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王健:抗疫與國際關系研究|文化應成為中日韓抗疫合作的新動力

    本文轉載自澎湃新聞,2020年3月23日

    王健,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理事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原鏈接


    中日韓在歷史上長期處于同一儒家文化圈,雖然在近代以后,三國的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但儒家文化傳統并未消失,在三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繼承和發展。這次日本捐贈中國物質上所印的古詩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等,無不映現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佳話和儒家文化的淵源影響,而中國運送給韓國口罩貨車所懸掛的橫幅:“道不遠人,人無異國”,也見證了中韓文化交往的密切深厚。這波詩詞熱潮,在三國民眾中引起了廣泛的文化情感共鳴,彼此親近感與日俱增。



    也正是基于這種文化上的共情,中日韓三國政府和民眾都意識到,在疫情面前,不分“異域”、“異國”,只有“同袍”、“同氣”,成為守望相助的命運共同體。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及時通過電話等方式加強對策溝通。日本政府、地方、企業、民間紛紛伸出援手,提供了寶貴的道義和物資援助。韓國各界向中國捐贈了大量物資和款項,韓國新任駐武漢總領事在武漢疫情最嚴重時搭乘臨時貨機赴任,被稱為同甘共苦的“逆行者”。針對日、韓疫情的擴展和加劇,中國也克服自身物資緊張的困難,緊急提供了病毒檢測試劑盒、防護服和口罩等。


    其實,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日韓三國的發展,都面臨著重大挑戰:地緣政治沖突和熱點問題此起彼伏,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放緩,主要經濟體普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蔓延,全球產業鏈和國際分工體系受到嚴重沖擊。中日韓三國想要保持各自發展上升勢頭,就必須加強緊密合作。而危機往往會成為合作的契機。


    中日韓合作就誕生于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艱難時刻。我們相信,經過這次共同抗疫,三國之間的信任和友誼會進一步加深,共同體意識會逐步增強。雖然中日韓在近代以來存在著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成為了三方合作的障礙,但三國都有儒家文化的傳統,歷史上友好交往始終是主流。有鑒于歷史文化紐帶在此次三方抗疫合作中所發揮的突出作用,我們應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強文化交流,使之成為深化合作的新動力。


    “愿祝此花香不散,千秋百代好同栽”。為推動三方歷史文化交流,中日韓應該加強“東亞文化之都”、“亞洲校園”、友好城市交流大會等品牌活動;利用三國相繼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契機,加強奧運合作對話,以體育為紐帶加深三國人民間的了解和感情;通過漫畫、電影、電視劇等青少年喜愛的藝術形式,推廣儒家文化典籍和傳統詩詞,使儒家文化圈的精粹得以世代相傳;推動人文學者開展學術交流,共同研究和推進東亞儒家文化的繼承和創新,講好中日韓三國友好往來的歷史故事。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