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0soc">
  • <nav id="e0soc"><strong id="e0soc"></strong></nav>
    <dd id="e0soc"></dd>
  • <xmp id="e0soc">
    <xmp id="e0soc"><menu id="e0soc"></menu>
  • 顧煒:新形勢下俄羅斯外交有收有放

       近期,俄羅斯同土耳其、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關系出現新動向,顯示出俄羅斯為適應新形勢調整外交舉措的意圖。


       問:俄羅斯向土耳其交付首批S400組件,此舉對國際局勢有什么影響?


       答:近年來,俄羅斯與土耳其在諸多問題上開展了雙邊和多邊合作,兩國關系在整體上處于穩定發展和逐步密切的趨勢。近日俄羅斯將S-400系統的部件運送到土耳其,既是對雙方合作協議的履行,顯示了當前俄土兩國密切合作的現實,也將對地區和國際局勢帶來諸多影響。


       第一,土耳其在保衛國家方面邁出重要一步,并成為其實現大國夢想的堅實基礎。與俄羅斯簽署的供應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協議被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稱作土耳其歷史上最重要的協議,有助于保障土耳其的國家安全。但更重要的方面在于,S-400的部署密切了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系,土耳其的向東看或者說東向發展戰略得到鞏固并取得成果。土耳其成為中東地區首個擁有S-400系統的國家,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被進一步加強,對于實現土耳其的大國夢想也具有幫助和推進作用。


       第二,土耳其部署S-400系統攪動了軍事合作和地區合作的形勢。自俄土兩國達成采購協議以來,土耳其一直面對著來自美國的施壓。美國要求土耳其放棄采購俄制系統,但土耳其堅決不讓步并開始落實協議。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既參加F-35戰斗機項目,也購買和部署S-400系統,無疑會吸引更多國家購買俄制系統,從而攪動軍事合作的既有格局。土耳其同時與俄美兩國開展軍事合作,打破了現有的平衡和分界。同時,土耳其也在北約內部樹立起一個不合作范例,使地區合作面臨著新的考驗。


       第三,與土耳其的密切合作,將為俄羅斯繼續拓展在中東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影響提供支點和抓手。俄羅斯外交在烏克蘭危機后面臨著僵局,在中東地區加深介入和擴大影響是近年來俄羅斯尋求破局的重要方式。與土耳其密切雙邊和多邊合作,將使俄羅斯進一步擴大在中東事務中的參與度。盡管將土耳其視作俄羅斯打入中東和北約的“楔子”有點言過其實,但土耳其可以作為俄羅斯的支點和抓手,以改善俄羅斯在國際環境中的困局。


       問:俄羅斯與烏克蘭總統首次通話討論烏東沖突問題,為什么俄烏關系出現緩和跡象?


       答: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入俄以來,俄羅斯外交陷入困境,不僅仍然遭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而且由于同烏克蘭關系的緊張,使俄羅斯在西向外交方面空間狹小、難以破冰。這種外交困局也影響了俄羅斯的經濟形勢和整體發展,所以俄羅斯一直在等待轉圜的時機。


       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是俄羅斯試圖抓住的重要時機,但美國國內的巨大壓力并沒有促成美俄關系的緩和。所以,2019年4月,當缺乏政治經驗的澤連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后,這也被俄羅斯視作改善俄烏關系以及進一步尋求外交破局的機會。因此,當澤連斯基釋放出善意信號,并發起與普京的通話時,俄羅斯很快予以回應。7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按此前計劃進行了首次電話交談。雙方就烏克蘭東南部地區武裝沖突和釋放扣押人員等事宜進行了交談,并表示愿意通過“諾曼底模式”繼續進行溝通,顯示了俄烏關系的緩和跡象。


       這種緩和對烏克蘭和澤連斯基本人來說同樣重要。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的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克里米亞被并入俄羅斯的現實不僅打擊著烏克蘭的國家信心,也成為一種示范效應,使烏克蘭東部局勢持續動蕩。與俄羅斯關系的緊張和安全局勢的不確定性,使烏克蘭經濟難以獲得穩定發展,烏克蘭的實力原本在原蘇聯國家中的排位僅次于俄羅斯,但近年來的停滯和低位徘徊已經使其落后于哈薩克斯坦,所以烏克蘭也需要契機改善同俄羅斯的關系。而對新總統澤連斯基來說,烏克蘭民眾將完全沒有政治經驗的他推上總統寶座,無疑給予了極大的希望,不僅是在國家發展和社會民生等問題上做出成績,也希望澤連斯基能在外交方面有所突破。所以,邁出同俄羅斯及普京總統交流的第一步也是澤連斯基執政伊始的重要任務。


       而俄烏關系出現緩和的大背景,不能忽視俄美關系出現的新動向。2019年6月在日本大阪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俄美領導人進行了重要會晤。俄方認為“此次會晤讓人有理由樂觀看待兩國關系的未來”,所以在對俄美關系前景做出向好判斷的基礎上,對烏克蘭表達的善意和交流意愿,俄羅斯顯然愿意予以積極回應。7月12日,就在與澤連斯基通話的第二天,普京召集俄聯邦安全會議常務委員就俄烏關系問題進行了討論,顯然俄羅斯有意根據通話的情況進一步推進有關俄烏關系的相關工作。


       問: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關系為什么忽然緊張?普京為什么保持克制?


       答:近期格魯吉亞國內爆發的示威和騷亂是導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關系面臨危機的主要表現。危機產生的原因是俄羅斯議員謝爾蓋·加夫里洛夫坐在格魯吉亞議會議長的座位上發言,引發了反對派的不滿和抗議。6月20日,格魯吉亞議會大廈附近出現游行示威,甚至是騷亂,導致格魯吉亞議長科巴希澤在事發第二天宣布辭職。普京也在6月21日簽署總統令,宣布從7月8日對格魯吉亞采取禁飛措施。盡管俄羅斯杜馬在7月9日通過了敦促政府向格魯吉亞施加貿易限制的宣言,但普京明確表明不支持經濟制裁格魯吉亞。


       俄羅斯的克制出于“兩個國內”的考慮。第一個國內是格魯吉亞國內。從持續數日的示威游行來看,“反俄”只是表面顯現的訴求,更多的利益表達聚焦于議會制度改革問題,也夾雜著對國內政治經濟現狀的不滿。所以,俄羅斯逐漸意識到格魯吉亞出現的動蕩更多是圍繞格國內的問題,俄羅斯如果繼續擴大反應,不僅無助于平息當前的危機,而且可能激化矛盾引發更大的問題。第二個國內是俄羅斯國內。此次危機恰逢年中,各種經濟統計數據即將出爐,俄羅斯人的關注重點聚焦于國內經濟民生問題上。高調回應格魯吉亞盡管可以轉移民眾的注意力,但當前的形勢是:無論是事態本身的嚴重程度,還是格魯吉亞目前在俄羅斯對外事務中的重要性排序,都不足以充分發揮轉移民眾注意力的作用。所以,與其笨拙而明顯的“轉移民眾注意力”,不如保持克制顯示出關注國內問題的姿態,而且國內問題確實更值得關注。


       從目前的事態發展來看,嚴格來說,俄羅斯與格魯吉亞政府都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克制。格魯吉亞沒打算將危機推進到2008年俄格沖突的局面,俄羅斯的禁飛令也已經可以對格魯吉亞起到“警示”作用,并打壓了格魯吉亞內部的反俄實力,所以,俄羅斯沒必要升級應對措施使矛盾激化,從而對目前相對良好的外交氛圍造成負面影響。


       問:從近日這些俄羅斯外交新動向,如何解讀俄羅斯外交布局?


       答:從俄羅斯處理同上述三個國家關系的方式來看,俄羅斯做到了“張弛有度”。既履行協議向土耳其供應防空系統,也積極回應了烏克蘭的通話請求,還在格魯吉亞出現的危機上保持了克制。從時間脈絡上看,當前這些調整發生在普京與特朗普在日本大阪G20峰會上的會晤后,應該說是俄羅斯為落實俄美領導人會晤成果做出的新布局。保持克制的“收”是為了不破壞當前日趨向好的外交氛圍和發展趨勢,積極回應的“放”是為了繼續推動外交環境的優化并贏得更多的空間。


       這些方式和著力點的選擇,一方面無疑適應了當前的地區和國際形勢,另一方面也符合俄羅斯的戰略需要。土耳其當前是俄羅斯在中東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在敘利亞問題、伊朗核問題方面具有共同利益,密切同土耳其的合作既是回應土耳其的需要,也可以擴大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影響。所以,俄羅斯在土耳其采取“伸”的方式,深化俄土合作。而在對俄羅斯至關重要的歐亞地區,烏克蘭是焦點,俄烏關系是主要矛盾,格魯吉亞當前居于次要地位,所以俄羅斯選擇對烏克蘭進行積極回應,而在對待格魯吉亞的問題上采取“縮”的方式,平息事態。而從俄羅斯最關鍵的問題和戰略需要出發,當前的國際形勢,特別是中美戰略競爭焦灼的態勢,在一定程度上為俄羅斯提供了緩和俄美關系的契機,所以俄羅斯不愿意激化同格魯吉亞的矛盾,以破壞當前較為良好的外交局面。


       不同方式和著力點的選擇無疑也承繼了俄羅斯一貫的外交思路和風格。“務實”或者說“實用主義”,是21世紀以來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采取的重要外交風格。與澤連斯基的通話被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形容為“很務實”,因為俄羅斯很快響應了烏克蘭的提議。俄羅斯抓緊向土耳其供貨,也是為了優先在一個國家部署S-400系統,以吸引更多國家購買。對格魯吉亞的回應止于禁飛令,無疑是實用主義原則指導下的“見好就收”。而區別對待本身也體現了俄羅斯的務實。


       從2014年至今的俄羅斯外交思路來看,無論是2015年出兵敘利亞,還是今年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會晤,以及當前對烏、土、格三國的區別化應對,俄羅斯的外交思路是在全球層面無法破局的背景下,選擇地區和重點國家進行外交活動,以撬動俄美關系以及俄羅斯整體外交局面的改善。在某個地區或熱點問題上,謀求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展合作和對話,有助于俄羅斯改善與西方的關系,從而為本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強盛提供有利條件。所以,當普京與特朗普的會晤有所進展時,俄羅斯更愿意在某些關鍵地區和重點國家上進行布局以推動整體局勢的變化。


       當然,短期的外交舉措調整是否能夠真正獲得期待中的收益還有待繼續觀察。俄羅斯與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矛盾不是短期內或者一兩次對話能夠解決的,與土耳其的恩怨糾葛同樣不僅僅是歷史問題,俄羅斯同這些國家的關系都具有脆弱性。總之,立起隔閡之墻相對容易,破除外交困局難如抽絲,需要俄羅斯繼續拿起繡花針,小心謹慎地推動外交局面的改善。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文首發于新民晚報2019年7月18日第22版


    www.4466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