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文匯報,2019年12月30日
供稿:束必銓,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
攝影:視覺中國
▲2017年9月28日,日本長崎,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在為自衛隊制造軍艦。|視覺中國
12月27日,日本政府通過內閣決議,決定向中東地區派遣260人規模的海上自衛隊,并向中東地區派遣1艘護衛艦,使用在索馬里海域執行打擊海盜任務的P-3C巡邏機,保護日本相關船只的航行安全。
護衛艦經訓練之后,根據防衛相的派遣命令,明年2月上旬出航。巡邏機則先于護衛艦在明年1月開始活動。如果發生日本相關船只遭襲,將發布海上警備行動命令,自衛隊可以使用武器。保護對象則包括日本人乘坐的外籍船只,日本船舶航運業者運營的外籍船只,或運輸對于日本經濟活動非常重要貨物的外籍船只。
在印太戰略支點地區建立軍事存在
日本郵輪在霍爾木茲海峽遇襲,美國要求日本加入由其主導的國際護航志愿聯盟后,日本國內開始討論并最終做出自行前往護航的決定。然而,如果回顧首相安倍執政以來提出的主要外交安全理念及其推行的相應政策舉措,就會發現日本政府此次中東派遣有其深意。
首先為了維護日本海上航線延伸段的安全。2017年日本原油對中東地區的依存度高達87%,現在每年約3900艘日本相關船只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約1800艘船只經過曼德海峽。可以說,這條海上運輸通道就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應美國要求,首次提出海上航線1000海里左右的海域為日本地理防御范圍,而美國海軍負責1000海里以外至中東的航線安全。如今,美國對中東石油進口依存度下降,維護該航線安全的能力和意愿下降。而海灣地區近年來發生多起油輪和商船遇襲、遭攔截或扣押事件。今年6月,日本海運企業郵輪在霍爾木茲海峽遇襲。為確保日本的海上生命線,日本需要在維護該段航線安全上有所作為。
日本此舉也意在加強日美合作,維持美國地區主導地位。日本政府表示,此次派遣的依據是《防衛省設置法》中的“調查·研究”項,主要為保護日本相關船只安全進行情報收集活動。為平衡同美伊之間的關系,日本沒有參加美國主導的護航志愿聯盟,并得到伊朗總統魯哈尼對日本海外派遣的理解。
然而,這種外交平衡手法難掩日本的真實意圖。據報道,日本政府將向位于巴林的美國海軍第5艦隊司令部派出負責情報收集任務的聯絡自衛官,以此實現日美間的情報共享,以及較為容易地從護航志愿聯盟處獲取情報。日美認識分歧并沒有影響到盟友間合作,相反日本的中東派遣有助于強化同盟協調應對地區事務的能力,進而延緩美國在中東地區領導地位的頹勢。
自行護航,還有拓展日本在中東地區軍事存在的考慮。目前,為防范世界石油供應運輸線面臨的潛在威脅,美國主導的霍爾木茲海峽多國護航聯盟總部設在巴林,法國牽頭組建的“歐洲海灣護航聯盟”則在阿布扎比設立總部,印度擬派出最先進的驅逐艦、護衛艦在霍爾木茲海峽開展護航。12月,韓國政府應美國要求,也決定派遣驅逐艦參與霍爾木茲海峽地區護航。這些國家以維護海上貿易穩定和地區和平為由,確保本國在該地區的國家利益安全。
2014年,安倍在新年講話中稱,奪回“強大日本”是日本朝著“建設新國家”邁出的一大步。2015年,眾參兩院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法案,為日本自衛隊海外派遣取消地理限制。2016年,安倍在非洲開發會議上提出連接非洲和亞洲的“印太構想”。日本認為,要實現“普通國家”目標就必須走出去,為國際和平做貢獻,故而擴大自衛隊活動范圍,以吉布提亞丁灣海域為中心,向外圍拓展至阿曼灣、阿拉伯海北部公海、曼德海峽區域,從而確保在連接亞非的印太戰略支點地區建立日本的軍事存在。
避免在美國和伊朗間選邊站的困境
最后,日本還想展現其大國外交協調能力。安倍執政以來,積極開展“俯瞰地球儀外交”,并基于國際協調的“積極和平主義”立場推進日本國家安全戰略。
2019年初,安倍提出“戰后外交總決算”口號。7月,自民黨參議院選舉公約更是首次將外交置于首位,安倍經濟學只位居其次。在日俄、日朝關系無法突破的情況下,日本抓住美伊交惡、中東地區局勢緊張的契機,利用同美伊的良好關系,開展協調性外交,爭做政治大國。安倍繼而成為時隔41年首次訪問伊朗的日本首相。
▲日本首相安倍視察自衛隊。|視覺中國
盡管日本外交斡旋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但日本通過展示平衡協調外交和履行大國責任,就足以向國際社會展現其形象,并拉升內閣的民意支持率。此外,在日本政治家看來,中東派遣可以加強同其他國家間伙伴關系,爭取他國對日本協調性外交理念和做法的認可。
為降低此次海外派遣面臨的國內外輿論壓力,安倍政府盡可能充分地考慮到各方的關切。對外層面,日本注重加強同美伊之間的協調。日本沒有直接參與美國主導的海灣護航聯盟,為自身爭取到更大的行動自由度。一方面,日美之間可以在中東情報收集共享等方面保持合作渠道的暢通;另一方面,在向伊朗充分說明日本派遣意圖和區域范圍后,魯哈尼對此表現出理解和歡迎。這很好地避免了日本在美伊之間選邊站的困境。
對內層面,執政黨自民黨與公民黨就海外派遣法理依據與安全保障等事項進行協調。自公兩黨聯合執政以來,公民黨對于自民黨在安全領域的政策轉向始終表現出強烈的警戒感。然而,這次自公兩黨對中東派遣沒有分歧,雙方主要在派遣目的,確保日本相關船舶安全的方式,以及派遣地理范圍和持續時間等方面進行了協調。決議還規定在內閣會議決定和活動結束時必須向國會報告,暫將派遣期限定為1年。這有效地減少了兩黨爭論、協調的難度。
無論如何,日本中東派遣將開啟日本自衛隊新一輪走向海外的進程,也是日本“印太構想”在安全領域的重大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