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華研究員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括三大主題:第一主題關乎中華民族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初心。只有具有輝煌歷史的民族深知復興的偉大意義,只有經歷苦難的民族才有復興的深切渴望,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一代代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前仆后繼。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表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建黨伊始,我黨就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為人民謀福利是我黨的初心。初心使命是激勵我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我黨在全國執政的第70個年頭,此時開展這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當其時。因此,此次活動重要意義有四點: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的迫切需要,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需要,保持黨和人民血肉聯系的需要,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的迫切需要。
余建華研究員繼續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二個主題是中國進入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我黨領導人民取得偉大成就,中華民族續寫新的輝煌。中國共產黨需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新的歷史方位,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世界社會主義和人類社會四個發展史上均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里程碑。十九大確立了兩個一百年目標、兩步走的戰略,以及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強國的目標。但著眼于基本國情,要清醒看到客觀存在著國內外的各種困難、挑戰和風險,目前的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況,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社會文明水平需要提高,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黨的建設還有不少薄弱環節。這就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南,堅持黨的領導,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三個主題是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壯大是共產主義思想的偉大實踐。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共產黨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因此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夢的實現,關乎世界的命運。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理想;協和萬邦是中國的核心理念;講睦修仁是中華文明的道德追求。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機遇,也造福于世界人民。中國共產黨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也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但同時,我們也要正視世界面臨的嚴峻挑戰,提高風險防范應對的能力建設,要善于居安思危,化危為機。余建華在報告最后指出,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偉大實踐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與此同時,必須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作為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
報告結束之后的研討環節,國際所黨總支下屬兩位支部書記束必銓、顧煒同志,所黨總支副書記姚勤同志,副所長李開盛同志分別就報告學習談了個人體會。束必銓認為,作為黨員要堅持和學習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內容。我黨是無產階級政黨,講究實事求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黨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黨組織顯示出了壯士斷腕的自我改革魄力。因此,黨員也應當貫徹黨自我革命的勇氣和能力,找到自己的問題,從自我凈化開始,提升黨性,來加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只有黨強國家才能強大,中華民族才會強大。顧煒認為,活動的教育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是黨員去尋找和堅守自己入黨的初心,二是從職業角度來看,選擇科研工作的初心有沒有發生改變。每個黨員因為年紀、閱歷不一樣,對黨的認識也有不同的側重。因此,黨員應當加強學習,利用不同的手段來加強對黨的認識,學習黨的知識,彌補自己對黨的認識和黨的知識理論薄弱的環節。姚勤認為,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人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的標識性的話語符號:為人民謀福利是我黨的初心,為人民服務是我黨根本宗旨,共產黨尊重人民主體地位,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人民的理論,歸根結底就是為人民謀自由解放。李開盛認為,促進經濟發展是為人民謀福利的出發點,在當下中國,這仍要作為工作重點。經濟發展是實現其它多元發展目標的基礎。對內仍要強調經濟發展和經濟建設作為核心。作為科研工作者,做學術研究,撰寫專報要以為民族謀復興為初心。最后,總支書記余建華同志對此次活動做了總結,對下一步的黨員教育活動提出要求并做出安排。
(文字:嚴驍驍,攝影:吳其勝)