執政以來,朝鮮首次舉行勞動黨中央軍委預備會議。
同時,朝韓關系還出現了兩個變化。一是韓國政府消息人士24日透露,朝軍正拆除設在江原道鐵原郡邊境地區的10多臺對韓喊話擴音器。此舉距離朝鮮在邊境地區重裝“大喇叭”時隔僅3天。二是朝鮮媒體刪除了多篇批評韓國的文章。
韓聯社稱,在近幾周發表嚴厲措辭和威脅之后,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轉變,此前外界普遍預計朝鮮將采取一系列軍事行動。
本月以來,半島局勢急轉直下。為抗議韓國縱容“脫北者”從韓國往朝鮮方向散發反朝傳單,以及韓國對此處理方式,朝鮮對韓國頻頻釋放強硬信號。
在炸毀朝韓聯絡辦公室大樓后,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發言人表示,朝鮮計劃在金剛山旅游區和開城工業園區重新部署軍隊,并重啟朝韓交界地區附近常規軍事訓練。
值得注意的是,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部長金與正近來走上了朝韓對峙第一線。與妹妹親自出面“狠批”韓國不同,金正恩顯得更為低調。
韓聯社稱,金正恩與金與正一人唱紅臉、一人唱白臉的“角色”分配引人矚目。眼下,“沉寂多時”的金正恩例外舉行中央軍委預備會議,并宣布對韓政策變化,似乎頗有深意。
切換緩和模式?
朝方為何突然轉變態度?朝鮮官方并未給出具體說明。
“此舉看似與朝鮮近日對韓施壓升級不太相稱,實際上符合朝鮮一貫的做法。”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俊生說,朝方一系列施壓舉動不是想令周邊環境惡化,而是想表達對文在寅政府對朝政策不滿,意在以壓促談。
上海社科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劉鳴也認為,朝鮮近來一系列舉動意在施壓韓國總統文在寅去和美國討價還價,在經濟制裁,南北交流方面獲得某些讓步,同時避免周邊軍事緊張局勢升級。
《紐約時報》分析稱,長期以來,加劇或緩解緊張局勢,這兩種模式來回切換一直是朝鮮獲取外交影響力的方式之一。眼下,暫緩對韓軍事行動或令驟然緊張的半島局勢“趨緩”。
“在花了數周時間加劇緊張局勢后,朝鮮的退讓或為韓國讓步騰出空間。”美聯社稱。
同時,把“強硬牌”握在手中,朝鮮似乎為外交談判留下了空間。“朝鮮用火花進行挑釁,也確實制造了一場大爆炸,加劇了局勢緊張的感覺,”美國前外交官、半島問題專家大場敏太郎說,但朝鮮也留下了回旋余地,以便在日后談判中獲得影響力。
還有分析認為,朝鮮意在“敲山震虎”,迫使美國推進談判。去年2月朝美領導人越南峰會無果而終,半島無核化談判就此陷入僵局。“當朝鮮未能從美國那里得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會向韓國施壓。”美聯社寫道。
針對朝方近來一系列批評,韓國一方面迅速回應將嚴格查處對朝散發傳單行為。這“表明朝方目標正在實現,但文在寅政府對朝政策是否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仍然有待觀察,”王俊生說。
韓聯社給出類似分析稱,朝鮮可能正在改變策略,認為近幾周的言論和行動已達到預期效果,并擔心進一步挑釁可能適得其反,比如給韓美恢復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提供借口。
在采取安撫行動同時,韓國也批評了朝鮮對韓表態,甚至表示朝鮮“將為后果付出代價”。而朝鮮不得不考慮對韓發起軍事行動的后果,若真與韓國“一刀兩斷”,將意味著朝鮮對外政策劇變,美朝談判或將完全破裂,朝韓此前所做努力付之東流。
劉鳴預計,朝鮮不會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施壓,視韓國反應再做后續決定。另一方面,美韓也將視朝方舉動再決定做出何種回應。
下一目標美國?
韓聯社稱,根據擱置軍事行動決定,朝鮮將暫緩對韓軍事行動,半島緊張局勢也有望趨緩。但在蘭德公司政策分析師金洙(Soo Kim)看來,朝鮮并沒有改變其向韓國施壓的一貫路線。“朝鮮正在放松扼喉,讓韓國松一口氣。”
王俊生認為,長期來看,朝鮮發展需要和諧的外部環境,預計不會令朝韓關系陷入不可收拾的境地。但短期內,朝方叫停軍事行動是否標志著此輪朝韓危機落幕,目前難下定論。“短期內,文在寅政府難以拿出實質性的舉措改善朝韓關系。”
對于朝方下一步行動,美國智庫“北緯38度”近日刊文稱,“即使朝鮮避免了緊張局勢嚴重升級,其短期內與韓國政府展開進一步外交接觸的可能性仍然不大”。文章稱,平壤或將轉向美國,予以更激烈的批評。
半島局勢將如何發展?劉鳴認為,隨著朝鮮對外政策來回變化,半島局勢不見得會驟然緊張或緩和。而在王俊生看來,危險中蘊藏著機遇,機會之窗仍然存在,如何解決半島問題考驗各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