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潘光:不看好美以共同防御條約前景

    本文首發于上觀新聞2019年9月15日

    原文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176253


       長年商討未果的共同防御條約,最近又在美國與以色列這兩個盟友之間成為話題。美國總統特朗普914在推特上說,他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天通話,討論了兩國簽訂共同防御條約的可能性。此舉被視為在以色列重新大選前夕為選情不利的內塔尼亞胡造勢拉票,但美以會否最終締約仍是未知數。

    有想法沒行動

       特朗普在推文中表示,共同防御條約將進一步鞏固美以之間的巨大聯盟。他期待在以色列大選后,在9月晚些時候的聯合國大會期間,與內塔尼亞胡繼續進行相關討論。

       當天,內塔尼亞胡在接受以色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這一協議將是歷史性的偉大的將給我們幾代人帶來安全

       外媒指出,一旦美國與以色列簽訂共同防御條約,將意味著如果一方受到攻擊或遭遇軍事沖突,另一方就必須提供協防。

       復旦大學教授、上海美國學會副會長沈丁立認為,美以若締約,名為共同防御,兩國互保,其實還是單邊防御,即美國單方面為以色列的安全提供保護,而美國并不指望獲得以色列的保護。

       美聯社稱,目前,美國所簽訂的共同防御條約,多邊層面有北大西洋公約以及與拉美國家簽訂的里約熱內盧條約;雙邊層面,與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

       美國與以色列是最鐵桿的盟友,雙方軍事合作一向水乳交融。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報道,以色列是首批被美國列為非北約主要盟友的國家之一。非北約主要盟友能享受各種好處,包括慷慨的貸款、優先交付各種軍事物資和裝備、擁有戰爭儲備物資等。2014年,美國又送給以色列一個新頭銜——“重要戰略伙伴。這比非北約主要盟友更高一個級別,可以說是為以色列度身定制。美國在以色列的戰時儲備投入由此也大幅增加,從2億美元增至18億美元。特朗普上臺后,美以軍事關系變得更為緊密。2017年,美國在以色列啟動首個永久性軍事基地——一處防空設施,主要任務是操作部署于此的X波段雷達,以探測數百公里外的來襲導彈。

       但是,兩國迄今沒有簽署過一項全面軍事聯盟協議。如果與以色列簽訂共同防御條約,將是華盛頓幾十年來首次達成這樣的協議。最近的一次還是在1960年與日本締約。”RT稱。

       以色列《國土報》稱,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一直在討論這樣一項協議,但從未付諸實施。按照美聯社的說法,美以過去曾考慮并討論過簽署共同防御條約,但被認為無此必要。

       美聯社評論,美以軍事合作密切,美國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0多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雙方還分享情報、舉行聯合軍演,如果簽約尚不清楚會給已經非常緊密的防務關系帶來什么附加值

       前五角大樓官員邁克爾·馬盧夫認為,美以簽訂共同防御條約并非重要的一步,因為既有的防御安排已經要求華盛頓在發生戰爭時保護以色列,無需多此一舉。相反,如果簽署共同防御條約,在某種程度上或將增加美國被卷入我們不想要的沖突的風險。即使以色列決定發起進攻,比如說針對伊朗,我們也必須毫不猶豫地支持他們。

       在沈丁立看來,簽與不簽差別不大,可以說有等于無。因為兩國在未簽署共同防御條約的情況下,美國事實上已在協防以色列。比如三次中東戰爭,美國為以色列提供武器、情報甚至曲線提供兵員。與其他盟國相比,美國給予以色列的軍援和金援都是超盟國待遇。簽約只是把美以從事實上的同盟變成法律上的同盟,讓美國對以色列提供合法合規的保護而已。

    時機頗為微妙

       既然幾十年來都不曾締結共同防御條約,美以為何在此時突然商討簽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14日發推文的時機頗為微妙,距以色列917選舉僅隔三天,被視為是對一心求勝的內塔尼亞胡給予毫不掩飾的支持。

       在馬盧夫看來,特朗普決定在以色列大選前幾天宣布這一消息并非巧合,這清楚地表明,他試圖傳遞一個信息,希望內塔尼亞胡連任

       在今年4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內塔尼亞胡率領利庫德集團擊敗前國防軍總參謀長甘茨領導的藍白黨贏得大選,但是之后卻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組閣。于是,內塔尼亞胡在5月底宣布9月重新大選,而不是授權甘茨嘗試組閣。

       外界認為這是內塔尼亞胡的一場豪賭,但是從目前選情看,內塔尼亞胡能否賭贏很懸。

       民調顯示,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右翼利庫德集團與甘茨領導的中間派藍白黨勢均力敵。與此同時,內塔尼亞胡還受到一系列腐敗指控,這些指控不僅可能將他趕下臺,還可能使他面臨審判。

       “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面臨10多年來最激烈的政治考驗的幾天前,特朗普周六(推文)給他打了一針強心劑。美聯社評論道。

       上海猶太研究中心主任、以色列問題專家潘光表示,內塔尼亞胡能否贏得大選很難說。一是反對派已經聯合起來對付他,壓倒性優勢盡失;二是貪腐纏身。這兩點對他都是致命的。所以,內塔尼亞胡希望獲得各種助力,哪怕是放出一條消息,只要對他有利就行。而與美國討論簽訂共同防御條約既能順應右翼呼聲進一步加強以美關系,又能迎合以色列人渴望安全的心理,有助內塔尼亞胡在選舉中得分。

       事實上,隨著大選日益臨近,內塔尼亞胡沒少打安全牌。此前與黎巴嫩真主黨交火,雙方爆發了自20151月以來最大規模沖突;之后又揚言贏得大選后將把約旦河西岸的約旦河谷并入以色列版圖,展示強硬姿態。

       與此同時,內塔尼亞胡還不忘拉美國做外援,醞釀打造以美共同防御條約。本月初,《以色列時報》《國土報》等以色列媒體就已先特朗普一步透露這一消息。當時,《以色列時報》稱,關于防御條約的談判可能持續數月,但是宣布簽署計劃的政治效益卻立竿見影。有評論認為,此舉有助于內塔尼亞胡戰勝對手,贏得即將舉行的大選。

       對于特朗普的援手,內塔尼亞胡顯然感激涕零。他立馬在推特上致謝,直言期待與特朗普會面,以推進兩國歷史性的防御條約,并抬舉特朗普說以色列在白宮從未有過比他更好的朋友。不過外界擔心內塔尼亞胡能否如愿以償。因為聯合國大會將在以色列大選之后舉行,眼下尚不清楚內塔尼亞胡能否勝選,從而順利赴會。

       除了給內塔尼亞胡站臺,沈丁立認為,特朗普本人放出風聲也有多重意味。一則顯示特朗普以獨特的冒險精神來挑戰現有國際秩序。二則把自己塑造成美國史上支持以色列的集大成者。從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到美駐以大使館遷址,再到承認戈蘭高地是以色列領土,盡管遭到國際社會譴責,但并未引發嚴重反應,特朗普可能想再下一步棋,先放風試探各方反應。三則為了競選連任再下賭注。

    恐怕要打上問號

       但是,特朗普的這波助攻能發揮多大威力恐怕要打上問號。

       特朗普在以色列大選前釋放有利于內塔尼亞胡的消息并非第一次。今年4月,以色列第一次選舉約兩周前,特朗普就宣布美國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之后在大選前夕,特朗普政府又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對內塔尼亞胡來說又是一次鼎力相助。隨后,內塔尼亞胡如愿贏得大選。

       《華盛頓郵報》指出,內塔尼亞胡這次陷入大選苦戰,特朗普此舉顯然是在替他造勢,但是不如上次承認以色列擁有戈蘭高地主權那般強勁有力。

       布魯金斯研究所中東政策中心主任薩克斯指出,從政治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微弱的姿態與承認以色列擁有戈蘭高地主權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而且,特朗普至今尚未明確承諾要簽署共同防御條約,也未進一步透露相關細節。

       日前突然被曝光的監聽門似乎也在為特朗普的努力添堵。美國政治新聞網912引述三名華府高級官員消息稱,在白宮附近發現監聽設備,很可能屬以色列所有。這種名為黃貂魚的監聽設備專門跟蹤手機信號并進行定位和數據分析,可以對監聽對象的通話記錄全程監控。報道稱以色列可能監聽特朗普及其親信的對話,但未知是否成功。

       對于美媒的報道,內塔尼亞胡予以否認,特朗普也表示不信。但是,鑒于以色列曾有在美國搞間諜活動的前科,比如波拉德案件就一直是美以關系中的敏感話題。曾在美國海軍情報部門擔任情報分析員的美國公民喬納森·波拉德,1987年因被發現向以色列傳送美國機密情報而被捕并被判刑30年,直至2015年才被釋放。所以,雖然內塔尼亞胡否認監控,但這件事多少還是會投下一絲陰影。

       至于美以最終會否簽訂共同防御條約,潘光對前景并不看好。從美國方面說,會三思而行。因為與以色列簽署共同防御條約涉及很多復雜因素,比如如何界定共同防御的概念、美國要承擔什么責任、如何處理與阿拉伯國家盟友的關系等。美國還擔心,一旦簽約意味著會被拖入戰爭。假設巴以或黎以爆發戰爭,美國就必須與以色列并肩作戰,而不能扮演調解人的角色,勸和促談。總之,簽約對美國在中東的整體利益并不利,還不如保持現狀、模糊化處理。

       從以色列方面看,對于簽約計劃也并非一片叫好。內塔尼亞胡的批評者對此表示擔心,認為將束縛以色列的手腳,影響該國國防的獨立性。內塔尼亞胡的主要對手甘茨就抨擊與美國簽約的想法是一個嚴重錯誤,這將剝奪以色列的軍事自主權。

       特拉維夫國家安全研究所前軍事情報負責人阿莫斯·亞德林認為,現在提出締約的問題顯然是一種競選宣傳,并沒有形成一個連貫的政策,無論是美國還是以色列。

       “即使最終締約,是福是禍也難說。沈丁立表示,有可能會帶來兩種后果,一種是條約對其他國家產生威懾力,讓以色列更安全;另一種是一些極端勢力看到美國如此偏袒以色列,可能會變本加厲報復美國,導致局勢變得更不穩定。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