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顧煒:“諾曼底模式”重啟,可破冰難融冰

    本文發表于《文匯報》,2019年12月10日,發表時有修改

    供稿:顧煒,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愛麗舍宮歡迎前來參加諾曼底四國峰會的俄羅斯總統普京。| 東方IC


    時隔三年,“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再度重啟,俄烏德法四國能否為烏克蘭乃至歐洲帶來和平,引發多方關注。


    同一個目標,不同的盤算


    距離上次“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已經過去了3年,烏東部爆發沖突至今已經5年多了。三五年的時間看起來不算長,但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來說,三五年可能發生巨大變化,“對手”換了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停滯給各方帶來的損失或許無法準確計算。所以,當俄羅斯與烏克蘭交換被扣押人員、俄羅斯與法國時隔7年重啟外長和國防部長的“2+2”會談、俄羅斯總理表示俄方無意停止經烏克蘭向歐洲供氣等一系列向好消息釋放后,“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得以重啟。對各方來說,打破堅冰和僵局、結束停滯是共同目標,但各自的算盤并不相同。


    ▲9月7日,烏克蘭基輔,俄烏完成一批被扣人員的交換工作,此前協商的結果是雙方將各有35名人員被釋放。|視覺中國


    澤連斯基就任烏克蘭總統已經半年有余,這位政壇新手在巨大的政治壓力面前已經花了半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如果繼續觀望和沉默,恐怕斷送的或許不僅是他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包括烏克蘭。所以,通過與普京的首次直接面對面會晤并借助其他大國的影響來啟動烏東部問題的解決進程,是澤連斯基最核心的目標。


    當事的另一方俄羅斯,也期待著抓住目前出現的契機。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入俄將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推入冷戰結束以來的最低谷。五年多時間累積的堅冰不僅在經濟上給俄羅斯巨大打擊,更在政治和外交上限制了俄羅斯的發展空間。在看到美歐分歧凸顯、北約內部矛盾加劇等一系列新形勢后,俄羅斯希望借助“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推動俄歐關系的緩和,促使歐盟不再延長對俄制裁,從而為俄羅斯尋求更寬松的外交環境。


    法國與德國在結束烏東部局勢動蕩、維護歐洲和平穩定和展現歐洲獨立影響力等方面具有相近的立場和目標,但各自在積極性方面仍然存在差別。在法國國內罷工不斷影響內政績效的背景下,馬克龍更希望在外交上有所建樹和突破,擴大法國在歐洲乃至全球的影響力,并顯示自己的執政成就。相比馬克龍,即將離任的默克爾并不那么迫切,但德國的影響力和政治自信使她愿意抓住顯現的契機為自己多留一份政治遺產。所以,德法兩國有意愿推動“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以打破持續多年的停滯。


    歐洲的問題靠歐洲人自己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結束停滯”這一共同目標外,“拋開美國”似乎變成了各方選擇的共同方式。在馬克龍爆出“北約腦死亡”言論后,歐洲與美國的分歧在日前召開的北約峰會上愈加公開化。尋求更加獨立的歐洲,一直是歐洲主要大國領導人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沒有美國影響的情況下解決歐洲問題,正是對這一重要目標的努力。


    特別是在逆全球化趨勢上升、美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大背景下,德法等歐洲主要國家更希望獨立解決歐洲問題,打破目前對俄關系的僵局、促進歐洲的和平與穩定。所以當美歐在北約峰會上爭執之后,德法兩國將有更強的意愿和動力推動“諾曼底模式”會談,解決歐洲面臨的安全問題。


    俄羅斯也積極回應了法國緩和關系的意愿,并時隔7年重啟了俄羅斯法國安全合作理事會的工作。解除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緩和俄歐關系,在俄與西方的僵持關系中打開一個缺口,有助于解決俄羅斯的外交困境。而且“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從2014年6月誕生之日起就帶有“拋開美國”影響的特點,俄羅斯有意愿促進這種方式的發展,所以它會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尋求外交破局。


    如果說法德俄三國是有意“拋開美國”的話,那么烏克蘭在“拋開美國”的方式選擇上相當被動和不情愿。隨著“通烏門”事件的發酵,面對彈劾壓力的特朗普總統不得不對烏克蘭采取一種“切割”態度,暫停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所以,澤連斯基僅僅在會談開始前得到了來自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的聲明支持,他只能更多寄望于德法兩國。


    無論是否主動和自愿,“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的重啟顯示了歐洲人自己解決歐洲問題的努力。但沒有美國的參與,歐洲的問題真的可以靠歐洲人自己解決嗎?且不說烏克蘭、法國和德國各自的盤算,單就俄羅斯而言,或許大家都知道,其最終目標仍然是與美國緩和關系。所以,“諾曼底模式”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效用有限的命運,只利于討論和解決小問題,無助于戰略及核心問題的突破。這也是各方有意愿坐下來討論,但并不抱過高希望的重要原因。


    換了對手,問題依舊


    相比2016年10月的上一次“諾曼底模式”峰會,烏克蘭和法國的領導人都換成了新面孔,所以,試探與磨合或許才是這次會談的首要任務。俄羅斯始終強調《明斯克協議》在解決烏東問題上的基礎性和重要性,老道的普京在會面之前顯然不會亮明要求。烏克蘭則希望討論諸多議題,甚至包括天然氣協議,缺乏經驗的澤連斯基在沒有美國的強力支持下,主動降低了期待和需求。年輕的馬克龍總統急于推動法國引領歐洲的發展方向,或許將是四方會談中最積極的參與者。與普京同樣老道的默克爾或許將視形勢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對手換了,或許會讓普京采取不同的策略。但對俄烏關系和俄歐關系而言,堅冰已上凍五六年,想要通過一兩次會談就融化相當困難。更何況,美國并沒有直接參與其中。在烏東部問題上,俄烏雙方都面臨著國內外的雙重壓力,而德法作為斡旋方,也面臨著國家、地區和全球的三重平衡。結束停滯、打破堅冰這一共同目標容易達成,但融化堅冰、解決問題相當困難。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