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顧煒:閱兵擱淺、單邊制裁纏身、2024問題暫停……普京:一切盡在掌握!

    本文轉載自瞭望智庫,2020年4月29日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不斷蔓延,俄羅斯的疫情也逐漸呈現爬坡趨勢。截至4月27日12點半,俄羅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80949例,累計死亡747人。


    盡管新增確診人數出現企穩的趨勢,但是,專家普遍認為,俄羅斯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到達峰值,而世界油價暴跌無異于給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


    疫情,給俄羅斯內政外交、乃至中美俄關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普京面臨的最緊要任務是什么?


    1

    政府治理,面臨“大考”




    疫情是一面多棱鏡,對每個國家的應對能力、社會治理能力都是一次重要考驗。3個多月來,俄羅斯在防疫和抗疫工作方面一直在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3月27日,一名男子戴口罩走過莫斯科紅場


    3月15日,俄羅斯成立國務委員會工作小組,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為小組負責人,全力應對疫情。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在疫情壓力的驅動下,俄羅斯在某些舉措上展現出難得的高效率。


    首先,定點醫院的建設速度超出外界預期。


    3月23日,俄版“火神山醫院”在莫斯科西南郊啟動興建,俄羅斯以前所未有的高效完成了建設過程。到4月20日,首批20名患者已經入住。


    位于圣彼得堡的列寧格勒展覽館,也以少有的高效率被臨時改建為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方艙醫院。


    此外,俄羅斯還多次派專機從黑山、泰國等國家接回了滯留在外的俄羅斯公民。


    其次,為了監督人們遵守隔離制度的情況,莫斯科市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攝像頭安裝工作,人臉識別技術等也在抗疫過程中發揮了輔助功能。


    疫情期間,俄羅斯全民放假,強制居家隔離;嚴肅執法,違反隔離規定的公民或被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4月9日,警察在莫斯科街頭執勤


    當然,我們也聽到一些負面聲音。比如,此前被長期詬病的警察索賄、差別化執法的問題,以及人臉識別系統對外國人比較靈敏、證件檢查的嚴格程度針對不同國家人員存在差別等。


    地方政府在抗疫措施執行方面的差別化現象,如不遵守聯邦中央規定的隔離期限,或者擅自關閉邊境等,也被普京、米舒斯京等點名批評,抗疫過程再次暴露出俄羅斯央地之間存在的矛盾。


    由此可見,疫情或許能夠倒逼俄羅斯基礎設施建設效率的提升,然而,如何使軟硬件結合起來、綜合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強全社會整體性疫情防控,這是俄羅斯政府面臨的更重要問題。


    盡管面臨著諸多困難,4月19日,普京表示“一切盡在掌握”。

     

    2

    雙重夾擊,經濟壓力“山大”




    疫情影響,世界各國普遍采取了限制外國人入境的措施,經貿和人員往來普遍削減,對經濟形成沖擊。


    疫情發生后,俄羅斯暫停了往來中國的航班、關閉邊境。此后,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俄羅斯逐漸減少或暫停了往返疫情高風險國家的航班,盡管是臨時性措施,但是,由此減少的旅游收入和經貿收益數值可觀。


    2月28日,俄羅斯兩大股指——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指數下跌4.48%,俄羅斯交易系統指數下跌近6.24%,為2018年4月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隨著周邊國家相繼采取疫情管控措施,給俄羅斯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日趨顯現。


    4月19日,莫斯科空蕩蕩的大街


    對俄羅斯而言,一切才剛剛開始。


    3月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為代表的非歐佩克產油國未能就繼續延長原油減產達成協議。沙特主動打響原油價格戰,導致油價大幅下跌,30美元/桶的“關口”失守。


    受油價大幅下跌和疫情不斷嚴峻的影響,全球股市暴跌,之后盡管有所企穩,但是,4月20日甚至出現了負油價收盤的歷史性記錄。


    眾所周知,油價高低對俄羅斯經濟具有關鍵影響,此番油價大跌,直接導致盧布匯率再次跌至1美元兌換70至80盧布的區間,幾乎接近2014年烏克蘭危機造成的盧布劇跌情形。


    在全球面臨經濟危機的巨大壓力下,俄羅斯在聯合國大會提交宣言草案,呼吁取消影響各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單邊制裁。然而,由于烏克蘭、格魯吉亞、英國、美國和歐盟的反對,俄羅斯未能得償所愿地緩一口氣,該草案并未獲得聯大的一致通過。


    總而言之,松綁的曙光并未顯現,疫情給俄羅斯增加了新的枷鎖和拖累。


    俄聯邦審計署署長庫德林預計,俄羅斯的失業人數可能由當前的250萬人進一步上升至800萬人;相關機構預測,俄羅斯的GDP降幅可能甚至達到5.6%。


    為提振各界信心,普京不僅宣布給參與抗疫的醫護人員發放補助、給困難家庭提供補貼,還把失業救濟金提高到與最低工資標準持平的水平,并減免中小企業稅險負擔,提供優惠貸款等。


    加之從中國大量采購醫用防護物資等費用,截至4月中旬,俄羅斯用于應對新冠疫情所引發的經濟危機的總投入已經超過2萬億盧布(約合人民幣1910億元)。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錢從哪里來、后續還需要多大數額?


    面對由疫情和全球油價暴跌帶來的雙重挑戰,4月23日,普京表態:當前,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減少新冠疫情的影響,降低社會經濟損失。

     

    3

    疫情叫停三大重要計劃




    新冠病毒的傳播給“2024問題”按下暫停鍵。


    2020年1月15日,普京發表年度國情咨文之后,梅德韋杰夫政府宣布集體辭職,使人們普遍關注的“2024問題”——即普京本屆任期結束后俄羅斯的政治走向問題——提前進入議事日程。


    此前寂寂無聞的米舒斯京被普京任命為俄羅斯政府新總理,正在人們拭目以待普京如何推動新的改革進程時,新冠肺炎疫情轉移了政府的工作重心。


    俄羅斯原計劃在4月22日舉行全民投票,決定憲法改革的相關問題。但隨著俄羅斯國內疫情防控壓力的不斷增大,普京在3月25日提議投票暫做推遲,由此,給“2024問題”按下暫停鍵,也為國內改革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


    布局已久的紅場閱兵不得不擱淺。


    今年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俄羅斯原計劃在紅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并邀請西方國家領導人參加。盡管特朗普是否會出席此前并無定論,但法國總統馬克龍是明確表示過參加的。


    莫斯科紅場


    本年度的圣彼得堡經濟論壇受疫情影響早在3月5日就宣布取消,而一直備受關注的5月9日紅場閱兵,直到4月17日,普京才無奈宣布推遲舉辦,足見俄羅斯對紅場閱兵的珍視和不得已延期的遺憾心情。


    俄羅斯原本計劃借紅場閱兵捍衛歷史、強化記憶,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拉近與歐洲的關系,甚至是推動俄美緩和。疫情打亂了安排,擇期舉行的紅場閱兵是否還能請來西方國家領導人與會,是個未知數。


    “雙峰會”也平添變數。


    原定于7月舉辦的金磚國家集團和上海合作組織領導人“雙峰會”,是否能夠如期舉行?或者,會不會改為在線舉行?這里存在多種可能性。相應地,領導人會晤討論的議題、可能推動取得的成果,也需要重新協調。


    如果沒有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本年度俄羅斯的多場主場外交活動將高調上演。主場外交如何在新形勢下取得期待中的效果,需要俄羅斯全面重新盤算。

     

    4

    中美俄關系,大局不變




    疫情打亂了俄羅斯借紅場閱兵繼續拉近俄歐關系的計劃,但也給了俄羅斯繼續撬動美歐關系的機會。


    當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進入高峰后,3月22日,俄羅斯派出9架飛機運送約100人的醫療支援小組、噴霧消毒車等醫療設備前往意大利。


    在對美關系上,俄羅斯借疫情與美國開展互動。從3月底開始,普京與特朗普多次通電話討論抗疫合作、穩定石油市場價格等問題。


    3月31日,俄羅斯空軍派出專用飛機將向美國運送抗擊新冠疫情的物資。俄羅斯還向美國提供了由俄日專家聯合研發的新型新冠病毒檢測系統。


    4月25日,美俄發表聯合聲明,紀念二戰期間美蘇軍隊易北河會師75周年,表示“易北河精神”是俄美摒棄分歧、開展合作的典范。


    可見,俄美關系、俄歐關系因為疫情發展的需要,通過開展抗疫國際合作而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


    不過,我們必須看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俄很難憑借一次偶然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來推動彼此關系的徹底改善。


    北約并沒有完全停止“捍衛者-2020”軍事演習。4月中旬,美俄軍機在地中海上空近距離交鋒。所以對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很難過于樂觀或者抱過高期望。


    2019年,中俄關系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雙方多年積累的良好關系水平與扎實合作基礎,使得兩國在疫情期間也開展了深度合作。


    4月2日,中國政府援助俄羅斯的抗疫物資抵達莫斯科州契卡洛夫斯基機場


    最高領導人保持電話溝通,各層級協調機制發揮相應作用。中國疫情高峰時,俄羅斯向中國捐贈過防疫物資;當俄羅斯疫情蔓延時,中國也向俄羅斯提供了多種形式的支援。


    3月23日,俄羅斯派專機將2550萬個口罩從中國運抵莫斯科;4月11日,中國政府派遣醫療專家組赴俄協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20日,普京稱,俄羅斯收到了1.5億只來自中國的口罩并從中國進口了200萬套防護服。


    兩國還合作為第三方國家提供醫療支援。


    當然,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每個國家都會從自身利益出發決定各項政策,但并不影響兩國攜手應對疫情的大局。

     

    5

    周邊-全球,進、守有據




    作為歐亞地區的傳統主導國家,在此次抗疫合作之中,俄羅斯被周邊國家寄予厚望。俄羅斯確實做了一些事,展現出它在歐亞地區的大國擔當。


    2月初,俄羅斯幫助白俄羅斯從湖北撤出15名公民;


    4月7日,俄羅斯軍醫團隊抵達亞美尼亞,幫助該國加強疫情防控;


    整個疫情期間,俄羅斯向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摩爾多瓦、亞美尼亞等國提供了病毒檢測試劑;


    除直接派遣援助人員外,俄羅斯還向周邊國家提供運輸機,幫助它們從中國運回防疫物資。


    4月14日,歐亞經濟聯盟歐亞經濟委員會發表了關于冠狀病毒大流行的聯合聲明,表示決心共同努力應對這一威脅。


    然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性和自身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俄羅斯即便“心有余”也是“力不足”。


    歐亞地區的很多國家分別向不同國家和國際組織尋求幫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俄羅斯在歐亞地區抗疫合作中的引領性作用。


    例如,美國計劃分別向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援助100余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08萬元),用于抗擊新冠疫情;


    歐盟委員會表示,向摩爾多瓦、白俄羅斯、烏克蘭、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六國提供共計1.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7億元)的財政支持以及醫療設備和抗疫物資。


    此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國際組織,韓國、土耳其等國家,也都成為歐亞地區國家尋求幫助的對象。除歐亞經濟聯盟外,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各國還利用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開展防疫國際合作。


    放眼全球,疫情并沒有干擾俄羅斯對國際熱點問題的關注。


    在東亞方向上,3月24日,俄羅斯的6架軍機抵近日本上空;3月26日,20艘俄羅斯軍艦現身日本附近海域。


    在中東地區,2月底3月初,俄羅斯與土耳其圍繞敘利亞問題進行“斗法”;3月5日,普京和埃爾多安會面后達成了伊德利卜停火協定,暫時穩定了局勢。俄土兩國還在敘利亞開展聯合巡邏等軍事合作。


    俄羅斯還在逐步推進年內與老撾、蒙古、印度尼西亞等國的軍事演習,在國際舞臺上的活躍度并未受太大影響。


    3月26日,莫斯科的一位汽車司機戴著口罩駕車


    從整體上看,新冠疫情會延續并加速此前已經出現的以逆全球化、大國競爭和主權至上為特征的國際環境變化。


    注:疫情期間,各國都普遍采取了關閉邊境、限制人員流動等舉措,各國的防疫效果也普遍受到各自國家實力的影響。在此背景下,“主權”和“國家”的概念會明顯回歸,“主權至上”的理念將被強化,主要大國之間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一方面,俄羅斯相當適應這種國際環境,它熟悉規則、能夠長袖善舞,從而獲得施展外交技巧的空間;另一方面,不平衡的國家實力、特別是經濟能力有限,使俄羅斯的全球競爭力大打折扣,一旦重新制定規則,它的話語權相當有限。


    因此,對俄羅斯而言,維護現行國際機制和秩序相當重要。


    于是,在維護戰略穩定方面,俄羅斯希望能夠續簽《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所以表現得很積極,姿態放得較低;在自己日子并不好過的情況下向世衛組織捐款,也表達了俄羅斯的態度——維護該機構,不僅有助于當前的國際抗疫合作,也將對未來全球衛生治理發揮重要影響。


    總而言之,疫情對俄羅斯的內政外交帶來多方面影響,但俄羅斯實施了多種應對措施,在重要問題上沒有放松關注,也在尋找機會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國家利益。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