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4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夫人定于2月24日至25日訪問印度。這是特朗普上臺三年來首次訪問印度。
印度擬趕在美國總統來訪之前,批準購買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價值26億美元的軍用直升機,作為歡迎特朗普的“見面禮”。
特朗普還將訪問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突邦艾哈默德巴德,參加莫迪為他舉行的盛大歡迎儀式。為了迎接特朗普的到來,當地政府修了一堵長達500米的“面子墻”,以遮擋貧民窟內部的真實情景。
對這次特朗普姍姍來遲的訪問,印度抱有極大的期望:
第一,印度一直夢想成為世界大國,并迫切希望得到世界第一大國的認可。
特朗普可能不會讓莫迪的愿望實現。就在到訪前一周,特朗普提前給印度來了一個下馬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更新了一批美國認定的發展中國家與地區的名單,將印度從“發展中國家”名單中剔除出去。這就意味著印度不再享受美國給予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好處和優惠條件。表明上看,印度成為美國認可的發達國家,美國順應了莫迪政府將印度成為發達國家的“大國夢”。但實際上,印度國內貧困問題越來越嚴重,離世界真正的大國標準相差甚遠,是名不副實的世界大國。而且,取消印度在美印貿易中的優惠協定,降低了美國對印度貿易審查的門檻。
自2018年第4季度開始,印度經發展速度開始急速下降,至2019年第4季度已降到4.5%,2019年全年經濟增速也只有5%。通貨膨脹嚴重。需求不足,消費和投資下降,稅收減少,使印度的GDP增長停滯不前。
因此,此時的莫迪更需要美國加大對印度的投資。但是,糟糕的投資環境令國際投資望而卻步,特朗普政府更不會去作這種賠本的投資。而且,特朗普已決定美印貿易協定推遲到美國總體大選以后再簽。
而且,美印之間的貿易問題變得更加棘手。美國與印度的雙邊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美國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決美印雙邊貿易逆差的辦法。
第二,提升印美戰略伙伴關系,抗衡中國。
此次印度大手筆購買美國武裝直升機,以實現印度軍隊的現代化,進一步增強印軍對印度洋的控制能力,增加與巴基斯坦和中國抗衡的籌碼。但是,印度頻繁的軍機事故,導致戰斗力提升步履維艱。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引起印度高度嫉妒與抵觸,加劇了印度對中國海外影響力上升的擔心。印度需要強化與美國的安全合作,共同抗衡中國。
莫迪上臺后,鞏固美印之間的戰略關系,在大國競爭中取得有利位置,以尋求更大的戰略利益。特朗普上臺執政以來,美、印兩國強化了雙邊防務與安全合作,印度已成為美國防務合作的“最親密盟友”,美國對印度既施壓又拉攏,維持美國全球戰略平衡。
美國認為印度是印太和南亞地區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對印軍售有助于強化美印戰略關系,并改善和提高作為美國主要防務合作伙伴-印度的安全,有助于印度實現更新軍事能力的軍事目標,以抵抗潛在對手空襲構成的威脅。同時進一步增強印度、美國和其他盟友之間的系統互通性。過去十年,美國成為主要的對印防務供應商。
近年來,美國與印度之間的安全合作日趨密切,雙邊防務合作不斷深入,“馬拉巴爾”軍事演習規模逐年擴大;“對抗印度”軍事演習增進了美印空中作戰力量之間的相互瞭解,有助于兩國“在未來聯合行動”。2018年9月,美國與印度簽署協議,允許印度購買美國先進武器,并讓兩國能分享敏感技術并安全、快速交換軍事情報。
冷戰時期,印度在美國的戰略中處于無足輕重的地位。冷戰結束后,美國南亞戰略總目標是在穩定南亞安全局勢的前提下,加強與印度的戰略合作,在突出雙邊經貿關系的同時,力爭主導南亞地區事務,使印、巴兩國服務于美國的地區與全球戰略,特別是美國的“印太”戰略和東南亞戰略以及美國的阿富汗戰略與中東戰略都需要南亞這個戰略緩沖地區和交通要道。
第三,進一步削弱巴基斯坦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
印度與美國發展雙邊關系,可以降低巴基斯坦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抵消美、巴關系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美、巴之間戰略合作關系的深入發展不僅對中、巴戰略合作關系的深入發展形成牽制作用,同時也使美、印戰略合作關系的深入發展產生新的戰略互制效應。
美印關系在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由于美、印雙方在全球戰略格局、地區安全形勢、國家安全戰略以及與其他大國關系上存在著一定的分歧。兩國關系的深度發展存在著一定的限度。同時,印度政府的對美政策還要受到國內政治的制約。美印雙邊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存在若干制約性因素。印度本國長期追求的“大國戰略”目標與美國的全球戰略存在著利益上的矛盾與沖突。美、印雙方在全球戰略格局、地區安全形勢、國家安全戰略以及與其他大國關系上存在著一定的分歧。美、印兩國在戰略威脅和期望值等方面的理解不同,嚴重限制了美、印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簡而言之,特朗普此次訪問印度,政治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除了印度采購美國軍火以外,恐怕莫迪難以再得到其他實惠和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