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一帶一路”國別研究報告》發布會在我院召開

       9月27日,《“一帶一路”國別研究報告》(匈牙利卷、波蘭卷)發布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行。會議吸引了匈牙利、波蘭兩國駐滬總領事、國內中東歐學術界的多位專家、智庫學者以及出版社代表出席。



       《“一帶一路”國別研究報告》系列叢書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研究員擔任總主編,是由他領銜的國家社科基金“一帶一路”建設研究重大專項“‘一帶一路’沿線國別研究報告”的首批系列成果。我院承擔了這一重大專項中的中東歐和中東兩個地區的國別研究任務,除本次發布的波蘭和匈牙利外,還有摩洛哥、希臘、土耳其、以色列,共六國的國別研究報告即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陸續推出。


       上海社會社會科學院院長張道根出席發布會并致開幕辭。他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6年多來,已獲得了越來越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成為與很多國家在相互推進經濟合作、經貿交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共同行動,日益具體和深入,促使“一帶一路”在推動開放、包容、均衡、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做出更有意義的貢獻。張道根院長指出國別研究很重要,“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合作需要從一個個國家扎實推進,并在相互之間開展深度合作并建立更符合國際治理體系和規范的政策溝通和制度銜接,《“一帶一路”國別研究報告》的應運而生就是為了更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更深入的交往與合作。


       匈牙利駐滬總領事博嵐先生在發布會上回顧了中匈關系正式建交70周年的發展歷史,并強調過去十年是中匈關系的“黃金十年”,彼此相互開放和采取的互補性政策促進了雙邊關系的發展。匈牙利的外交政策把中國視作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第一個承認并與中國進行“一帶一路”合作的歐洲國家。兩國高層交流頻繁,匈牙利政府在歐爾班總理的支持下積極參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領導人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中國進口博覽會。


       波蘭駐滬總領事馬萊克·切謝爾楚克先生對中國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尤其贊揚了中國在脫貧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波蘭是首批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2014年以來兩國元首成功互訪,中國和波蘭關系被提升到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的新高度,波蘭在很多領域都視中國為非常重要和可靠的合作伙伴。近幾年,中國與波蘭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在經貿、基礎設施、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合作不斷深化加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在主旨發言中指出,中國-中東歐關系已進入了“重新發現”的新階段,重新找到了需要加強合作的新動力。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具有強烈的共性也有可以整合的差異性,彼此在合作中需要做到既爭取共同利益,又要管控分歧競爭。


       《“一帶一路”國別研究報告》的副總主編、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李開盛介紹了系列叢書的研究和撰寫工作,其特點是開展跨單位、跨學科的共同合作,匯聚了國內外多個學科的專家,從基本國情研究、重大專題研究和雙邊關系研究三大部分開展國別研究。匈牙利卷主編、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宋黎磊,波蘭卷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戴軼塵分別對兩卷報告的結構與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處副處長鄧智團研究員代表我院“一帶一路”國情研究專家團隊介紹了開展基礎國情研究的經驗,重視收集第一手資料和數據的客觀性,在內容和框架上注意點面結合,以更符合“一帶一路”建設的實際需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審趙麗對此叢書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套《“一帶一路”國別研究報告》從多學科的視角深入、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東歐國家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狀況,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專業的知識保障。


       此次發布會由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信息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承辦,上海歐洲學會協辦。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研究員和上海歐洲學會曹子衡博士共同主持。《文匯報》、《新民晚報》、東方網和澎湃新聞對本次發布會進行了詳盡報道。


    (供稿:胡麗燕)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