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國際所召開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學術研討會

      20191214,我所召開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研討會,來自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以及我所相關專家一起就推動建設新型大國關系進程中的全球治理、中美關系、安全爭端以及互利共贏等議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同濟大學仇華飛教授認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應理論與實踐并舉,在借鑒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處理好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在處理好中美關系的同時,處理好中國與其他大國的關系也十分重要。他還指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要有正確的義利觀,而構建正確的義利觀的要求是義與利并舉。另外,還應該國際法、意識形態等維度處理好新型國際關系的建構。


    復旦大學任曉教授認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不應只著眼于“新”,還應觀照“舊”,比如可以從美蘇關系歷史中汲取有益經驗為今日之所用。他認為,權力配置是國際關系的基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應體現新的國際權力配置。在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過程中,不必拋棄現有的國際機制,不妨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創建、修改和運用。



    復旦大學趙明昊青年研究員認為,新型國際關系應著眼于管控中美戰略競爭。管控中美戰略競爭可以從四方面著手:避免“脫鉤”;管控地緣政治競爭,處理好“一帶一路”戰略與美國的印太戰略之間的關系;管控國際機制比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組織;管控意識形態競爭,避免陷入“文明沖突論”陷阱。


    復旦大學朱杰進副教授強調,崛起大國的國內制度與全球治理的國際制度不匹配是建構新型國際關系過程中難以回避的制度性沖突。由此引發出制度改革的問題,具體而言有兩條路徑,一是改革國內制度,二是改革國際制度。在改革國際制度方面,中國有過成功案例,但今后面臨更大的挑戰。


    我所李開盛研究員認為,應該重視主權爭端與建設新型國際關系之間的關系。主權爭端不管控或是解決好,不但直接影響到我國的權益與安全,還將對相關國家、周邊國家甚至是整個國際社會如何看待中國外交政策理念與實踐產生深層次的影響。應該在統一原則、分類管理的基礎上處理好我與相關國家的陸地與島礁主權爭端問題。


    我所吳其勝博士認為,新型國際經濟關系是新型國際關系在經濟層面的體現,顯著區別于重商主義的“以鄰為壑”模式、自由市場的“贏者通吃”模式以及冷戰時期由政治安全主導的對抗模式。中國在構建新型國際經濟關系上不僅要克服守成大國在經濟上對中國的打壓,還要超越經濟發展模式與國際經濟規則之間的差異。

    我所副所長李開盛研究員主持研討會。

     

    (供稿、攝影:孫葵潔)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